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原创作者|刘雅兰
消费轨道遭遇瓶颈,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从市场来看,越来越多的“网络名人”消费品卖不出去,只求快速转化的流量游戏饱受诟病。投资停了就停了,甚至投资停了就停了。CPM价格越来越贵,竞技打法越来越难出成绩;从资金面来看,一级市场新消费的投融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收紧。投资者不再只关注GMV,还关注营销效率,看他们是否能开发出一个品牌。
在今年5月的一次交流中,原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和韩国CMO、贝恩消费品全球专家合伙人卢秀琼告诉沈翔,过去有一批资本和创业者靠ODM供应链开发和互联网流量取得了短期成就。在这样的创新捷径下,很容易把短期的ROI和长期的品牌建设混为一谈。但是经过这一轮淘汰,品牌必须要打造核心产品,要有基础的供应链,要扎根渠道,要有长期的品牌建设。
今年庞大引擎618消费赛道的TOP10营销案例进一步证明了品牌建设的价值——大众消费赛道的第一梯队其实有一个共同点:都非常重视品牌力的建设。2021年底,根据庞大引擎对100位CMO的调查统计,近七成CMO认为品牌建设是2022年的重点工作,其余受访者也表达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消费品牌在经历了ROI带来的高速发展后,已经到了一个必须树立品牌心态的竞争点,从竞价商家成长为品牌商家。品牌营销迫在眉睫。
跳出品牌营销的惯性思维
大品牌知道品牌的价值。早在2019年,阿迪达斯全球媒体总监西蒙·皮尔(Simon Peel)就开始反思电商背景下品牌广告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开始真正把“品牌”二字放在工作重心上。
但是能做好品牌营销的品牌真的不多,大家都或多或少陷入了一些惯性思维。
广告不等于“揭LOGO”
说起品牌广告,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命名”,认为“露LOGO”就是品牌广告;或者想到各种广告,户外大屏等展示广告。但品牌营销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让我们追溯一下什么是品牌?品牌一词来源于古老的挪威品牌,意为“燃烧”。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将牲畜等私有财产标记为需要与他人区分的财产。在中世纪的欧洲,工匠们用这种烙印方法给他们的手工艺品打上烙印,这样顾客就可以识别产品的产地和生产商。1835年,苏格兰酿酒商用“老走私者”这个品牌来维持用特殊蒸馏程序酿造的葡萄酒质量的声誉。
换句话说,品牌就是品牌,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品牌,是消费者认可和记住你的捷径。加一个“品牌品牌”本身并不会对产品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它概括了产品的价值,代表了产品背后的故事、匠心和精神。
在工业生产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思想就越发重要了——产品竞争激烈,在功能上确实很难取胜,靠低价取胜只会把公司拖入恶性循环的泥潭。
我们会发现,大牌的广告从来不会大声喊“我是牛皮!”“我是纯金的!”他们会通过故事传递情感,表达品牌的精神。比如香奈儿,抛开世俗,挑战传统,体现了女性的独立,也挖掘了女性内心的叛逆;比如内外主打产品无钢圈内衣,“想打造一个真正从女性身体感受出发的品牌”,其品牌营销紧紧围绕女性的自由。
翻阅经典的品牌营销案例,无一不是用故事和精神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消费者的真正忠诚。在Massive Engine大众消费业务中心近日举办的“CEO私人会”上,Massive Engine大众消费业务副总裁Jessica Wang坦言:在行业发展阶段,商品的理性卖货已经逐渐走向感性卖货梦想。
从产品到梦想,用户的购买动机逐渐走向“高级”,梦想、认同、精神共鸣对应马斯洛需求的顶层,会带来不可替代的粘性。
不打品牌可能会带来短期效应。消费者出于冲动消费并占便宜,甚至可能刷什么就买什么。他们虽然下单了,但是心里并没有品牌认知和忠诚度,消费者的品类需求并没有转化为品牌需求。你是饼干还是奥利奥?你是可乐还是可口可乐?你是包包还是爱马仕……这背后的消费逻辑很不一样。之前新消费品牌的营销操盘手总是抱怨,怎么停止投资,深层原因是什么在驱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马斯洛需求
中小品牌也可以玩品牌广告。
品牌价值毋庸置疑,但这是一个只有大牌才有资格玩的游戏吗?中小卡也可以做品牌广告吗?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里有一个新品牌快速成长的案例——凌医生。
