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CPI,重回“2时代”。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CPI涨幅明显扩大,同比上涨2.1%,略超市场预期。从前四个月的平均情况来看,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4%,另外,4月份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也就是PPI,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受保供稳价及季节性需求回落影响,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其同比涨幅与CPI之间的“剪刀差”也回落到5.9个百分点。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看来,近两个月CPI的上涨,主要是因为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并向下传导最终影响到消费品。其中,瓜果、蔬菜价格上涨明显,前几个月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猪肉价格,在4月也开始了正增长。
5月9日,央行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门点到要“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随着物价走势上涨,也有声音担心接下来的通胀压力可能会对我们稳增长的货币政策带来影响。
徐洪才认为,受美联储加息、疫情、供应链危机等影响,国内一些重点行业,比如餐饮、旅游、交通运输业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尤其是以稳增长、稳就业的主体中小微企业为重。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空间受到一定的抑制与挤压,因此要把控好节奏和力度,要通盘考虑。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