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学校

核心提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刻。12年临窗苦读,成败在此一举?不不不,高考结束后的专业选择,或许才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毕竟每年都有太多还没从高考结束的撒欢状态中脱离出来的铁憨憨,随意报了专业,上大学后才发现流的泪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最可怕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时间。

12年窗口苦干,成败在此一举?不不不,高考后的专业选择可能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毕竟每年都有太多的铁傻子高考结束还没分开。他们随意报专业,上了大学才发现,流下的眼泪,都是当初选专业时涌上心头的水。

最可怕的是自己的专业不对,别人的专业感觉很好。看《沉默的羔羊》,崇拜其他学心理学的;看看《盗墓笔记》《鬼吹灯》,想知道什么是神仙题材考古;看法医秦明,被那句“让死人说话”击中了灵魂。

低头看看自己的专业,瞬间觉得生活好无趣。

鉴于此,DT君特意在微博和豆瓣上耙了一下相关话题,看看哪些专业最容易后悔,哪些是千人敬仰,却有未知真相?

1医学与工程

最容易后悔的两个专业?

大概每个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抱怨自己的专业。毕竟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总是比想象的要大。

转到微博的话题#后悔专业#和#上大学不要选任何专业#,每个来过这里的人都含泪告诉你,你的专业有多差,比其他专业都差。

这场悲惨的比赛结果如何?爬完这两个话题下的所有博文和评论,我们找到了最容易后悔的专业排名。

从词频来看,医学和工程是最容易后悔的两大类,其次是教育、会计、英语和设计。

医生和老师,作为父母稳定体面的铁饭碗,却成了身处其中的学生无法承受的科目。

“只要选好专业,每年年底的高考你都会赢。”“一周九场考试会要了我的命。”“我不想生物化学不及格。”

评论区医学生的抱怨让听者落泪;学前教育、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汉语教育等专业,让很多未来的园丁在考前“先凋零”。

一直热门、薪资高的计算机专业,与数学、化学、生物一起,位列最后悔的10大专业。

回过头来看,我们发现排名靠前的“后悔专业”几乎都是申请专业时的热门选择。这些往往意味着高工资、高知识、高社会地位的专业,成为几年后考生就业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但是这些热门专业有什么问题呢?

2遗憾专业

有什么不好?

不幸的学科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在微博的话题下发现了很多投诉。

“珍爱生命,远离化学试剂”的背后,是学生的求生欲望;“说什么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大多数本科生都去卖药了!”哭是生物学生的理想土崩瓦解;学生的那句“虽然优秀的程序员很有前途,但我不是”可以成为几乎所有书呆子的座右铭。

虽然大家都在开玩笑,但是这么多理工科学科被列入后悔榜top10,自然是因为他们都有让学生恐惧的能力:光头学科的难度。

很多遗憾的题材,除了题材难度之外,都是因为丰满理想下残酷而骨感的现实。谁能想到,选工程造价的妹子会戴着安全帽提着水桶去工地;这个玩了很多年《极品飞车》的男生,选择了车辆工程专业,满足了自己设计帅气跑车的梦想。结果这个专业根本不是设计汽车的外形。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翻翻网友对热门后悔专业的不屑一顾的原因,会发现很多同学认为这个专业比较谨慎,大多是因为报考前不清楚自己选择的专业,入门后能力跟不上学科需求。

本来想着高薪学会计的人,每天面对一大堆数字也不感冒,要考的证书那么多;动画设计的幻想有多精彩,打磨画面可能就有多难;大家都说学语言至少可以算是掌握一门技能。为什么我听不懂外国人说的英语?

而当你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别人的专业就开始变得有趣了。

3哪些专业最让人好奇?

你有多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就有多羡慕别人的专业。那些曾经想报考却被现实生活阻止的人,那些在刷小说和剧的时候羡慕自己身体的人,是怎样的神仙学科?他们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在微博热门话题#那些你没学过却很好奇的专业#下,博主@大学生吐槽bot提出了“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专业?”

