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店里不忙的时候,我喜欢用卖cam的“阿西吧”——隔壁,玩我最喜欢的《FIFA》。“阿西吧”是个外号,叫曹军,曹骏几乎看过他卖的所有片子,所以宣传碟片特别形象。他最喜欢韩剧,总是说“我X”。后来为了显示自己的国际文化传播者地位,他的口头禅变成了韩国的“阿西吧”。于是周围的人开始叫他“阿西”。
这一天,我选择的“巴西队”以净胜3球击败了“阿西巴”的“意大利队”,就像老k传来的消息一样。按照事先的约定,我没事的时候还是呆在我的店里,打游戏,上网。我的手机一收到老k发来的“有事请过来喝茶”的短信,我就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直奔华福路的茶餐厅去找他。
短信连续响了好几次。我知道有生意,所以分心了。比分很快被“阿西杠”追平。我干脆放下手柄,打算收工,让巴西和意大利握手言和,反正阿西巴不同意,因为我们加了点“色”,一局一百块。他之前输了两场,在我身上下了两百块。现在他刚找到感觉,自然不会轻易放弃。直到我很不情愿的还给他一百块钱,他才非常不满的离开了。
来到茶餐厅的时候,老人还拿着一份“特区报”,慢慢地喝着奶茶,吃着他的牛肉肠粉。
我也没打扰他。玩了一会游戏,就觉得饿了。我干脆坐到一边,点了一份虾饺皮蛋粥,懒洋洋地吃了起来。老k对着我难看的吃相翻白眼,我直接视而不见。当他叫买单的时候,我很自然的指了指我桌上的残羹剩饭,让服务员一起结账。
k悄悄一起买单,拿着报纸起身出门,我什么也没问就跟着他出了餐厅。
估计这个任务对我来说比较难,因为大部分复杂的任务不会在人多的地方告诉我,而是在他的车上。
果然,老k的破别克停在了不远处的拐角处。老k打开车门,我坐在副驾驶位置熟悉了一下。
k在老习惯性的地方抽了根烟,深深吸了一口,吐出来。车内烟雾氤氲,飘来飘去,慢慢笼罩了他刀削般的脸。
我很少看到他这么认真,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次这么谨慎。
可能有点急。老k好像被烟呛到了,咳嗽不止。我从旁边拿出一瓶矿泉水,拧开盖子递给他。
老k一口气喝了半瓶,喝完水又恢复了之前冰冷的一面。他顺手从副驾驶前面的手套箱里掏出一个大档案袋递给我。
文件里塞满了厚厚的一叠银行对账单复印件。我一打眼,原来是很多人的和解记录。我不明白老k给我这张唱片是什么意思。
“你发现什么不对了吗?”
“好像这里每个人的账户在月初或者月末都会有转账记录,而且不多。小数点后两位有变化,也就是几分钱。是的,好像只有几毛钱?”我又仔细看了看,回答道。
“你平时关注账户里的转入转出记录吗?”
“一般不会,除非有一些明显的、不确定的支出记录。再说手机也有短信提示。”我记得我可怜的存款数字。如果不是之前给老k做过一些生意,关注它也没多大意义。
“你会在意你的账户里发现了几分钱或者一条未知的转出记录吗?”
“就几毛钱或者几分钱,我在乎什么,但如果是普通阿姨就不一定了。几毛钱可以买一个鸡蛋。”
“如果你是几十万上百万存款的主人,你的账户每个月都会损失几毛钱几块钱,你会在意吗?”k继续问。
“当然不是。我真的那么有钱。如果我没事干,怎么会关注这么点钱?如果我有那个时间,我就不赚更多的钱了?”我觉得这是个很傻的问题,但我不觉得老k是在装傻问我。
“这就是问题所在。都是银行存款50万以上的客户。这两年这些账户时不时莫名其妙被扣几元甚至十几元。”
“莫名其妙扣钱?我们不都应该有短信提醒吗?”
