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西南的卢沟桥被不少西方人称为“马可·波罗桥”。有史学家考证,马可·波罗13世纪时出生于亚得里亚海的科尔丘拉岛,即今天的克罗地亚境内。马可·波罗青年时随全家到中国经商,元大都城郊华美的卢沟桥让他赞叹不已。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永定)河上舟楫往来,帆船如织。它们运载着大批的商品。河上架有一座美丽的石桥,这也许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这些生动的文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
我担任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后,不止一次经过佩列沙茨大桥。这座由中国企业按期高质量建设的大桥长2440米,帮助克罗地亚实现了连接南北的夙愿,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堪称两国合作的典范。
连接中国和克罗地亚的,除了卢沟桥和佩列沙茨大桥,还有不断巩固的政治互信之桥。1992年5月13日,中国同克罗地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两国高层保持密切沟通,为中克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中克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友好合作、互利共赢始终是双边关系发展的主旋律。两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政治互信稳固,相互支持彼此利益关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繁荣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克两国的互利合作之桥日益宽广。30年来,经贸合作始终是中克关系的“压舱石”。双方携手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质量,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992年,中克双边贸易额约4000万美元,2021年达到23.2亿美元,30年增长近60倍。从高端手机到小商品,中国制造受到克罗地亚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中国公司投资承建的塞尼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每年能够提供约5.3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契合了克罗地亚能源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同时,中克在农业、数字、创新、卫生等领域合作也稳步推进,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中克两国的民心相通之桥历久弥新。30年来,中克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加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体现了患难见真情的友谊。2019年,中克成功举办文化和旅游主题年活动,中国赴克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深受克罗地亚人喜爱,学习汉语成为该国年轻人的新风尚。克罗地亚是体育强国,“格子军团”在中国声名远扬。北京体育大学的数百名学生和运动员曾在克学习训练,克罗地亚一些体育教练也到中国执教。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卢沟桥和佩列沙茨大桥将中克两国的历史与现实连接在一起。中克建交30年的经验表明,虽然两国相距千山万水,但只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搭建更多互信合作友谊之桥,就能跨越山海之远,走出互利共赢之路。
(作者为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责编:杨一、王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