从相关的讨论中,

设计、心理学、医学、解剖学、考古学成为最让人好奇和向往的梦想专业。法医学、法学、化学、文学和工程学也位列榜单前10名。

显然,越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吐槽自己的专业,越是被外人好奇。选专业本身也是围城。学到的是苦,学不到的是乐——“他们吐槽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太好玩了,我要学!”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好玩”,这么让人好奇呢?从相关评论的热度和回帖的赞量来看,“医学生上课会不会解剖尸体”,犯罪心理学和刑侦成为大家最感兴趣的三大专业话题。

自然,这与近年来推理小说和电视剧的频频爆红密切相关,从这些专业讨论的词频也可以看出。

犯罪心理学家墨锭,还有来了就请闭眼,还有刑侦中的关键词,比如破云、默读、罗文洲、蒋婷等。,是近年来热门悬疑电视剧、小说作家及相关作品的领军人物。

仔细看相关专业学生的个人陈述,会发现大家都觉得比较玄妙的犯罪心理学,其实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很多理论知识很容易导致枯燥的情绪。

相对于犯罪心理学、刑侦这些充斥着对网络小说、电视剧的热烈讨论,围绕医学解剖的讨论要有趣得多。

了解这些不同的解剖方式,一般老师的珍贵,福尔马林如何刺激眼睛等等。,不仅是医学生在讨论无休止的话题,也引起了好奇宝宝的好奇心。

至于比较冷门的佛教,网友们热衷于讨论这个学科的研究生门槛,学习内容,是否需要单身吃素,毕业后是否分配寺庙等等。

“普陀佛学院的高徒,在寺院里当和尚,晚上穿上西装。”“我男朋友和妈妈学佛,开了自己的寺庙。他们不能吃肉,但吃的菜比肉贵。”“早上四点半的早课,除了专业的佛学,还要学英语、古文、书法”...诸如此类,为普通大众打开了一扇门。

当然,最糟糕的是吃瓜人对熬夜的好奇心。设计类学生经常吐槽自己的专业因为要熬夜交稿,还有“风景园林来了,熬夜不是梦”之类的没完没了的哭喊。评论区也有问题。为什么设计师这么喜欢熬夜?熬夜发表是一种特别的感觉吗?

朋友,DT君虽然不是学设计的,但是深夜被迫修改12345678稿的感觉是常有的。如果硬要什么特别的感觉,可能就是头顶比较凉。这大概也方便我们以后重考佛学专业,从俗家弟子出家。

总结一下,好奇的专业通常有两个特点。如果是热门专业,那么大量学生之间的玩法,外行人特别感兴趣;如果是冷门专业,比如考古,一年只有一个毕业生,那就够好奇了——毕业生是怎么就业的?要不要考洛阳铲?你想学粽子防身术吗?

4冷门专业学生

后来怎么样了?

你看,冷门学生本身就背负着与年龄不符的包袱。他们可能一边搞科研,一边回答一些傻逼问题。但DT君也在思考一个更实际的问题——冷门专业的学生最后去了哪里?

从豆瓣话题#学冷门专业的人都怎么了#的讨论内容来看,思政教育、韩语、社会学、制药工程、生物、农学是表达意见最多的冷门专业。

我们就以这六个专业为研究对象,看看这些人都有哪些出路。

综合来看,冷门专业的出路基本有五类:转专业、考研、毕业后留在行业、考公务员、跨行业工作。

其中,行业内职位保留率最高的是制药工程和韩语,均达到了60%以上。

其中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工作路径是进入药厂、临床研究、药品销售;韩语是进入中外企业,外交部和韩国工作,老师和辅导员也占一定比例。对于转行的韩国留学生来说,最多的出路就是销售。

考研率最高的是农学、生物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农学也是公考率最高的专业。专业就业主要有农药种子等产品销售、种植园、育种员、果园技术员等。转行后从事空大姐、教育、保险等工作。,和农学本身没有任何联系。

生物相关的就业主要有医疗企业、教师、实验室研究、化工厂等。但毕业后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基本都是坚持了两三年,迫于现实压力才离开的。这些学生转行后的主要工作有数据研究、程序员、投行、银行甚至管家。

转学率最高的专业是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在进入社会之前,那些吐槽“社会学专业,专业混社会”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已经直接选择了转专业。两个专业下的案例都差不多。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多是教师或辅导员,转行后更倾向于做HR。

冷门专业可能确实与其就业方向狭窄有关。但是,热门专业的学生并没有高枕无忧。毕竟成绩和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个人能力。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全国一大半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天也不推荐专业,不会打扰你的思绪。反正高考完了,还有半个月学专业。过几天做做功课,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专业。

快乐的大学生活在等着你!

作者|郭亚琼

编辑|艾米,唐笑

布景|邹磊齐针

来源:DT财经

编辑:xx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