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

核心提示河南发力打造国家重要航天信息枢纽一颗卫星距离你有多远?其实触手可及:出门前的天气预报,开车时的导航软件……卫星时刻在发挥重要作用。8月10日,首颗“豫字牌”卫星“河南一号”升空,“上岗”仅8小时后,就传回了首张清晰的光学影像图。放眼世界,各

河南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空间信息枢纽。

卫星离你有多远?其实触手可及:出门前的天气预报,开车时的导航软件……卫星始终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月10日,第一颗“玉子”卫星“河南一号”升空空,入轨仅8小时,就发回了第一张清晰的光学图像。放眼全球,各国都在争相布局卫星网络。今天,在Tai 空的轨道上有近5000颗卫星。

随着卫星数量的急剧增加,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回传海量数据?卫星观测数据如何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河南的大力回答。在7月21日召开的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省科学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共建的“空信息泛在牵引网项目”成为重要议题之一。

释放出明确信号:河南将依托资源禀赋和相关技术优势,建设新一代国家战略性世界信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全国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世界互联互通枢纽节点。

在航天领域,河南有着不可复制的优势。

据27所所长周斌介绍,这是河南建设国家重要空间信息枢纽的契机。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部署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河南也响亮地提出了“创新驱动、科教为本、人才为本”的思想,将其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河南地处中国中部,在航天布局上有三大核心竞争优势。”8月16日,周斌告诉记者,第一,中心的区域优势。国家卫星测量运行控制和卫星数据传输的主体是由新疆喀什、黑龙江佳木斯和海南三亚组成的大三角体系实现的,郑州处于“大三角”体系的中心。二是信息枢纽优势。郑州是国家“八纵八横”光纤骨干网的一种汇聚节点,方便海量卫星数据回传和宽带情报数据分发。第三是信息交通的优势。利用光纤网络向主要中心城市传输海量数据,时延不超过20ms。

“为什么是省科学院和27个研究所?因为我们有信心做到这一点。”周斌介绍,省科学院和二十七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航天测控、激光通信、卫星数据应用与服务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优势。27台自主研发的空站间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多次帮助神舟飞船完成与飞船的精确交会对接。

为了帮助人类登上月球,河南将建造一种新的科学仪器。

作为新一代国家战略性信息互联基础设施,“信息泛在牵引网工程”由空段和地面段组成。

"地面部分的一大重点是建设郑州国家航天枢纽港."周斌介绍,根据规划,我省将在郑航空港实验区建设航天测控、航天数据交易和空日数据应用三大中心,作为中部地区卫星产业基地。

“过去十年,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现有的TTC系统已经难以支撑未来的TTC和海量数据传输需求。”周斌说,建立航天枢纽港就是要打破卫星数量多、统筹管理弱、数据流通少、共享兼容难的现状。

“地面段还将建设两套大口径天线、距台站一定距离的多波段多功能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综合性能领先的全移动射电望远镜。”周斌说,它不仅可以用于保障我国未来载人登月和观测,还可以作为国家科学仪器在我省开展空天的信息领域基础科学研究。

培育新兴产业,河南“转变引领方式”有了新抓手。

除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任务,“空信息泛在牵引网工程”还能给河南带来什么?

“希望未来两三年,能吸引不少于100家航天产业相关企业落户航天枢纽港。”周斌非常自信。“有了平台和数据,企业才能真正开展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国家级卫星应用科技创新集群,帮助河南实现‘换道领先’。”

从长远来看,该项目将加快我省卫星制造、有效载荷、卫星发射、地面设备、运营服务、数据应用等产业链的发展。,并帮助河南构建空天的产业生态。空信息产业是在全互联时代出现的信息产业新形态。它不仅是支撑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产业,也是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河南在这个万亿赛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