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想通过高考重启人生,改变命运。还有的想弥补自己青春的遗憾,实现一个大学梦。
全文4842字,阅读时间9分钟左右。
▲2021年10月,潇峰在复读学校的教室里学习。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京报记者陈嘉瑶编辑胡洁校对吴兴发
6月10日,24岁的潇峰走出高考考场。早晨的一场小雨给闷热的夏季天气带来了些许凉意。他感到如释重负,他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后悔。
这是潇峰第三次参加高考。
2015年第一次高考,他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年轻的潇峰只想快点逃离压抑的高三,成绩不理想也没关系。正好有个大学可以学习。
进入社会后,潇峰逐渐后悔自己略显草率的决定。他想重新来过,认真选择大学和专业。
2020年底,他从工作的医院辞职,准备2021年高考。他已经有将近六个月没有在自习室看到阳光了。审查结束,他变得很白。
然而,潇峰对今年自学的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他在复读学校熬了一夜又一夜,第三次走进高考考场。
在高考中,除了17岁的少年,还有像潇峰这样的大龄考生。他们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高考,或者后悔自己曾经参加过的高考。多年后,他们选择了重新开始。
━━━━━
重新开始生活
高三的一场大病是李永春人生的分水岭。
李永春告诉记者,他是安徽亳州人。他高中的时候本来就是班里的尖子生,考试的时候总是名列前茅。考上一所211大学,走出农村,是周围人的期待。
一场大病让他错过了2012年的高考,留下了大脑反应迟钝的后遗症。回到学校,他跟不上课程,学习很努力,考试成绩排在全班最后一名。
“反正考不上大学,还不如退学。”复学两个月后,李永春逃离了当时让他感到压抑的高中校园,开始了一份兼职工作。
起初,他想找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因为他听说工资更高。
借了一万块钱,他报了一个上海的编程培训班。大脑还没有完全恢复,学习效果不理想。他面试了很多公司,没有收到任何录取通知书。
为了偿还贷款,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没有学历,他根本不敢给大公司投简历。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不能选择工作。“尽你所能”。
李永春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端着盘子走来走去太累了”。他做了十多天都不行,因为整整一个月没做,也没拿到工资。还做过三年的电话客服,工作是软件用户售后回访。工资一个月4000,工作不累,但是觉得太无聊,没有成就感。
2016年,他终于找到了一份程序员的工作。就业后的领导让他模仿别人的代码,写一个能实现类似功能的程序。一个月后,他没有写出来,被辞退了。
学历问题他暂时解决不了,只能靠自己继续提升水平。2019年春天,他去面试程序员的职位。面试官不断问学历问题,“你怎么没上大学?”“你怎么没参加高考?”一番盘问后,面试官直接把简历还给他,说“你根本不能这样”。
李永春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回想自己七年的工作生涯,没有学历只能做一些初级的工作,也从来没有拿过五千多块钱的月薪。通过高考拿到毕业证,似乎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
2019年6月,看着手机上铺天盖地的高考新闻,25岁的李永春再也按捺不住,向父亲提出了自己心中多年的高考想法。
父亲在玩手机,头也没抬,回了句“这么大年纪了,你拿什么去?”
