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审批结果。今年高校取消了518个专业。这一结果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公用事业管理撤销最多。
这次取消的高校专业很多,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取消的高校数量在10所及以上。
其中,公共事业管理是近两年高校取消最多的专业,很多“双顶”高校都在其中。第二,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第三,服装和服装设计。
为什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撤销最多?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大学四年学习下来,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年和2019年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分别为45%和49%,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本科生工作与专业不匹配。公共管理专业对口岗位容易被其他专业毕业生替代,削弱了本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招聘网站数据显示,2019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岗位需求比2018年下降31%,2020年比2019年下降37%。
从这个角度来看,部分高校取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不难理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取消的专业也是《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警告的红牌专业,包括音乐表演、绘画、应用心理学、化学等。就业是体现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些在就业方面一直表现不佳的专业,可能都注定要被取消。
注意:
“红牌”专业是指失业人数较多,综合就业率、薪酬、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
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
绿牌专业也被撤了。
那么,被取消的专业都是不好就业的吗?
在教育部此次公布的取消专业名单中,目前共有5个专业比较热门,也是《20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的就业形势较好的绿牌专业,涉及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显示,2019年本科生月收入排名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的平均月收入高于6600元,位列榜单前6,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薪资也较高,排名第13。
就业蓝皮书反映了全国的就业数据,但地区和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这说明也许别人的专业好就业,但不代表自己的专业同样好就业。专业撤销大概是因为高校办学实力不强,特色不鲜明,等等。这也可能提醒我们高校:在增设专业时,要注意专业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是否有足够的办学实力,与全国同类专业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切忌盲目跟风。
注意:
绿牌专业是指失业率低、就业率高、薪资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专业,是需求增长型专业。
偏离了学校的定位也撤了。
2020年,不少高校还取消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广播电视等专业。
那么,撤销的原因和上面说的一样吗?
东北财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王旭辉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专业被取消,是因为明显偏离了办学定位,或者游离于学校主体学科群建设体系之外,导致其办学水平不高,缺乏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他举例指出,某财经大学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某工科大学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某外国语大学的广播电视专业。
临床医学在国家政策影响下被迫调整。
我们也注意到,被取消的专业中有5个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如南开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山东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中南大学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广西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随后,这些高校发表声明,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并未关闭,只是根据要求调整了培养模式。
据悉,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将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医学院校从2015年起停止招收七年制学生。
比如山东大学的七年制临床医学和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根据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已经被“5+3一体化”专业取代。但是学校的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继续开设,没有取消。
2020年的专业调整中,取消了518个专业,是近年来最多的。但是你不必太在意数量。专家指出,近6年来,我国高校新增专业除2019年的1853个外,其余均超过2000个,远高于取消的数量。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增速平稳的背景下,预计取消的专业还会继续增加。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将回归理性,围绕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设置和调整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来源:迈克尔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