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安走来,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由陕西省纪委监委、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中国方正出版社、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摄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出品的三集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用86位亲历者口述历史的影像、近50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极为罕见的影音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资料,给观众作出了历史和理论的解答。
作为继纪录片《大鲁艺》《延安 延安》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同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共同策划创作的第三部延安主题重大题材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播出后,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喜爱,专家学者也给予该片高度评价。《我们,从延安走来》究竟怎样用影视语言阐释延安精神?对文献纪录片的历史叙事方式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的台前幕后。
A 专题化结构
展现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
2020年5月下旬,《我们,从延安走来》的筹备工作启动。面对这部重大题材影视作品,怎样创新影片结构,更好地展现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成为摆在主创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总导演闫东带领主创人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多次在延安及周边地区体验、考察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纪录片的主题和基本构架。主创团队对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大角色定位,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脊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最终提炼出‘脊梁’‘求是’‘为民’三个主题。”该片执行总撰稿、西北大学教授马朝琦介绍。
其中,第一集《脊梁》取民族脊梁之意,从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标建筑——延安宝塔讲起,阐明信仰的力量来源。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当时的延安地瘠民贫、物资匮乏,但无数爱国青年克服重重困难争相前往,正是因为这里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处处彰显着“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力量。
第二集《求是》取实事求是之意,以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实事求是”石刻失而复得的故事开篇,全景式展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事求是的作风。
第三集《为民》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意,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的故事开篇,通过延安时期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故事,讲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依据,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坚守初心、持续滋养初心、笃实践行初心,才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辉煌业绩。
马朝琦认为,该片逐层深入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和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奋斗目标,真实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推进伟大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B 故事化表达
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我们,从延安走来》打破以往纪录片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方式,从当下视角出发,精心选取近50个情感真挚的故事,通过大量亲历者口述历史的影像、罕见影音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资料,以有人物、有细节、有温度的故事化表达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
整部影片在故事的选择上,不仅体现了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也突出了与群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老百姓柴米油盐的问题、房子的问题、穿衣的问题、读书上学的问题、求医问药的问题等。从老百姓“绣金匾”到人民高唱《东方红》,说明了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把边区建成“新中国的雏形”并一步步走向全国的历程,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等问题。
为了将那段充满革命热情的峥嵘岁月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使用了86位延安时期亲历者口述历史的影像。在这些抢救式拍摄积累起来的资料中,亲历者的质朴讲述,润物无声地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形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为了生动再现延安时期的真实风貌,主创团队搜集整理了海量资料,并在影片中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影音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资料。如迄今所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最早的彩色影像——1944年由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拍摄的一段彩色画面;极为珍贵的历史纪念品——由延安自制毛边纸制成的、印有毛泽东亲笔题词“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中共七大笔记本等。此外,影片中总时长近25分钟的百余条4K动画也大幅提升了画面的清晰度和质感。
“用鲜活的史事追念一个时代,用群众的话语讲述一个道理,用生活的细节还原一段历史。”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院长梁星亮评价该片,“《我们,从延安走来》不是用空洞的话语来说教,而是以审视历史的视角,用丰富多彩的史事、史料、史论告诉人们历史原貌和个中缘由,使观众对延安精神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C 艺术化创作
开启纪录片历史叙事的创新探索
作为一部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凭借什么从众多延安时代影像化历史叙事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对文献纪录片的历史叙事方式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探索?
首先,《我们,从延安走来》对延安精神进行了全景式呈现。该片通过《脊梁》《求是》《为民》分别表现延安精神的不同侧面,形成对延安精神的全景式回顾与历史溯源。三集相互补充又相互独立,生动回顾了延安精神的发展历程,诠释了延安精神的理论实质。
其次,视角新颖,形成了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的统一。该片内容聚焦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延安的辉煌历程,一方面以旁白的形式串联时间线索,阐释纪录片作者所持的历史逻辑;另一方面将历史当事人的口述经历建构于全片的视听时空之中,使影像资料与口述话语相互配合。
最后,通过影像共情实现历史真实与情感力量的共通。该片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将历史图片、影像文献、报纸资料展现在观众面前,形成对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真实刻画。同时,该片在历史叙事中巧妙设置情感的触发点,以细节化、情感化策略打动观众,激发观众的共情。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从创作的角度对影片进行了分析。
红色历史的影像化呈现不仅依托于真实的历史资料和对历史真相的严谨理性还原,而且需要重视表达方式的艺术性、文化性和审美性,实现理性讲述历史和感性表达思想的有机统一。正如张阿利所说,《我们,从延安走来》中多种影像艺术创作手法的运用,为立体多维地认知延安精神提供了有效路径,使之成为用影像解读延安精神的又一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