一开始凌博士也玩的突飞猛进。2021年,仅用5个月时间,就实现了Tik Tok电商渠道1亿+GMV的成就。然而问题接踵而至,品牌认知度不足。即使产品口碑和复购率都很好,人们还是很难吸引到新的产品,人们的资产还是很容易流失。所以凌博士继续提升品牌力。
今年618期间,凌博士在品牌上做得很棒——利用《大中华组件》IP内容的集合优势,结合挑战、国家任务、话题、人才打造,提升品牌影响力。最终,今年618期间,单场直播的GMV突破1000万。
所以不要被“品牌营销”这个词吓到。品牌营销真的不局限于给大剧和综艺命名。花高预算请大明星,拍大片。品牌营销也可以灵活轻便。利用一些自身有影响力的IP与用户互动,在足够多的触点上展示和表达品牌。
对于中小品牌来说,这种打法性价比很高,也能帮助中小品牌突破自身的流量循环——如果只停留在ROI打法,流量只会越来越贵。
《深声》曾经和Twitter大中华区总经理蓝伟伦有过一次营销思路的交流。他还强调:“如果只做转化,数量会越来越难获得,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广告平台都是竞争的,只做转化。越做越好,越做越贵,越做越小。从营销漏斗来说,就是要做到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进行购买。只做最后一次购买,其实是有数据支撑的销售。”
广告效果和品牌广告不是对立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停留在ROI风格上,不代表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是“非此即彼”或者“不可调和”的。两者的结合将带来更大和更长期的增长。
还是阿迪达斯的思路。通过引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他们发现,他们原本以为只有效果广告促进了电商的销售,但实际上是品牌广告拉动了批发、零售和电商销售的65%。失宠品牌广告回报。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阿迪达斯在效果上并不轻松,而是两者的结合。
关于庞大引擎在效果方面的能力,我不需要赘述。看了全程的“CEO私会”,对庞大引擎的品牌营销有了新的认识——
一方面,它的能力已经覆盖了品牌营销的方方面面:
用户端,Tik Tok日活6亿,Tik Tok生态流量“巨大”。但是,引擎巨大的品牌广告并不是传统品牌广告的“广撒网”式。可以帮助品牌通过海量云图等各种工具锁定目标用户,让用户更高效的触达。内容,生态达人生态的繁荣,在海量星图的帮助下,可以让品牌更快速高效的与达人合作营销。生态中各个层面的KOC、明星、kol都可以从不同维度为品牌创造品牌故事。在产品端,据了解,庞大引擎在品牌广告中部署了超百款产品,产品背后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广告形式。任何品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终结、挑战、国家任务等互动游戏已经非常成熟。互动播放、加热等功能相当于强化了现有的品牌营销,进一步加深了目标用户的认知心智,让品牌“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是与品牌营销的平台和生态不同。庞大引擎的品牌营销和大家熟悉的效果营销相互配合。流量场、内容场、业务场、商务场,“四个场合一个”,形成全球一盘棋。
并且一站式的改造进一步缩短了营销链条,让品牌营销有据可依,不再玄学。
抓住品牌营销的真正核心。
既然消费轨迹深入水中,品牌营销就是不可回避的分水岭,那么品牌营销应该怎么做呢?各种品牌营销方法论让人眼花缭乱,品牌营销的效果却不那么明显。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
我觉得也许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来评价和思考品牌营销结果是否合格:
第一,人气。这是最基本的,消费者得了解你;第二,感兴趣的程度。有了兴趣,才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经常有人说,5A人群中最关键的A3人群是兴趣人群。我们可以从搜索量的变化看出兴趣的增减。第三,好感度。消费者有多“爱”你,复购率和推荐率都是可以衡量“爱”的指标。
其实做好这三个维度,提升整体品牌营销效果,有三个关键点。
统一定位,品牌化
我们看到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金字塔”或者“品牌之家”,但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让公司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导向。
这个定位不是brainchild的想法,而是定位来自于对自己品牌的深刻理解。Massive Engine大众消费业务中心战略总经理葛陈一在“CEO私人会”上分享了他思考品牌定位时会重点考虑的“素材”——爆款产品的卖点是什么?品牌的核心群体是谁?这些人喜欢什么?这群人有什么特点?消费者在推荐这个品牌时高频说什么?
