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尤其是在移动或者万物互联的时代。没有互联网,有时候是无法移动的,互联网和现实生活已经深度融合。但是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往往也隐藏着风险。9月14日至20日是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那么,上网要注意什么才能安全生活呢?
目前,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9亿多网民中,手机网民比例高达99.1%。
据2019年《app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报告》统计,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上架的app近400万个,总下载量超过万亿次。用户每天花在各类app上的平均时间占用户日均在线时间的81.7%。然而,这些app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东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app都在通过app上网,导致所有的app都在抢夺用户的流量。那些app自然会想,我有一个app,集成了尽可能多的功能,我就可以通过我的app使用很多服务,就不用再去别的app了,流量就全去了?所以越来越多的app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往往需要打开各种权限来获取用户的大量信息。"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app强制授权,过度索取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等不规范行为屡见不鲜,个人信息泄露、滥用、买卖等情况时有发生。
今年6月,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民警在日常侦查中发现,一男子在网上上传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警方紧随其后,逮捕了9名嫌疑人。警方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急需贷款,并且在一些网贷公司的app等平台上留下了个人信息。
如果不拦截这些交易中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泄露的用户可能面临精准的网络诈骗。
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可能给用户带来伤害,APP收集的信息越多,泄露后的风险就越大。所以,什么样的APP可以收集个人信息到什么程度,收集后如何使用?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左晓东说:“个人信息一个是身份识别,一个是关联。所谓识别,就是一下子就能找到这个人,比如身份证号,每个人只有一个;另一种是关联,比如住宿信息,比如购物信息,行踪轨迹,所有与此人相关的行动和行为,也可以视为个人信息。与个人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樊华说:“比如一个APP主要提供照明的功能。它需要设备安装后的位置信息。禁止之后还要求拍照录像,这是相机的许可。禁止这两个权限后,它发现不能用了,就退出了。”
专家表示,这种行为超出了收集个人信息的范围。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洪雪表示,“现在许多应用程序都在使用超出范围和目的地的个人信息,这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像灯光这样的app,完全没有必要收集位置信息和通讯录信息。你觉得我会在那个位置提供强光吗?”
这样的APP强制索要权限,用户可以通过拒绝授权来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向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