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报告“假阳性”?核酸检测机构也得检测

  一开始核酸检测“阳性”,医院复核后又显示“阴性”。近期,上海市黄浦区部分小区居民反映的核酸检测“假阳性”问题,在网络上引发高度关注。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之举,这个结果如果准确性存疑,会消解居民对防疫工作的信任度,进而影响抗疫大局。兹事体大,不容模棱两可,必须查个明明白白、彻彻底底。

  当前,全国多个区域都在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各地都引入了大批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为这些机构建设医学实验室、提升检测能力开辟绿色通道。以疫情挑战严峻的上海为例,目前全市已有上百家医学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业务,整体检测能力翻了好几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在规模快速扩容的过程中,针对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质疑也开始出现。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下旬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报称,合肥和合、诺为尔等医学检验实验室在区域核酸检测中,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更为严重的是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合肥疫情防控大局。

  针对居民的情况反映,上海市卫健委近期表示,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北京市卫健委也表示,在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核酸检测质量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核酸检测结果不准的现象已在多地露出苗头。而一旦出现“假阳性”报告,不但当事人可能被拉去方舱,按老百姓的话说,“不是阳性也成了阳性”。更会导致整个楼栋、小区的封控时间再度延长,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时间损耗。核酸检测都不准,疫情防控岂不是打乱仗?基于此,即使“假阳性”报告是个别现象,也不能掉以轻心,监管方必须亮明态度、认真调查,及时堵上有可能存在的制度性漏洞。

  按照业内人士分析,核酸检测“假阳性”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采、送、检”操作不规范,中间出现样本污染或登记错误问题。有的是认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在实践中,检测机构使用的试剂方案不同,对弱阳性的判定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还有的是因为在大筛期间,为追求出报告速度,一些机构对阳性结果没有进行复检就直接上报了。

资料图资料图

  疫情防控目前仍处于关键阶段,核酸检测报告直接决定防控工作的成效。我们既要求速度上的“快”,更要强调结果上的“准”。并且,准是快的前提,不能存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想法。无论是错判病例的“假阳性”报告,还是漏过病毒的“假阴性”报告,都会严重影响抗疫士气。

  包括临床检验中心在内,各地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主管部门应妥善平衡好核酸检测的速度与质量问题,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督导巡查工作。不但在平日要督促第三方检测机构严格落实质量内控和核酸检测复检制度,大规模筛查期间更要开展“飞行检查”,并做好相关数据的留痕工作,做到事后可追溯。防止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逐利“超出能力接活”,对屡曝质量问题的机构要果断“亮红牌”、上“黑名单”,严重的依法进行处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精准检验应有的力量。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