科创板来了!
对境内资本市场而言,好久没有出现如此兴奋而又紧张的时刻。
这是由证监会、交易所、地方政府、VC/PE、母基金、券商、企业、个人投资者等诸多力量参与的大事,是落实创新驱动、科技强国的大势。
在巨大的历史机会面前,每一股力量都在迎接改变。券商们彻夜不眠,一天飞三个城市;地方政府纷纷上线科创板辅导;不少新三板企业转向科创板;VC们加速募集科创板基金......
这个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纷纷囊括的板块,是境内资本市场需要抓住科技独角兽的共识,它关乎国运,关乎未来。
在这种共识的推动下,一切都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前进。截至4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受理31家企业,3家企业进入问询状态,大约2个月后,甚至更早,第一批企业将正式登陆科创板。
一场盛宴已经拉开了序幕。
讯号
机会终于来了。
2018年11月5日上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沉寂的资本市场。
过去一年,券商行业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洗礼。“比我经历的任何年头都要惨,100多家券商,据我所知,只有超过500亿规模的才有可能盈利。”在某券商分管经纪业务的夏欢告诉燃财经。
券商不再是高大上的职业。“有些同行开工资都开一成,比如以前一年开100万,突然变10万了。”夏欢表示。市场疲软,经纪业务日渐消沉,券商的佣金费用迅速下降,“从千分之一到了万分之二”,但营业部的人力成本及固定支出却无法同步减少,因此不少券商选择裁员应对,“投行业务也非常不理想”。
如今,科创板来了。消沉的股市或许可以重新焕发活力,经纪业务因此可以提振。而作为投行人士的张达则需要尽早抓住一些可能的企业,强化投行业务收益。
但科创板还没有明文规定,他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科创板还是要跟主板的其他企业做一些区分,肯定不是重复的”。
张达需要摸清楚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规则。“各家券商其实都会和交易所、证监会沟通,了解他们的意向,然后来判断哪些赛道可能是未来的方向”,张达表示。
按照前期的沟通,他押注了新材料、生物医疗、AI、大数据等行业。照此,张达把手里现有的客户做了划分,“一些准备A股IPO的客户,如果符合当时的预判,也会划分过来”。他挨个拜访,“我们甚至会跟企业说预计什么时候会推出科创板”。
虽然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科创板的设立点亮了无数硬科技工作者研发的漫漫黑夜,让科技企业无数次被资本拒绝的尴尬成为历史,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硬科技投资者的退出难题。
这让一级市场也跟着躁动起来。陈梦告诉燃财经,科创板刚出来的时候,自己所在的FA机构开了好几个会。会上,他们把医疗、大数据、物联网等作为未来一年的主要方向。
“一些头部GP已经在发力了,考虑要不要组建相关的基金。”一位母基金行业从业者告诉燃财经。
这样大胆押注的背后是整个境内资本市场在过去二十年内达成的共识。
过去,他们错过了一整代互联网——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新浪、网易、搜狐选择去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PC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有42家选择在美国IPO。2018年,移动互联网的最后一口肉更多流入了港交所。科创板消息刚宣布时,已经有250家企业有意在2019年赴港上市。
如今,大家再也不想继续错过硬科技独角兽。从去年年底开始,上交所不断拜访企业,“甚至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和硬科技无关的企业,他们也会去拜访”。
在这种强共识的推动下,资本市场的每一股力量都蓄势待发,每个人都想在巨大的历史机会面前分得红利,而他们需要为此付出十足的劳动。
没有春节假期的投行
真正的忙碌从1月30日之后开始。
1月30日晚间,离春节还有五天时间,科创板征询意见稿出台。
