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还想要什么?
历史上一直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些灾难一旦爆发,会使一个国家的人口减少几个甚至几十个百分点。随着科技、经济、政治的进步,这三个问题得到了控制。
在这个饼和肉末泛滥才是问题的时代,现代人的追求是什么?智慧要进化到“神人”,所以我们在做三件事:追求永生,追求快乐,直接成神。
人类是最高的?
在采猎时代,人们是“万物有灵”,相信万物有灵。农业革命后,人们驯养动物,不需要考虑动物的感受。他们开始了有神论,认为神是最宝贵的东西,其次是人,排在所有其他动物之上。进化论出现后,人们不再需要上帝的保护,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对动物和自然为所欲为。这个时候,是什么让人不同于动物,优于动物?人可以制造工具?拥有高水平的智力?只有人是有意识的?
人为什么要有意识?
人每时每刻都在经历各种各样的感觉、感受和欲望。各种情绪在大脑中转瞬即逝,但情绪的流动从未停止。这就是人的“心智”或“意识”。
但是人为什么要有意识呢?当一个吸尘器机器人快没电的时候,它会默默回到底座充电。它不需要“我饿了”的感觉。此前生物学家解释说,这是进化的结果,我们需要这种信号传递和决策系统。但现在,生物学家对人脑的信号传递和决策系统了解得越多,就越认为我们根本不需要意识。当我们看到危险接近时,视觉信号传到大脑,大脑将神经信号传到腿,腿收到命令后立即开始奔跑——整个过程和电脑没什么区别。那为什么我们要感到一些恐惧,这样一种主观的体验?到2016年,生物学家无法解释意识。事实上,科学家能给出的最好答案是,人根本不需要意识。要了解人脑的决策过程,预测人的行为,通过神经信号进行传递和解释就足够了。我们完全可以把人看成一个计算机——意识,只是这个计算机的一个附加副产品,也可以称之为“精神污染”。所以讨论意识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先进程度。那个人比动物强在哪里?
人比动物强在哪里?
动物的头脑中只有客观现实,而人的头脑中可以找到主观现实。更厉害的是“互联主体性”——人们幻想出来的东西,也能让人相信人与人之间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比如国家、金钱、公司、价值观……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相互关联的主观。
联合想象是大规模合作的基础,但也会随着时代而改变,比如相信上帝的安排,相信国家利益,相信伦理道德,相信自由民主等等。历史学家关注每个时期,人们相信什么,虚构的故事是什么。人们不仅一直在一起想象,而且一直在用这种想象改造世界,甚至改造自己。
虚构比真实更好。真正强大的人类组织根本不关心真相。他们在乎的是把一种虚构的信仰强加给所有人,并用这种信仰去改变现实世界。
什么是宗教?
满足以下三个特征,就是宗教:
1.它有一套声称不是人发明的、人无法改变的道德法规,要求人们遵守;
2.它给人一个承诺:只要你遵守这套规定,就有什么好处;
3.其目的是巩固自己设想的社会秩序。
按照这个标准,很多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宗教”。纳粹思想可以,自由主义的人权也可以。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分工
科学技术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事,这可以让我们变得强大,但如果我们必须在做或不做某些事情时做出道德选择,我们就不得不求助于宗教——自由、民主和人权也是宗教。宗教关注的是秩序,科技关注的是权力。他们是情侣关系,不能不互相干涉。
目前最大的宗教是“人文主义”。
什么是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主张我们崇拜人性,用人性取代过去宗教中上帝的地位,用人的经验为外界创造意义。说白了就是要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前是上帝说了算,现在是你的心说了算:你觉得好,就是好;如果你感觉不好,那你就是坏的。
比如2015年,法国《查理周刊》因刊登讽刺穆斯林的漫画引发恐怖袭击。当全球舆论谴责恐怖分子时,一些穆斯林团体也站出来发声。他们谴责《查理周刊》,但他们没有说“这些漫画亵渎神明,违背真主意志……”他们说的是“查理周刊伤害了数百万穆斯林的感情。”
不伤害别人的感情是人文主义最大的道德。
对于人文主义来说,知识=经验x敏感度。
就是去体会自己经历过的各种感受、感受、想法。敏感有两层意思:第一,不能只拥有经验而不关注自己的经验;第二,你必须允许这些经历影响你,甚至改变你。换句话说,一个文明人要善于观察细微的感情,否则你就是一个小丑。
赫拉利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我们伤害了别人,或者受到了伤害;有时候我们同情别人,或者被别人同情。如果你注意到这些受伤和同情的感觉,你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这种经历对你来说会是很好的道德知识。你会逐渐明辨是非,成为一个更有智慧的人。这就是人生的旅程。”
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追求尽可能广泛的体验,以便从中获得智慧。
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体验。旅游公司卖给你的不是机票,而是一系列的体验。去高档餐厅不是为了饱餐一顿,而是为了体验环境、音乐、烛光……和美食。
人本主义,达成一致了吗?
