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计算机方面

核心提示01、为什么要考研?考研要先了动机,没有动机很难在枯燥且艰辛漫长的考研之路坚持到最后。有的人可能说,计算机薪资高,是钱让我充满了斗志!对此只能说,真是庸俗且真实。可是你知道那掉头发的速度和你赚钱的速度是成正比的吗?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本科就很

01.为什么要考研?

有动力开始考研很有必要。没有动力,在枯燥而艰辛的考研路上很难坚持到最后。

可能有人会说计算机工资高,是钱让我充满斗志!

这么说吧,很俗,很真实。但是你知道脱发的速度和赚钱的速度是成正比的吗?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本科学历容易找工作,所以我们面临着就业的诱惑和深造的诱惑之间的摇摆不定。目前主要在处理梳理,研究生学习,就业的问题。

●读研能给你带来什么?

第一,基础知识更扎实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过程中:

①考研准备是一个很好的提高专业基础知识的过程。

②大部分研究生项目是独立的。我们要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同时进行实验操作,所以这又是一个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三年的专业知识积累,概率比出去打工的人多很多。同时可能有人会说,你研究生不就是专注一个项目一个方向吗?那么你知道的更多的只是那个方向。我想说的是,研究到一定程度后,相当一部分专业知识是相通的。

二。项目管理

研究生,不仅要完成毕业论文,还有可能参与导师横向课题的管理。整个过程都要走下去,比如项目申报,项目过程管理,最后的项目结题和论文写作。这和在外面的公司、企业做项目是一样的,只是会更系统的学习。

第三,查阅和审查文件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是我个人觉得比出去工作能锻炼出来的更有针对性的。

●工作三年,你有什么收获?

一.收入

读研期间基本没有收入,学费也要交。不过工作之后,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如果食品学院第一年平均工资3500元,三年后应该有5000元左右。这么说吧,中间一年4000元。那三年的收入是3500 * 12+4000 * 12+5000 * 12 = 15000。

第二,选择的机会

出去工作,可以随意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方向,有很好的发展。如果不好好利用,就会陷入泥潭。

●现状综合比较

几年工资下来,本科只能给你一点外快。小公司给不了你高薪。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公司一般不招本科生,除非是211、985高校,要工作两三年才能进。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升职,三年后工资增加很少。比如南京市区的房子,基本找不到比2W低一平米的。如果买了房子,以后结婚生子。孩子一个月要花3000,100W房贷30年平均80W的利息,一个月要花5000~ 6000,会让你纠结的要死。北上广可能月薪一万,但是那边房价比南京贵。这是同样的道理。

21.985大学的计算机研究生起薪一般是10W+。这样普通大学的研究生比本科生多不了多少,但是有机会进大公司,不像华为中兴直接拒绝本科生。而且研究生学位晋升的机会远远大于本科生。现在本科生太多了,你老板不提拔别人为什么要提拔你?

看你自己对这个职业的规划。如果你缺乏计划,你可以和我谈谈。建议你考研,多接触多创造机会。

02.全方位的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本专业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与维护。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工作必须与计算机的应用相联系才能寻求新的发展,所以他们同样可以胜任许多其他工作。互联网+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比如购物+互联网=网购,教育+互联网=在线教育,汽车+互联网=网约车等。还有一些行业需要用软件达到一定的精度,以毫米计有几千万件。那能由一个人完成吗?所以这个专业是精油专业。

简单来说,我无所不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考研中理工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有三两个学科。

● 081201

计算机系统形成

● 081202

计算机软件和理论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来说说他们的区别吧!

一个

计算机系统形成

机器程序员或编译器看到的外在特征是计算机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征。

说话就是研究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也就是一大块铁为什么能工作。以及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权衡。

2

计算机软件和理论

涉及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很多东西要学。换句话说,你写一个程序,从最初的需求报告开始设计一个大概的框架,开发,售后维护,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崩溃,等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

这个专业是“厚基础,重方向”。该方向主要研究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在视频图像处理和编码中的应用。它还结合了医学影像技术、人工生命和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辨识,为医学功能的实时成像提供了定量的理论基础、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实用的计算手段。

就业的差异

三本二本学科就业差异很小,学的好的自学能力很强。三个方向都可以互相学习。所以就业没有问题,差别比较小。更多的学校也是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复试分方向。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校考研和复试都需要上机,有的没有,但相对较少,有的需要一些其他要求。所以如果想跨专业考计算机,一定要尽早开始复习,系统的了解这个专业。

03.考试中各科的特点

有些学校有关于计算机研究生课程的自主命题,有些学校有全国统考。也就是号称理工科最难的专业课之一的408统考。共有4门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

因为篇幅问题,我们就简单说一下计算机网络是干什么的吧。

计算机更面向硬件。学点实际操作!比如:创建一个小型局域网!什么是对等网络,局域网!还有就是一些网络建设!

大家都听说过408有多难。让我告诉你。48的含金量很高,一般学校能考100,挺高的。而且如果是学习高手,还面临着英语-数学-一的窘境。今年数学题难度提高了几个档次,还是数学竞赛题。预计21号考研不会轻松。

如果是统考,可以是后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如果是独立命题,首先要确定学校专业。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未来会有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很多自主命题会朝着408统考的方向发展,所以你选择的自主命题可能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变成408。你看今年那些非统招院校,肯定炸了,因为那些没准备408的学校突然考了408,除了那些学校没地方去了。

04.研究生学习中硕士和硕士的区别。

他的计算机专业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对应的专业叫计算机技术。我给你讲讲他们考研的一些区别。

●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区分的由来

1,就业形势决定了硕士必须扩招。

由于本科扩招严重,课程设置不合理,每年产生数以万计没有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的失业毕业生。

就政府而言,失业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不安定系数逐年增加。如何让学生就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找到优秀的人才并不容易,中国人受教育程度高,这是人才的重要指标。所以硕士学历在就业力上优势明显。

于是政府意识到,解决就业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送学生去学校读硕士,这样既能减少失业青年,又能培养出企业认可的人才。为什么不呢?

