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核酸检测机构“跑步入场”,有数量更要保质量

 ▲在某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员在对送来的标本进行检测。图/新华社 ▲在某核酸检测实验室,核酸检测员在对送来的标本进行检测。图/新华社

  据第一财经报道,从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在国内此起彼伏,核酸检测人数和频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近期,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了核酸检测结果被指不准确的案例,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监管问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

  当前,核酸检测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核酸阴性证明则成为民众外出的必备“通行证”。巨大的核酸检测量,既需要数量充足的实验室检测人员,更需要大量的现场采样人员,紧紧依靠还承担着日常诊疗任务的医疗机构,很难完成这项任务。在此背景下,将一部分核酸检测任务外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没有问题。

  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医院将检查检验外包,也是近年来倡导的一项改革。这样既可以避免医院重复建设,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更为患者减轻了看病负担。从这个角度看,此次疫情对于壮大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很强的推动力。

  正因如此,疫情发生后,大量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市场。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新增医学检验相关机构437家,年度增速高达25.1%,为历年最高。截至2022年5月11日,我国已成立医学检验相关机构220家。

  第三方检测机构“跑步入场”,对于缓解核酸检测压力大有好处,但也出现资质不全、能力欠缺、机构内部管理缺失等问题,甚至导致核酸检测结果失真等严重后果,可能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必须予以严肃对待。

  要知道,医院内设机构的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也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医院本身就会严加管理。此外,在医院里,检、诊、治等环节成为一个整体,哪个环节出现漏洞,都会危及整个诊疗过程,其他环节对检验环节有很强的约束力,比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怀疑某个检验结果失真时,会立即与检验室进行核实。

  但第三方检测机构则不具备医院内设检验室的约束与监管优势。不仅如此,第三方检测机构,还存在资本逐利性强、机构与人员流动性大等缺点。当前,核酸检测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放大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短板。因此,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的同时探索完善的相关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从技术层面建立约束机制,可借鉴医院的相关管理办法,比如医院纳入检查检验质量考评的指标,也可用于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考评;医院外包的检查检测,也应纳入医疗全过程去证实或证伪,使机构之间形成相互制约。

  其次,更应该从管理层面加以反思,并立足长远,探索和完善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制度,加强对核酸检测行业全链条严格管理。核酸检测结果事关重大,面对短期内大量入场的检测机构,监管部门无论如何也要把好关,诸如机构和人员的资质等入场门槛,必须筑牢,不能因特事特办而有所将就。

  另外,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在这段时间,不妨通过外部监管来倒逼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比如监管部门通过经常性质量抽查和质量评估等手段,提升监管的震慑力。相信多层面齐发力,充分竞争之下,不合规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必然被淘汰。

  未来,随着公立医院逐渐回归自身诊疗业务的正常开展,第三方检测机构将是核酸检测业务的重要主力。越早完善监管,越能减少风险,促进抗疫工作顺利开展。

  撰稿/罗志华(医生)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