常年在外打工,父亲习惯了对一切漠不关心。“我至少可以考两门”,“没有学位很难有感觉”,李永春的这句话被删减,只为父亲长久的沉默。
有的人拼命想有机会参加高考,有的人“不想再受高考的苦了”。2015年夏天,潇峰在高考中获得了428分。在山东,这个分数没有过本科线。
他觉得高三太难了,他有成绩,只要上个大学就行了。他报读了一所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有一技之长,将来可以自食其力”。
山东菏泽消费水平不高,一个月挣个三五千就够花了。大学生潇峰一直这样认为。但毕业后,他去医院实习,他发现有那么多厉害的人,“他就像一粒微尘”。
在巨大的落差下,潇峰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在医院的工作是朝九晚五,大专学历的晋升空有限。他可以想象他退休前可能还在做同样的工作。他讨厌这种“一眼就看到死亡”的感觉。他想改变一下生活方式,重新参加高考,学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日语这样的小语种。
▲2018年9月,正在担任消防管理员的李永春对工厂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去年刚从某211大学毕业的菲菲也想重新开始。
高考志愿的时候,她妈妈让她学医。她拒绝了,因为怕解剖,怕医患关系复杂。基本上专业是“瞎选”的,她学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燃气轮机方向。课程很难,她也看不懂,学习兴趣也日渐降低。另外,工科专业的女生很少,她也没有什么朋友。
大学一家人生病期间,飞飞不懂医学知识,感到很无助。后来每次路过当初没报考的医科大学,后悔的感觉都会增长。"知道一些关于帮助别人的事情会很好。"她想放弃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重新高考学医。
和我妈反复提及后,我妈才勉强同意再参加菲菲的高考,但要求她读完四年本科,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菲菲挺过了那个让她想跳楼的毕业设计,终于在这个夏天走进了高考考场。
━━━━━
弥补遗憾
有些人想通过高考重启人生,改变命运。还有的想弥补自己青春的遗憾,实现一个大学梦。
潘达在高二时辍学。
他初中成绩很好。高一高二基本都是前三,一进高中就被分到了重点班。
一直是优等生的潘达没想到,高中数学成了他求学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他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听不懂课。高一数学成绩下降严重,满分150,期末考试只考了38分。
学数学成了一种煎熬。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紧张害怕,把头藏在书后面,怕老师叫他的名字。我不会做试卷,只能在每道题下面写“解”字。
高二开始,他退出了重点班,进入了普通班。看着高一期末的成绩单,潘达觉得自己考不上大学,似乎也没必要读那本书了。
那时候退学很简单。如果你拿走了你的个人物品,并且不再出现在教室里,你将被退学。和班主任打招呼后,潘达离开学校去广东工作。
学生时代,潘达的家人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初中一年级考试,父亲经常骄傲地把自己的考试成绩分享给亲朋好友。当时在父亲眼里,他将来要上清华北大。
潘达的辍学是他父亲终生难忘的遗憾。父亲每次酒后想起来都会一个人哭,潘心里很不痛快。
2018年,潘达的表妹高中毕业。“高考”“大学”等不常被提及的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家庭对话中。
潘达的哥哥建议他找一所高中转学,为2019年高考做准备。潘达拒绝了,年近三十的他不好意思和高三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另外,高三是总复习阶段。潘达没有完成高中课程,所以他跟不上班级。
2019年底,哥哥再次提出让大盘考大学。哥哥已经提前做好功课,社会考生可以报名高考,不用再回高中校园了。这一次,潘达同意了。他觉得自学备考这条路是可行的。他想弥补自己和家人共同的遗憾,上一次大学。
▲2020年,潘达的高考准考证上有他抄写的英语选择题答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
回到高三。
2020年1月,潘达在他以前的高中旁边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复习。
起初,他不知道。高中三年五个月复习时间将近50本教材。他害怕还没看完课本就去考场。
住在高中附近可以近距离感受学校的氛围。每天早上,学生们在操场上做练习。大潘站在窗边看着,幻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他的心在涌动。
随着复习的进行,潘达发现这种对学校的依恋和不情愿似乎帮助了他。休学十几年,他没有专门学习,但是他忘记知识的速度比同龄人慢,还能回忆起一些课堂上学过的东西。
为了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潘达基本上不复习中文,只用英语背诵课本上的单词。他主要把精力花在了数学和文科综合上。数学空的提升比较大。他一开始水平只有二三十分,希望通过努力提高到九十分。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快递物流非常缓慢。2月份买的辅导资料,半个多月后才收到。有些材料质量很差,潘达不敢退货再买,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但是,他后来去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情导致高考延期。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处于后期快速进步阶段的潘达来说,复习非常重要。幸运的是,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他前一天晚上还在准备考试。