这打乱了苏小强的计划。作为国内知名券商投行部的工作人员,为了储备足够多的项目,他已经连续熬了好几个晚上,正准备过年喘口气,来年再战。但意见稿的出台让他的如意算盘泡汤了,为了抢首批,“基本上整个春节都在加班中度过”。
张达却觉得非常开心,“征询意见稿出来之后,和之前的预判赛道没有什么差别”,这意味以前的工作没有白做。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松,加班开始变得异常频繁。“11月份那会还好,因为券商都是一个个项目组,按部就地推进就好了,”张达告诉燃财经,“1月份之后,大家都开始拼命了,不要说当天往返一个城市,基本都是一天飞三个城市,一次出差仅仅为了一个文件、一份签字也是有可能的。”
“我曾经一个礼拜,除了早餐是在酒店上吃的,其他都是飞机餐。”张达如此描述自己印象中最繁忙的一周。
为了尽快做出一个成功案例,整个券商星夜奔忙。不仅仅是投行部,风控部门、合规部门、总部统统需要配合,当然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团队。
3月底,贾宇刚刚接手的企业突然改变了需求。“他们原本要在6月申报创业板的,现在突然改成了科创板,而且要求4月底申报。”这意味着原本2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在1个月内完成,“太赶了,好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压力倍增”。
为了尽快完成辅导工作,贾宇和团队的十余个人已经和企业在一起办公了。办公室里备满了咖啡,靠着这种苦涩的饮品,他们强行维持着9点上班,12点下班,每两周休息一次的节奏。为了节省时间,吃饭自然都是外卖。
即便工作强度已经如此高,他依然觉得忧虑。“我们需要为招股书的每一行字拿到证据,要拿到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的底稿,还需要和银行、供应商、客户一遍一遍去核对数据,这需要非常多的沟通时间。”
和贾宇和张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某中小券商就职的王濛。“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客户开个权限,引导客户交易而已,这用不了多长时间,真正给企业做上市辅导,可能还需要再等等。”“也不是不能挖高手,但挖人也没有用,企业看中的是券商背后多年积累的资源、实力和口碑。”
被绑定的投行,未谈妥的价格
这种超乎寻常的忙碌即将带来不菲的收益。
“去年港股业务比往常翻了番,但境内业务下降了很多。我们的收入基本持平,远远没有以前增长得快了。”贾宇表示,“科创板相当于多了一块业务,收入肯定会比去年好一些”。谈及此,他难掩喜悦。
据天风证券夏昌盛团队预测,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后,预计首年给券商带来的业绩贡献约为60亿元。“前期的上市辅导阶段,投行可以从每家企业获得50万左右的收入,而后期承销保荐阶段,收费大概在两三千万,差别比较大”,某投行从业者告诉燃财经。
直接受益的则是头部券商。据燃财经统计,在科创板已受理的31家企业中,2018年承销保荐业务排名前20的券商保荐了83%以上的企业,仅仅排名前10的券商就保荐了19家企业。
这还远远不够。想要获得高额的回报,需要储备足够多的项目。部分投行,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投行,会将更多资源倾斜给科创板。“我们现在储备了至少了50个项目,尤其是半导体和AI、芯片。”国内某头部券商告诉燃财经。优质的标的谁都不想错过,“七八家券商同时在争夺某医疗企业的承销、保荐资格”。
每个券商都想独自吃下自己辅导的企业,这要求他们有足够强大的资金储备。“科创板要求券商必须跟投辅导企业,跟投比例2-5%,锁定期2-3年。”张达告诉燃财经。
为此,多家券商都发布了融资计划。例如,招商证券计划通过配股募资150亿;国信证券定增融资150亿;中信建投定增融资130亿、发行短期融资券163亿;兴业证券发行短期融资券207亿元;广发证券发行公司债78亿;海通证券发行次级债33亿等等,合计规模近 1000亿。
“如果一家公司估值很高,比如刚刚公布的澜起科技,去年7个多亿净利润,它的估值会有多大?如果公司估值达到百亿以上,先不说风险,又有几个券商能够投得起?”张达表示,“券商能有100亿或者200亿去投已经非常不错了”。
单个券商辅导的风险太大,更保险的方式是选择合作。“像中信(证券)这种,基本上全国排名第一的券商,它有些业务也一定会寻找其他比较有实力的券商以联合保荐人的形式去做的。”张达表示。