一切人文主义者都认为“人的内心体验”是第一位的,一切道德都应该从这里开始。但世界上人多,不同人的心肯定会不一样,他们之间也会有矛盾。如何处理这个矛盾?人文主义分为三大派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进化论。
自由主义者认为,不管你是谁,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很重要,会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你应该给每个人自由表达的权利。
社会主义人文主义者认为自由主义者过于强调个人感受,尤其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
而进化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所有人的情感都很重要”根本就是错误的。有些人就是比别人优秀,就应该让那些优秀的脱颖而出!
赫拉利给了我们一个问题:对以下四种音乐进行排序。你认为哪首音乐给人的体验和价值最高?
1.贝多芬第五交响曲,2。查克·贝里的摇滚音乐,3。刚果雨林原始部落的女声合唱,4。狼的叫声。
所有人文主义者都会先排除4。毕竟我们现在都认为人是第一位有价值的。剩下的三首曲子,其实已经收录在航海家一号带给外星人的唱片里了。可以说都是经典……如果你是自由派的话。自由派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赋予自由表达的权利,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平等的。什么是好音乐?只要你喜欢听,就是好音乐。
社会主义者认为你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进化人文主义者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最好的当然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好事就是好事。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绝对比五岁小孩的涂鸦好。认为两者平等是无稽之谈。
这三个派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最终自由派取得了胜利。当今世界由自由主义主导。
在政治上,自由主义者认为我们应该听取选民的意见,选民应该探索他们内心的声音。喜欢谁就选谁!
经济上,搞自由市场,把决定权交给消费者,消费者永远是对的。
道德上,你觉得好,不伤害别人的感情就可以。
教育上,老师不再强调课本的标准答案,而是启发学生:你怎么看?
在艺术上,要相信每个人自己的眼睛。如果你认为它漂亮,它就是漂亮的...
自由主义遇到了什么危机?
自由主义重视每个人的经历,背后有三个假设:
首先,我有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这就是为什么英语被称为独立的。只要我仔细看,我就能在内心找到真正的自己,我想听听这个自我的声音。
第二,这个真我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说,我有自由意志。
第三,没有人比我自己更了解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不管我是选民还是消费者,我都要自己做决定,不能让别人替我做决定。
自由主义的危机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不必等到未来。此时此刻,科学已经有了足够的证据,这三个假设都是错误的。
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
科学家所说的自由意志是指人们“选择”自己的愿望。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实验证明,人的欲望不是被意识控制的,而是意识被欲望控制的。人们已经试验了一种能控制动物行为的机器。遥控器指向哪里,动物就会想去哪里。
哪个真实的“自己”
而且现在科学家非常确定,我们的大脑中并不只有一个声音,我们的每一种情绪都是一个声音,这些声音在我们的大脑中不断争论。哪个是所谓的“自我”?很多实验证明,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经验自我,一个是叙事自我。我们通常的自我认同就是关于这个“叙事自我”。叙事自我无时无刻不在讲故事。有时候,叙事自我必须讲述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或者至少生活在逻辑上是自洽的。我们生活在这个故事里,但是“体验自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如果我连一个自我都没有,谁来投?谁来承担后果?我如何保证它做出的决定符合我的利益?如果我完全没有自由意志,外界可以直接控制我想要的,那我的选票有什么神圣的?我的“经历”到底有多大价值?作为一个“个人”,我有什么资格要求社会重视个人的自由价值观高于集体?
计算机算法比我更了解我。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可能是自由主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其实已经开始了,这一条也是错的。电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的利益,你应该让算法替你做决定。如果我们都把决策权交给算法,自由主义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当自由主义毫无意义的时候,世界会怎样?
