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不对,全都白费—说说如何准确领会把握政策文件精神

核心提示作为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平时最多的工作可能就是起草公文了,公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姓“公”,不是天马行空、自由创作,不可以像诗人创作一般,兴致所至,随性挥洒,公文体现了大至一国政府、小到具体单位的集体意志,每一份公文所体现的意图都要言之有据,都要

作为办公室文员,最平常的工作大概就是起草公文。公文的一大特点是以“公”为名,不天马行空空自由创作。它们不能像诗人的创作一样,也不能随随便便被人左右。公文体现了一个国家政府或特定单位的集体意志。每个官方文件中体现的意图必须是正当的,他们必须与他们的上级会面。

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和部门级别,秘书人员应掌握的政策和文件的广度和精准度是不同的。比如在综合部门工作,就要有意识地积累大量粗放的文档。这种积累越全面越丰富越好。以高校为例:如果写年度工作报告,需要一年时间收集党建、学习、教学、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具体行业领域工作时,首要任务是熟悉行业政策文件。比如在教务部门工作,需要了解招生就业、学籍管理、学生资助等政策文件。,并对教学改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有一定的把握,但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可能较低;有些文件草案不仅横向涉及当前发展的方方面面,纵向还涉及过去、现在、未来,以及我们学校与本地其他学校甚至国外相关学校的比较,比如起草“五年规划”。

在写作为我所用时,如何才能抓住并提炼出文档的精髓?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精准思维的观点。阅读一个文件,一定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切记不要“蹭热度”。引用什么文献和内容作为写作的依据。有些政策文件的篇幅很大,其中只有少数与我们的写作要求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用文件讨论的时候,要减少,要点到为止,不要整段引用,否则不分主次,什么也说不出来。

第二,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从横向来看,要全面把握被引用政策文件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必须通读整个文件,弄清被引用政策文件的目的。一定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看文意,否则可能会造成“盲人摸象”的笑话。从纵向来看,需要结合文件下发的背景深入挖掘文件下发的目的,探讨文件下发对促进当前工作和未来职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研究相关政策文件,切实把引用的文件精神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以文件支撑工作,以工作实际推动文件和政策的落实。

第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在引用政策依据和指导实际工作时,要有敏锐的“嗅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旦上级政策有新动向,我们会立即发现,及时研究,并随时书面反映。作为一个文档写作者,我们必须对它高度敏感。如果不与时俱进,引用废止的文件政策,我们的写法可能完全不同,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要想一天天进步,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一天也不能懈怠。

公文写作,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文件精神,是站位高、方向准的前提,是不犯基本错误的保证,是一篇好公文的思想基础,是文秘工作者的必修课、定星,必须重视。希望对各位朋友有帮助。

以上是今天的经验分享。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收藏、评论、点赞。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