而这种情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第二批受理企业中已经出现。中信建设、华泰联合同时成为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机构,有消息称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高达500-1000亿元。
此外,跟投的另一层面含义是,独角兽的价格或许有了更合理的空间。“券商肯定不会像A股那样,定价就是23倍市盈率,如果定价过高,那么市场对企业不认可,股价下跌,对券商来说,也不好。”张达表示。
这意味着券商需要发挥好平衡器的作用。他们需要在线下询价的过程中跟企业和早期投资者充分沟通好,达成共识。可以预见的是,这必定是一场激烈的碰撞。
已达成的共识
企业的最终估值或许还需要商榷,但在企业该不该去科创板这个事情上,无论是律所、券商还是当地政府,早就达成了默契。
“从券商主导来说,我们希望在走的项目,符合要求的,最好都去上科创板。”券商从业者夏欢告诉燃财经。
“一些地方政府特别积极,他们会要求企业必须报科创板,而且时间特别紧。”贾宇表示。
同时,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完备的后援保障。深圳市为100多家科创板后备企业代表进行了专题讲座辅导。四川已搭建起全市科创板上市资源库,该资源库包含近150家企业,其中有10余家种子企业,四川将对这10家“种子选手”进行一对一专项指导,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今年完成科创板上市申报。而山东等地也开始行动。
企业本身的IPO选择也开始向科创板倾斜。原本要冲刺主板的清溢光电确定在科创板上市;新三板公司西部超导决定申请在科创板上市;港股上市公司上海复旦张江披露公告,称建议发行A股并于科创板上市。据悉,新三板企业包括之前已在新三板摘牌的企业,有转板意向的企业数量近百家。
他们做出选择的背后是科创板超乎寻常的速度。从提交招股书开始,美股审核时间控制在6个月,香港控制在8-9个月,A股排队最长需要5年,而科创板审核时间不超过3个月。
过去,硬科技企业一直面临资金困扰。“我们一款芯片从研发到量产,至少需要24个月。在这个过程中,通常投入多,营收少,难以确保收支平衡,而获得信贷支持难度很大。”即便是参与了多项国家北斗相关标准制定的泰斗微电子也遭遇过这样的窘境。如今,科创板的速度让这个难题得以在短时间内迎刃而解。
更多的企业蜂拥而上,也有企业依旧保持着高度谨慎。一家AI独角兽公司明确对燃财经表示,“公司现在并没有登陆科创板的打算,只停留在探讨阶段”。
押注大势的创投圈
企业上市,最大的受益者将是背后的投资人。
据清科研究统计,截至到3月28日,已受理的19家科创板企业背后有VC/PE机构150多家。本土机构参与率更高,其中国资背景机构对科创板企业支持力度较大,如深创投、国投集团等,同时市场上众多活跃的机构如金沙江创投等暂时没有出现。这些鲜少露面的机构在熬过了不为人知的岁月后,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没赶上趟的机构则想趁着企业上市之前赚取最后一波红利。据燃财经了解,科创板征集稿出来,一家PE机构除了看净利润千万以上的项目,现在也开始看早期的、没有净利润的能上科创板的项目。
这让过去不被看好的硬科技企业开始受到追捧。“年初开始,来我们这儿调研的机构就一波接着一波,感觉公司今年要转运了。”北京一家科创企业高管抑制不住兴奋。
更早一点的VC只能从现在开始布局。“今年要科创板项目的机构确实很多,”陈梦表示,在确定了新的赛道之后,如今“老大亲自领着我们看医疗”。
整个创投圈募集“5+2”或者“7+2”的科创板基金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据燃财经了解,北京一家VC正在募集一支6亿元的科技基金。
这样做的背景是,2018年,双创热潮滋生了近7万只私募基金到了退出阶段,但投出的钱要不回来,LP极度不满意。一些LP们甚至想着建立双GP基金,甚至还出现了LP直投的现象。资管新规的出台,直接中断了大部分资金来源,这让募资难上加难。
这种情况在2019年并没有变好。据投中网数据显示,2019年2月,共计26支基金进入募资阶段,同比下降63.38%;目标募资总规模达78.01亿美元,同比下降89.63%。因此,一些机构开始积极扩展险资LP。
但眼下,科技成为新的风口,母基金的态度跟着变了。一位母基金负责人告诉燃财经,“我们以前投的就是这种硬科技医疗相关的GP,大概四五年还没有退出,这一块我们就比较担忧,去年一直没有做。”而如今情况变了,科创板为他们搭建了完善的退出渠道,“今年打算重新做一支医疗基金”。