因此,硕士招生的扩张势不可挡。

2.科研形势决定了硕士学位必须降低。

什么是硕士?硕士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科研创新能力,愿意放弃功利主义,坐冷板凳认真学习的人。

但随着硕士扩招,研究生成了就业的跳板,功利主义遍地开花,风气腐败。没有人愿意攀登科学高峰。同时,导师并没有把研究生当成高等人才和中国科学的未来,而是当成敛财的工具。这导致硕士质量严重下滑,渐渐的连硕士就业都变得困难。

为了保持科学和就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硕士招生是必然的。

3.政府解决方案-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划分。

就业形势决定了硕士必须扩招,科研形势决定了硕士必须扩招。似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政府作为一个老练的搅局者,果断使出了杀手锏——硕士就是硕士,硕士!政府希望,从一开始,研究生考生就主动举手表明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科研。前者是给师父的,后者是给师父的。

传统的大师总是按照培养科学家的计划来培养学生。其实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科学家,也不可能大量培养科学家。按原计划培养学生,无疑是浪费科研经费和青春。所以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分,是政府一箭双雕的巧妙之举。而且学术型硕士的比例必然越来越低,专业型硕士的比例必然越来越高。

●专业地位。

专家早就存在了。专业化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是具有专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之前的规定是应届毕业生不能考,只有工作两年的才能考。

这是因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专业基础扎实,知道自己掌握的哪些知识比较薄弱,哪些知识是工作中常用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更有针对性。导师专硕的培养是免费的,只需要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

但是2009年应届毕业生可以从学术型硕士转专业型硕士。

是应届生可以直上硕士的形势下的产物。他们被称为大师,却失去了培养大师的初衷。这些毕业生既不能像那些硕士那样按部就班地培养科研能力和思维,也不能像有工作经验的人那样独立而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

导师是怎么训练他们的?既要区别于学术大师,也要区别于以往的大师,不伦不类。更何况导师真的有时间仔细推敲专项硕士培养计划吗?更有可能的是他会以放养的方式做几个项目,最后毕业一些论文。

转硕目前处境很尴尬。

●学术大师的未来。

学历没有高低之分。这两者是平行的。前者是学术性的,后者是应用性的。前者是一小部分人,后者是大多数人。

但改革后,专业硕士是新生事物,一般来说,在一段时间内认可度低于学术硕士。这段时间有多长?我觉得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二十年。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训练计划。如果方案得当,确实能培养出应用能力很强的人才,很快专家型硕士的认可度就会超过学术型硕士。毕竟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

但从目前浮躁的氛围来看,应用型人才更像是一句口号,笔者很难搜索到专业化硕士体系的培养方案。还有一种说法是两者的教学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毕业论文和直播。学士学位论文理论要求较低,更容易通过;专科医生不能直接对话。但从政府的态度来看,政府绝不会偏向学术型硕士,而会偏向专业型硕士。

近年来,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确实不尽如人意,解决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所以政策肯定会大张旗鼓的宣传师傅,师傅的待遇不会比师傅差。只要有政府支持,长期来看,专业硕士总有一天会超过学术硕士。

而学硕呢?当然是保持原有的教学风格,培养一些理论和实践有些脱节的所谓认同度很高的学术型人才。好在由于专业硕士的存在,学术硕士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学术大师会再次成为精英教育,学术大师会越来越成为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你是要申请硕士还是硕士?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大部分的观点是,如果你考研的目标是搞科研,考博士,那么读硕士几乎是你唯一的出路。你要毫不犹豫地申请硕士;如果你的目标是就业,而且你对自己的实力有把握,出于安全考虑,最好还是申请硕士。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去读硕士。万一以后想拿博士学位,直接写博客是捷径,既省时又省力。

如果只是想拿个文凭找份工作,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把握,可以直接申请硕士。硕士也是双证,完全满足了企业对学历的虚荣心。不要害怕歧视,即使有,也是短暂的。而且硕士的难度远远小于硕士。一是硕士在招生人数上有优势,二是提问比较容易,三是硕士分数比较低。

●学校的招生情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1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招收63名学生,其中60%左右免试。也就是说,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招收30人左右,而计算机专业将招收113人,其中30%免试,也就是说将招收80人。相对于专科招生是很有优势的。

而且有些学校,你看他的硕士,会发现几乎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比如大公。

也许你知道我在这个学校的深浅,但我只知道你的优缺点。

●考试内容

我们正在考虑选修多达四门课程,所以如果你选修其中任何一门,你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会有预科。

什么是先修课程?比如,在你学物理之前,你得先学数学。物理涉及的计算,不学数学是做不出来的。所以这个时候,数学可以称为物理的预科。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先修课程: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路、汇编语言等。

数据结构预科:C语言,离散数学。

操作系统:在微机原理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操作系统可以打通整个计算机系统,使学生全方位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很多人学习操作系统是作为一门背诵课,但是后来你会发现学习有很多漏洞。

计算机网络:是基础课,虽然第一年一般不学。

问题来了。对于跨考生或者理论知识薄弱的人来说,如果打算把这些课程干掉,必然会遇到前几门课程的各种问题。你会有困扰,但一定要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后面还会有一系列问题,我根本看不懂。

专业课难,难点在这里。

更多计算机考研知识,请持续关注爱启航。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