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史文静
近日,著名作家梁的《在人间》手稿在某平台网上拍卖,引发关注。底稿起拍价240万元,拍卖结束未售出。梁手稿的优秀书法引起网友热议。
此次拍卖的手稿经梁本人鉴定为真迹。
手稿的说明显示,手稿共分三卷,原名《共乐区的孩子》,共2787页,115万余字。写在北京语言文化学院专用稿纸上。小说《在人间》于2017年12月首发,同名电视剧《在人间》于2022年作为大剧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上映。
作者从2010年开始构思酝酿这部小说,一直到2013年初。完成初稿后,又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修改,直到2017年9月,全部稿件完成,才正式命名为《在人间》。2019年,《在人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这份手稿还揭示了梁创造世界的一些场景。小说《在人间》的编辑曾亲自看过梁的创作现场:“一张小木桌,一把小木椅,上面是一堆400字的稿纸,标着‘北京语言大学’。小桌子摆在朝北的阳台上,梁坐在这里,一个个写着字,完全像一个爬格子的工匠。”五年多来,梁一直保持着这个坐姿,戴着颈托,几乎每天都要在办公桌前坐10个小时以上。用他的话说:“写作就是‘坚持’二字。”
作为一个老派作家,梁没有微信,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他曾经考虑过学习打字,但是因为打字太慢会打断他的思考,所以他保持了手写的习惯。他一拿起笔,心就安静了,那个习惯就来了。对他来说,笔是心之手。就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5年多,每天10个小时,这份珍贵而厚重的2787页、115万多字的全稿终于在2017年完成。此时,他已经68岁了。
手稿照片显示,梁手稿工整美观,字迹工整、干净、美观。手稿注明,几十万字后,个别笔画为“试探”;后半部分,字里行间的“拳打脚踢”略弱...可见后期体力耗尽。字里行间的修改痕迹和后来的修补,代表了作者对一些细节的反复思考。
当代作家“弃笔”使用电脑后,手写手稿真的很少了。梁的《在人间》手稿被拍卖后,很多网友发现,梁的小说气势磅礴,书法水平很高,以其工整的字体和工整美观的纸张吸引了他。
拍卖信息还显示,梁曾将此手稿交给一位“小朋友”收藏,并亲笔为他写了收藏证书。
古今中外作家的手稿一直是拍卖市场上引人注目的物品。比如作家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大纲》手稿,去年最终以350.75万元成交,远超此前预估的80万至160万元。2020年,共221页的周作人散文随笔41篇,以及周作人1963年写的一卷手稿《漫游者书长诗》被拍卖。《长诗为罗弗之书》的价格为92万元,是所有作品中价格最高的,其他作品则卖到了1286.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