“虽然他们也收到过短信提醒,但大多显示‘信使费’、‘手续费’等提醒。因为金额太少,而且银行每个月也确实收取类似的名目,所以这些人不会在意扣几块钱。”想到自己虽然是个穷人,但还是启动了手机银行的短信提示,关心着自己的每一分钱,突然觉得有点惭愧。
“哦,应该是他们有‘内奸’,但这是银行自己的问题吧?”我觉得跟我没关系。
“是银行要找这个‘内鬼’。”
我明白了,这老头又想和我一起抓“内奸”,不过这次更不一般,居然帮银行抓“内奸”?我也很纳闷,这种事情,老k为什么要掺和进来。这明明是警察的事,让警察去调查处理就好了...于是我直截了当地问他,他和他分配的人是什么关系?
老k支支吾吾,闪烁其词,解释说客户是业务上的主要领导,是老朋友。据传这位领导有机会调到总公司担任要职。此事一旦公之于众,不仅领导的罪责难逃,整个系统都会受到牵连。别说从上到下的奖金,恐怕以后整个机构的存储业务都会受到致命的影响。
他的解释很有道理,但我总觉得他的话里藏着什么,只是不方便告诉我。
我只好耐心的跟他解释,虽然我学的是通信工程,知道一些网络知识,但是大家都知道银行的内部系统不是普通的家庭网络,即使我不是银行的内部人员,我也不可能进入银行的后台去寻找任何可疑的数据,更不可能从中找出任何“内奸”。
老k对我的反应并不意外,说明他完全明白我的意思。
他安慰我说,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这个领导才没有要求任何人真的去银行后台找什么可疑的数据。问题发生后,把银行内部有权限的人都查了一遍,查出了最有嫌疑的三个人,但是没有证据。他们希望老k能帮助确定真正的嫌疑犯。
听完,心里轻松了很多。根据我对他的了解,这个老k一定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
★★★
其实银行早就防范风险了。比如规定做技术工作的不得接触客户数据,做外包信息化建设的必须一直有自己的工作人员监控。但客观来看,十几年前的银行内部监管远没有今天这么完善。虽然银行有自己的合规审核,但大多是针对流程和业务,数据层面的审核需要更专业的计算机技术支持。而且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多为文科生,只懂基本的会计电算化,对系统编程、数据库建设、维护等略复杂的网络知识一无所知,难免导致一些专业人士产生非分之想。
银行提供了三个可疑对象,他们都有访问银行后台数据的权限。首先,银行主要怀疑外包公司的“谭工”。当时,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因为专业问题,银行的这类项目都是由总行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然后由IT公司根据项目的规模,指派相应的工程师直接在各个网点或支行工作。当项目完成时,员工将自动退出。这期间除了我们自己公司发的工资,外包公司的工程师和银行职员一样在现场工作。
这个“谭工”是外包公司送的。他三十多岁,戴着一副眼镜,平时话不多。他整天在电脑上“工作”。虽然业内有人陪着他一起工作,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所以他也受到了最大的怀疑。虽然他没有任何出国或出境的记录,但是开立离岸账户不需要亲自到场,只要有注册的香港公司即可,注册香港公司也不需要有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切都可以在网上完成。所以不能排除这个嫌疑。
另一位是主管电子银行部的陈经理。他是个大胖子,是银行里的新“老人”。早年被调到地方部队,安置在这家银行。他担任过许多职务,熟悉银行的业务。因为电子银行是一个新生事物,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很多人怕困难。相反,陈经理自告奋勇负责这项新业务。因为业务需要,他的权限有访问客户信息的权限和一定的修改数据的权限。尤其是这种情况,很多客户只改了小数点后两位数,很多金额不到一元,完全在陈经理权限之内。
据说为了熟悉业务,这家伙还特意在外面学习了相关的网络知识;更何况女儿在国外读书,妻子在身边陪读,这些都是极其需要钱的地方。陈经理本人有多次出国记录,有公有私。更令人怀疑的是,他有多次去边境城市的记录。种种表现都被怀疑他的人认为是“有预谋”的。
最后一个是银行里负责系统运维的“徐工”,专门做数据交易维护,属于银行内部系统工程师。他的名字叫徐睿。虽然他有工程师职称,但他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通常对每个人微笑。这个男生家里有背景。他在一所大学主修信息。毕业后,他被银行招聘为系统工程师。但是他好像学习技能差,吊儿郎当,很多专业知识也不懂。好在总有外包公司负责帮他解决问题,“擦屁股”。在很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整天在办公室打游戏的公子哥,对工作一点都不关心。因为他的家庭背景,很多人都不能多说什么。
这一次,徐睿被列为嫌疑人。首先,他毕竟是一名内部运维工程师,能够接触到数据和日常工作。其次,有些人想利用这个调查来表明这个男孩整天什么都没做对。如果以后他有什么工作变动,最好有个证明。
听了老k的介绍,感觉无从下手。可以说,仅凭一点点信息,要找出所谓的“内奸”,无疑是大海捞针。
★★★
我琢磨着这些信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问K先生,银行里有多少人的钱被悄悄转走了?银行是怎么发现的?