赫拉利说,从现在开始,世界上有三种趋势,对应着人的三种不同命运:
1.人工智能如此强大,人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都没有了,那么政治经济体系就会认为人一文不值。
2.也许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还是有价值的,但是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没有价值的。
3.也许有些个体还是有价值的,但他们是生物学上升级了的“超人”。
我们假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三种趋势会同时进行。
那么在21世纪,全人类将会被技术进步的趋势分成三种。
1.无用的人
过去,机器取代了一些人的工作,而人们总是发明新的工作,但赫拉利说这不是自然规律。现在的趋势是,机器的智能越来越比人更适合工作。革命带来了无产阶级,现在人工智能革命也会带来一个新的阶级——一个对经济和军事毫无用处的阶级。
2.没有自主权的人
计算机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算法相当于我们身边的先知,也就是算命先生。有问题就问它,但决定权在你手里。
第二步,算法相当于我们的代理。你告诉它一个大的方向和原则,它就执行。至于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小决策,是它说了算。
第三步,算法成为我们的君主,你只需听它的。
微软正在开发一款名为Cortana的人工智能助手。告诉它你所有的个人信息和你电脑里的所有文件,它可以给你各种建议。赫拉利预测,在未来,我们将越来越依赖这种助手。我最好的选择不是听《叙述自我》,而是听我的助手!我们听助理健身、购物、投票。我们所谓的“人权”还剩下什么?
3.先知
也许世界上总有一些精英,总是有用的,重要的。算法无法理解这些精英,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些人才是世界的主宰,他们站在算法系统的背后,做出最重要的决定。普通人听算法,算法听他们。但他们可能不是“智人”,而是“神人”——通过生物技术主动升级的人。
20世纪的医疗技术主要是为了治病,21世纪的医疗技术可能主要是为了提升人。但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能升级,只有少数有钱人买得起。只有几个人,系统觉得值得给你升级。
自由主义的基本论点是所有人的经历都是平等的。但是,如果神人出现,到了智人根本看不懂展现智人生活的电视剧,神人根本看不上展现智人生活的电视剧的地步,这两个人的经历能平起平坐吗?科学的判断,加上这三个实践的趋势,导致了自由主义的总趋势。新的宗教正在21世纪酝酿。
目前可以看到的新宗教有两个:一个叫“技术人文主义”,一个叫“数据教学”。
升级为神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神和人升级认知后,会主要集中在对经济和政治有用的各种能力上。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他们进行这些升级,也要求他们降级其他认知能力!
上帝想做的另一个升级是选择自己的欲望。人没有自由意志就无法选择自己的欲望。上帝只是用技术手段去除那些不必要的欲望。我的目标是得到金钱和权力。所有与这个目标无关的想法都将被去除!这样真的好吗?
什么是「数据教学」?
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换,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整个人类历史就是这个系统效率不断提高的历史。
一切都是数据处理。有了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当成算法问题来处理了。那么,只要我们建立一个连接所有数据的“万物互联”的网络,这个网络和它所包含的各种算法就会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人,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为我们做出各种决策。
在这个时期的开始,万物之网为人们服务,让我们生活得更健康,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慢慢地,人们会认为完善这张万物之网是最值得做的工作。总有一天,万物之网会发展到人类无法理解的地步。算法之间相互合作升级,算法本身产生新的算法。万物之网将独立于人类而存在。到那时,万物之网将是世界上第一个珍贵的东西,比人更珍贵。这不是新的宗教吗?这叫数据教学,也可以叫数据主义。
宗教必须有价值观。数据教学的价值在于信息应该流动。以后我们就说“信息自由”,这不是人权,是“信息”本身的权利。数据主义者认为,即使是这些信息的生产者也无法拥有和控制这些信息,信息本身“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宗教必须有戒律。赫拉利说,数据主义有两个戒律:一是你要尽可能多地连接媒体和信息,不断生产和消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第二,你要把更多的东西连接到万物之网上。即使有些东西你不想连上网络,你也要试着把它们连上网络。宗教必须有一个承诺。数据主义的承诺是,如果你允许信息自由流动,让万物之网越来越完善,那么它将惠及所有人。
继续生活在小说中
人生,根本,不,真实,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虚构的。
但这有什么错呢?别忘了幻想是动物界智人的特殊超能力。万钢的建议是继续活在小说里。
我会继续维护我认为有价值的各种想象的社区。
我会继续增加我的经验,提高我的敏感度。
我会继续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是!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虚构的,所以—
如果某个想象中的社区要我牺牲自己的生命或者其他人的生命来保护它,我是不会做的。
当我经历事情,增加阅历的时候,我知道我对这件事情的解读只是主观看法,但是我的叙事自我讲了一个方便的故事,我不应该执着于这个看法。
当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时,我会告诉自己,内心最强大的声音,可能选错了!
来源:获取APP万维港“万维港精英日班第一季”
整理:Zeist
微搜:注意保暖,阅读YEATION内容,每周学习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