2021年夏天,菲菲拿到毕业证后,妈妈给她找了个复读学校。离家很远,需要住宿。菲菲不想去,就在家复习,看网上的学习资料,做练习。
潇峰于2020年底开始学习。他找了个付费自习室学习。
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2点或者1点离开自习室。学习时间为18小时。高强度的久坐学习影响他的健康。2021年1月,他的小腿开始发麻。他一开始也没在意,但几天后,他的腿疼得走不动路了,只好去医院。医生说可能是久坐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回来后,他增加了锻炼时间,把学习时间减少到每天15个小时。
潇峰很少给自己放假,他的放松活动通常是花一两个小时看复习资料以外的书。可能他的学习太枯燥了。他觉得过去不爱看的书都变得特别有趣了。从书上读到的一句话“水不争第一,争而不休”成了他的座右铭,也给了他复习时很大的勇气。
▲潇峰复读时做的一些论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潇峰是一名自考学生,从未经历过模拟考试,对考场环境也是陌生的。在考场上感觉很紧张,平时做的题都做不出来。最后除了语文,其他科目很多题都没做完,总分比六年前第一次高考低了一分。
潇峰没有气馁。他马不停蹄地进入山东省一所著名的私立高中,准备第二年的高考。宿舍晚上10点熄灯,他还要在被子下再学习一个半小时。被子盖在他头上后,又闷又热。当他把手表调到最亮的模式,用它当手电筒时,潇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
与潇峰相似,李永春第一年自学。他想去复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复习。但是他的家人已经勉强同意他26岁参加高考,没有人愿意给他交一年的学费。
他要用一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真的想高考,有能力考个差不多的分数。在2020年的高考中,李永春的分数比本科低了14分。看他成绩离本科线不远,父亲终于同意让他去复读,再考一年。
━━━━━
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遗憾。
潘达在2020年高考中的分数是489,经过半年的复习,他对这个成绩非常满意。他报考了郑州某民办本科法学专业。
他从未想到上大学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2024年毕业时他就34岁了。这个年纪,想拿着毕业证直接找对口的工作,已经不容易了。他觉得大学最大的作用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无论做什么,都比较容易做到。
进入大学后,潘达逐渐明白了他的同学普遍比自己小十岁,他很好地融入了大学生活。学生们刚知道他的年龄时都很惊讶,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他们尊称他为“大哥”,平时聚餐也会叫他。在校园里,他觉得自己和同学没什么区别。只有一点,同学们都玩游戏,他却不感兴趣,听不懂。
潘的孩子十岁了。他打算陪孩子准备考试,在高考那年再考一次。他不会再志愿上学了,但他会尽力好好学习,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2021年高考,李永春比一本线高16分。
找到结果后,他把截图发给了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很少给他打电话的父亲,马上给他打电话,他的话很少带一点快乐。
李永春报考了合肥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他将来想当一名初中数学老师。
和父亲的关系也在缓和。过去,当李永春遇到问题时,他去找他的父亲,两个人总是吵架。渐渐的,他遇到事情就不再找父亲了。现在父亲会主动打电话问他在学校的情况,钱够不够。
▲2022年4月,李永春在大学宿舍学习。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潇峰的高考成绩还没有出来,他还没有评估。从考场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觉得如释重负,竭尽所能。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后悔。
准备高考这两年,之前工作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朋友近两万。他打算暑假去以前工作的医院做兼职,留下大学学费,剩下的还给朋友。
潇峰第一次上大学时,浪费了很多时间自言自语。这次如果能考上,他希望通过大学图书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想找一份合适的兼职赚学费和生活费。
菲菲也在等高考成绩。她有点不安。今年高考的题对她来说很难。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考上想去的医科大学。
之前,她觉得妈妈让她大学毕业后重新参加高考是浪费时间。现在她有点幸运了。“好像有文凭就好了”。如果成绩不理想,可能会读研,学生物医学工程。
值班编辑李嘉健康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