在充分了解产品和消费者之后,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品牌的价值,得到真正准确的定位。所以很多人说,品牌营销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工作,也是CEO级别必须考虑的问题。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品牌定位明确后,各种品牌故事和品牌表达的调性要统一。无论是叶茂中的“冲突”还是特劳特的“定位”,他们的理论和实践都指出,品牌营销不应该是模糊的,其自身的品牌内涵必须是清晰的、可重复的。这可以是单一内容的不断重复,也可以是不同形式的多重解读,但要传达的核心和关键品牌意识是不能改变的。
在用户的记忆像金鱼一样短暂的今天,更是如此。每天用户都会看到几十个广告,几百个广告。在商业高度繁荣的当下,消费者可以说是沉浸在各种广告中。时间有限,广告无数,我凭什么记住你?除了吸引眼球的创意,我们需要做的是精简最关键的核心信息,减轻消费者的记忆负担,往前开。
持续优化,平衡种植和收获
当我们明确了品牌的核心,再去做品牌营销的内容,就会更有针对性。“种子与收入平衡”的概念是发动机大众消费CEO私人俱乐部提出的,现在这个想法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而品牌营销内容是“种”兴趣、种心思、种爱心的绝佳载体。
这是一个耐力测试项目。虽然与过去相比,我们有太多的机会去创造品牌内容,但也因为品牌内容触手可及,我们或多或少会陷入盲目和失焦,陷入要么豪赌,要么广撒网的“盲目”状态。事实上,品牌营销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内容还是策略,都是可以不断调谐的。
比如你会通过摸索发现很多客观规律,比如脚踏实地的人适合种新品种的草,一刀切的人适合赶在大促之前。与你的粉丝重合率高的达人生产的内容会有相对较高的爆款率...........................................................................................................................................................当爆款文章出来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多加热,让内容的势能最大化。
品牌营销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连贯的行动。以前做效果营销,心态要激进,精神要高昂。但是在品牌营销中,心态一定要沉稳,稳。因为品牌营销的效果是螺旋式进步的。你要有心态,有耐心,有毅力去播种,才能收获满满的收获。
回归人,实现品牌营销效率最大化。
最后,当然是一切营销的原点——回归“人”,找到合适的用户,实现品牌营销效率的最大化。
不得不说,过去品牌营销很多时候是“看心情”的。比如根据老板喜好选择代言人,结果代言人与用户脱节,用户失粉;比如方案便宜,水洒了,梳子真的卖给和尚了,产品和接触到的人不匹配。
现在,品牌可以借助巨大的云图诊断和分析他们的种草人口。谁是高度转化的人?不同人群自然有不同的优化匹配策略。那么,就可以“以端入手”,先根据核心周转群体进行定位,通过高种草力和转化力筛选出人才的明确卖点,再根据其粉丝受众的差异进行覆盖匹配,从而完成品牌营销的“供给侧优化”,不浪费每一个内容。
赚快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业务增长的机会。
“广告狂人”时代,顶级的品牌营销可以让品牌成神,奠定百年基业;但在当前信息碎片化、接触粉的时代,好的品牌营销依然是商业基础的基石。
正如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总结的,营销1.0重在生产和销售,重在功能卖点;2.0营销就是品牌差异化;营销3.0是价值观的共鸣;而营销4.0则回归到人,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营销价值的创造,帮助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
回到开头提到的大众消费赛道的困境,品牌要想实现从“网络名人”到“长虹”的转变,在赛道崎岖的弯道超车,就必须用最先进的营销理念武装头脑,跳出惯性思维,坚持品牌建设的长久主义,最终与消费者共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