这就意味着VC如今或许可以通过转换赛道迅速完成募资,“形势好的话,可能2年就能退出了”。
但是一切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想要投资硬科技,创投机构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同时熬过硬科技企业的黑暗期。“硬科技企业的前期是十分耕耘、一分回报,过了拐点之后才是一分耕耘、十分回报,与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正好相反。认识了这个规律,投资的时候要有心理准备,企业前期发展缓慢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同时要通过投后管理帮助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克服难关,度过缓慢增长阶段。”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
一位看企业服务和硬科技的投资人告诉燃财经,“我觉得那些没有根据地,从消费往硬科技转的跟风机构,最终还是会被淘汰的。”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就像当年创业板开闸,一批人‘瞎搞’,反倒赚到钱了。类似的局面不会重演,但肯定有人能赚到钱。”
或许,只要追赶的是大势,就有翻盘的可能。
一场与市场热情的“对赌”
这种可能性实现的前提是市场热情的持续。
3月2日,《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一公布,整个市场的热情被点燃。
投资者们倾泻而入。“刚刚下通知科创板可以开户的那两天,我自己的客户只要是符合50万以上都会咨询科创板开户的事情”,券商从业者肖洒告诉燃财经。
这种热情超出了夏欢的想象。“从开始到现在快三周了,我们已经有上万个客户开通了权限,占我们所有客户的三分之一”,券商从业者夏欢告诉燃财经,“当时新三板都没有这么集中,这么火爆,我预计全国现在开通的应该超过了100万了”。
科创板的消息给沉寂的股市来了一个催化剂。3月25日,亚太股市全线走低,A股大幅低开,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下跌1.97%,创业板指下跌1.48%。但泰达股份、银亿股份、卓翼科技、联明股份、TCL集团、华胜天成、兆驰股份、大港股份等10余科创板影子股集体涨停。
300万合格投资者正翘首以盼“科创牛”的到来,多年资本市场的锤炼,让他们在热情中夹带着些许理性。“虽然开户了,但投资们观望的态度比较多,”夏欢表示,“从势头来看,刚开始热炒的概率比较大,因为中途不设涨跌幅,短期内我肯定是不会参与,也会阻止自己的客户去参与,等着水面平静了,再说”。
各路资金准备就绪。据统计,正在筹备的科创板方向基金已达61只,其中25只为科创板基金、36只为科技创新基金,即超过60只产品正在等待获批。作为科创板重要的机构参与者,初步测算公募基金将有3000亿资金投向科创板。
海量的资金将科创板的热情推向了高潮。3月28日,燃财经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乘坐地铁的空隙正准备科创板权限。同时,不少投资者则瞄准了前五天打新。
没人知道这种热情会持续多久,参与者们担心的是在经过一波热炒之后,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因此,他们和市场热情展开了一场“对赌”。VC们要在热情没有消退之前快速完成募资-投资-退出三个动作,企业和券商们需要在此之前共同完成上市工作,个人投资者则想趁着此刻再次实现财富增长。
没人知道科创板能否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但不可否认的是,壮大科技实力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从机构投资者到个人投资者的共识。在这种共识的驱动下,整个资本市场展开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
最新的消息显示,科创板已经受理31家企业,已有3家科创板企业进入“问询”状态,有投行人士评论称,“上交所的审核效率惊人。预计科创板首家上市企业将比预期更快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