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本科生不要介意下工厂”为何引热议?

ink id="weibo2017Css" rel="stylesheet" href="//finance.sina.com.cn/other/src/sinapagewidgets/SinaPageWeibo2017.css"/>

  只有不同岗位更加公平、平等,我们才有底气让大家抛弃过时观念,不分高低地看待所有的岗位。

  近日,一位教授在谈到大学生就业时建议,毕业生先找份工作再说,不要嫌技术员下工厂不好,能下工厂就下工厂。而且非名校毕业生很难在一线城市留下来,可以去新一线城市找机会。

  “教授建议本科生不要介意下工厂”,很容易刺激起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质疑,所以引起不少讨论。其实,本科生下工厂,早就不是新闻了。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会发现有不少本科生,在分享自己在工厂打工的日常生活,有些还成了“网红”。当然,这并不是说本科生下工厂已然成为普遍选择,而是已经成为不足为奇的选项之一。

  据人社部介绍,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考虑到疫情影响,不少行业面临困难,每位毕业生都找到心仪的工作自然不易。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要求,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就是无法回避的考量。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高学历低就业”的讨论不少。比如名校毕业生去卷烟厂当车间工人,北大清华硕士博士去应聘街道办或者城管基础岗位等。与“北大清华硕士博士去应聘街道办岗位”讨论的专业是否对口不同,在传统观念中,工厂往往枯燥无味且收入不高。从媒体报道的一些工厂经历来看,通常每天工作时间很长,身体上很劳累,精神上收获有限。其实,在个人层面,无论是大学生去工厂或者当城管,这都是个人选择,外人无权置喙。但在社会层面,同样是基础性岗位,为何去工厂就给一种“无奈谋生“之感呢?这恰好说明不同性质岗位的劳动者权益以及福利保障,应该更加趋同。

  所以,一方面有必要检视不同性质岗位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让一切更加透明公正。另一方面,逐步提高工厂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比如减少超时加班等现象,让工人更有获得感。只有不同岗位更加公平、平等,我们才有底气让大家抛弃过时观念,不分高低地看待所有的岗位。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来源:红星新闻

  储殷微博发文

责任编辑:刘德宾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