老k给了我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几乎上千客户的存款资金以蚂蚁搬家的形式悄然转走,金额几乎超过500万。
老k给我普及了一个术语“沉淀资金”,就是在日常的资金流入流出中,银行的这些客户的账户里总是有一定量的资金,而这部分资金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叫沉淀资金。举个例子,一个客户账户里有150万元有利息,他可能一次转150万元,剩下的几千块钱可能会因为金额小而长期留在账户里。任何一家银行都有不少这样的客户。
这些客户有的是个人,有的是公司,因为账户经常有几十万几百万进出,基本上都是整数,但是账户里总会有几千几百的余额。这个数额相对于之前的几十万几百万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几乎没有人关注这几千几百的余额变化。
但是,你不关注,不代表真的没人关注。
最近有些公司需要清理账目,按照惯例,从银行拉出了对账单。细心的会计发现余额的变化有问题。银行查了一下,发现里面有猫腻,但还是以各种理由隐瞒。
当时我对银行的很多业务都不熟悉。我听了之后就问老k,既然这么多账户资金都转出银行了,那肯定是进了某个人的账户。检查完就不能解决了吗?
K先生解释说,这也是目前银行最纠结的地方。据他们自己内部查询,这些由“内部人士”转来的资金,很快就被转到了很多私人账户,很多都是非实名账户。银行进一步查询后发现,这些私人账户里的钱很快就被转到了一家境外公司的离岸账户里,离岸账户里的钱到底去了哪里,并没有人真正知道。如果想搞清楚这些私人账户的信息,以及离岸账户里钱的最终去向,只能报警,要求警方协调相关国际组织进行核实。就这样,事情越闹越大,收拾不了。
听说连银行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资金去向,我也很惊讶。难怪他们总是在新闻里听到很多储户的存款在银行里“不翼而飞”,银行久久不能给出解释。
k总提醒我,因为事情发生了,有客户吵着要报案,但都被银行暂时安抚了。银行说最多只能给老k一个月的时间,找出嫌疑人。如果到时候找不到嫌疑人,银行可能再也捂不住这件事了,只能报警,同时向总行汇报。到那时,就没有奖励了。
虽然我还是很不解,但我认为老k接手这件事,不仅仅是为了报酬。背后一定有他的目的。
可以说三人都有嫌疑,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谁是“内奸”。
我不知所措。毕竟我不是执法部门。无法调动所有力量里里外外调查,也无法采取非法手段调查,让我的调查彻底陷入僵局。
★★★
想了想,我把重点放在了陈经理身上。这家伙不仅能接触到储户的数据,还有机会操纵它。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在国外,在那里他花的钱很多,他的动机很足。而且那时候“离岸账户”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只有从业多年的人才知道是什么样子。
因为没有办法直接问陈经理,也没有办法对他使用任何技术手段,只能下大力气从他的日常生活轨迹和习惯入手。我让老k通过关系调取了陈经理的消费记录和行车轨迹,发现这家伙平时下班回家,很少在外面应酬。我认识的一些厉害的银行经理,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饭,搞不完的娱乐活动。
观察了几天,没觉得有什么异样。这位陈经理仍然按时上班。
直到有一天,我注意到他去了附近的邮局,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纸,翻看了一会儿,然后收起来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
我觉得有问题,就等他走远了,在纸团里翻找。幸运的是,在他扔纸之前,垃圾箱刚刚被清洁工清理干净。在一堆饮料瓶和果壳中,我很快找到了纸团。
打开纸团一看,原来是邮局的汇款收据。金额800元,收款人为云南某县某学校。发信人很奇怪,是一个号码“489”...我不太明白这个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接近这个陈经理,看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