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级经济难题:万大学毕业生嫌多,万新生儿嫌少,纠结

核心提示2022年10月,将公布诺贝尔奖,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应该跟我们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我们有一个足以称得上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难度级别的经济学课题:1000万大学毕业生太多,1000万新生儿又嫌少。要是哪位经济学大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相信能够顺

2022年10月,诺贝尔奖将揭晓。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与我们无关,但我们有一个可以称得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话题:1000万大学毕业生太多,1000万新生儿太少。

如果哪个经济学硕士能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他能成功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统计,2022年高校毕业生约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的909万人增长20%。大学生多是好事吗?当然可以,因为这意味着整个国民教育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年轻人都能成为大学生。

但是大学生也有很多烦恼。就业呢?大家都是大学生,谁会当工人?谁将成为农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7日,我国高校毕业生落实率为23.61%,低收入家庭落实率为21.47%。请注意,这是执行率,不是就业率。

截至2022年7月28日,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78.33%,其中研究生55.7%,本科生67.62%,专科生89.39%。

现在毕业生就业统计不使用就业率,而是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去落实率”。语文从来都是博大精深的,因为大学回家养老也算是走一遭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去执行率”越低。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去落实率”在逐渐上升。这是否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难找到工作?不要惊讶,因为这个统计的不是就业率。文化程度越低,追求越低,越有可能回家养老或者弹性工作。

现在很多工厂、工地都在招人,一线工人供不应求。很多工地的员工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工厂的一线工人很多都是高中中专学历的人。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将要成为白领和金领。

大学生还是太多了,但是市场上没有那么多“高素质”的大学生。有什么解决办法?

我们来看看新生儿的数据。2021年,我国新增出生人口1062万人,为建国以来最低。结合2022年1076万大学毕业生的数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2021年出生的孩子,可以100%考上大学,甚至很多大学招不到人。

目前鼓励生育的政策层出不穷,生育政策的口号也从十几年前的“只生一个孩子好,政府会养老”变成了“生儿育女好,儿孙满堂福”。真的很快!

显然,1000万的出生人口太少了。中国父母一直很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孩子花的少,就花的少。更重要的是,房子以后卖不出去了,也就意味着土地卖不出去了。所以快点!

现在大部分新生儿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结婚会继承几套房子。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买那么多房子。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太多;另一方面,新生婴儿太少。你能说什么?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