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凌晨1时56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腾空而起。在历经数小时的飞行后,早晨8时54分,天舟四号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这是2022年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全面建造。与神舟载人飞船不同,天舟货运飞船只运货、不送人,大家亲切地称它为空间站的“快递小哥”。它的主要任务是运载货物,为空间站补充物资。之后,它还负责带走空间站上的废弃物,让空间站始终保持洁净。
运送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6个月所需物资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相关专家介绍,此次任务中,天舟四号装载了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领域、货运飞船系统共计200余件(套)货物,其中包括货包货物和直接安装货物,携带补加推进剂约750kg,上行物资总重约6000kg,将为神舟十四号乘组的3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开展材料科学、微重力、航天医学实验等提供物资保障。
为保证“太空快递”安全送达空间站,天舟四号采用货包、支架、贮箱等多种货物装载方式,货物种类、数量可根据空间站需求动态配置。除了能运货,天舟四号还具备承担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并网供电以及空间站遥测、数据传输支持等空间站运营支持任务的能力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支持能力。
在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两个乘组在太空分别工作了3个月和6个月,他们为天舟飞船的改进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之前,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三艘货运飞船并进行了在轨验证。根据航天员乘组的在轨使用意见,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此前三艘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改进设计。比如,为了查找货物更加方便和直观,天舟四号通过标签和提手的色彩设计,增加了货包色彩标识;为方便航天员在轨操作装货适配板,避免每次准确对位螺钉,天舟四号开始为适配板和对应货架增设搭扣带,实现在轨期间便捷防漂;为减小缓冲包装材料的在轨空间占用、便于收纳存储,天舟四号的设计师们对货包内的缓冲泡沫进行分块小型化优化设计,并增加气柱缓冲方案,从而达到减重目的。
长征七号遥五火箭托举天舟
天舟四号负责为空间站送“快递”,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则负责托举天舟四号出征天宫。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芯一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起飞重量约600吨,运载能力不低于13.5吨。
此次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第四次执行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的任务。“相比2021年发射天舟三号的长征七号遥四火箭,遥五火箭从满足工程任务需求、优化产品设计、优化工艺等方面开展了十余项改进,提高了产品可靠性。”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马忠辉说,改进主要包括通过优化测发流程,进一步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提高任务相应能力;增加天基远程装订功能,提高操作可靠性和对推迟发射适应性。
北斗作为“第一优先级”导航火箭
和此前货运飞船任务相比,在这次任务中,北斗开始“挑大梁”。
“我们将北斗导航接收系统作为第一优先级的导航定位模式,推进国产化和自主可控进程。可以看出,我们对北斗导航非常有信心。”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师沈丹说,北斗的导航精度不逊于国外的导航系统,同时也做了充分的相关测试,确保改动可靠。
今年,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任务是6次飞行任务的首战。紧随其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计划于6月发射升空,乘组三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对接空间站核心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届时,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本报记者 柴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