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理想中的“就业好”的专业,往往就业后“苦不堪言”:泪奔

核心提示高校专业的实用性要经过市场需求的检验。一些“听说就业好”的专业,现实与想象差距很大,有时会“苦不堪言”。有一些专业,市场发展的高潮期已经过去,日益“小众化”,要想立足,需要更高的“能力”;有些专业,从业的“门槛”较低,反而就业竞赛激烈。一、

高校专业的实用性要用市场需求来检验。有些“听说就业好”的专业,现实和想象差距很大,有时候还“很惨”。有些职业,市场发展的高潮已经过去,越来越“小众”。他们要想立足,就需要更高的“能力”;有些职业,就业“门槛”低,但就业竞争激烈。

一、时尚与设计专业

服装设计曾经很红火,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向往着自己设计的衣服穿在模特身上,美轮美奂地走上“T”台:

人们越来越追求穿着来彰显个性。所以,现在的服装设计师不仅会画图,会设计版面,还要有审美眼光。他们能把握潮流元素的品味,在设计、生产、营销上都能“买得起,放得下”。

这种近乎刻薄的用人要求,早已突破了“打样版设计衣服”的基本要求。职位招聘倾向于青睐顶尖院校的毕业生,有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学院“镀金”经验的学生优势更大。

高校服装与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面临着相当尴尬的局面。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服装厂流水线上的“样板设计师”。

二、土木建筑专业

“入地时深似海”。土木工程专业,需求基数大,工资也不低,很多同学也听过“从包工头到大老板”的励志故事:

但是,土木建筑专业毕业的时候,面临两个最大的问题。第一,竞争激烈。每年985/211毕业的博士生有几十万。而一线房企的招聘要求基本都是“985/211”。一些大型房企、设计院会要求“海外名校、C9以上、老八校毕业生”。

二是“跑工地”。有些工程,如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往往建在荒山上,条件艰苦,有时甚至没有信号。虽然有年终奖,但很多毕业生提到“现场实习”,往往意味着“煎熬”和“坚持不了就得走”。

当然,土木建筑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不想“跑工地”,可以跳槽去做造价和预算的工作,也可以考研,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挤进设计院。

三。教育技术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人才。然而,为什么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会“苦不堪言”?很多人幻想毕业前至少能成为“人民教师”。

但是现实中很多同学学的是软件或者一些理论。这些“肤浅”的知识并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毕业生会选择去教育机构教编程。

还有一些毕业生因为就业困难,不得不“屈尊”去当幼儿园“阿姨”。

四。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的交叉学科。总的来说,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客观的。很多人觉得毕业后会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做着这样的工作:

而网络工程师要求太高,部分毕业生成为“码农”或运维工程师。

“码农”太辛苦了。如果是运维工程师,会经常要加班出差,到处去查基站的信号,尤其是女生,相当不方便。

动词 (verb的缩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专业的本质是“管理中的管理”,理想职业是“做一个意气风发的职业经理人”,高薪养廉,意气风发;

但在现实中,谁会把自己的事业交给一个毫无涉世经验的毕业生去管理呢?所以这个专业本身就有“管理理论多,实践少”的局限性。

所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考研转专业,二是“考公共事业”,这样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三是和中文系的学生竞争文秘工作,二是和社会学的学生竞争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

如何看待这些就业想象与现实相差甚远的专业?欢迎留言讨论。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