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5月6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地区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例36168例,再现单日最大增幅。此外,境外输入病例新增45例,死亡病例新增10例。(海外网 李萌)
相关新闻:台湾本土新增首破3万,陈时中:正走向与病毒共存(观察者网 2022-05-05)
5月5日,台当局“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布疫情数据显示,当天台湾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035例,再创疫情来新高。其中新北市单日新增病例破万。另全台新增5例死亡病例,73例中重症病例。“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负责人陈时中此前称,台湾正走向与病毒共存。
放宽新冠肺炎定义:快筛阳性即确诊
台当局“流行疫情指挥中心”5日表示,新增5例本土死亡病例为2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介于20多岁至80多岁,皆属重度感染病例与具慢性病史。确诊日介于4月24日至4月29日,死亡日期介于4月26日至4月29日。
台湾疫情正迅速扩散,单日确诊连日激增:4月28日到5月2日连续五天,单日确诊者破万例,5月3日再突破2万例,达到2万3,4日又创新高,飙到2万8,到今天,单日新增病例已飙升至3万例。过去连续3天,每天都有5人死亡。“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负责人陈时中预估,岛内确诊病例将在5月20日达高峰。
图片来源:台湾地区“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陈时中2日曾表示,目前台湾政策并非走向清零,而是会渐渐走向欧美国家方向,“染疫后一段时间就会走上共存,台湾正在往这条路走”。
尽管目前疫情严峻,但台当局“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还是决定,由于本土确诊者已经多于境外输入,台湾5月9日起将放宽入境检疫措施,居家检疫的时间从10天缩短为7天。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台湾近期的疫情形势,美国疾控中心(CDC)已于2日将台湾地区的疫情风险等级从第一级“低风险”调升到第二级“中度风险”。
由于确诊数激增,快筛试剂不足,医院急诊资源更受挤占,据台湾《联合报》报道,5日,“指挥中心”宣布放宽岛内新冠肺炎病例定义,居家隔离、自主防疫、居家检疫对象使用家用快筛试剂检测呈阳性,且经医事人员确认,即为确诊。陈时中表示,这三类人染疫风险高,确诊相对没有疑义。
至于民众担心快筛试剂不足将造成许多人无法筛检、或为避免影响工作而不愿筛检,以致社区藏匿感染者“黑数”(即实际已感染,但因未被检出、发现等原因未纳入官方统计数据的确诊病例),陈时中称,现已不在意社区“黑数”,重点是将重症患者治好。
台湾现行防疫措施关键的快筛试剂:又贵又难买
此次让台当局放宽新冠肺炎病例定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快筛试剂。
由于台湾当局的“3+4”政策此前要求确诊者的密接者——包括同住家人、同班同学、同工作场所的同事(以九宫格方式认定)——都要被要求自行先作快筛,若呈现阳性,再到医院作PCR检测,以便进一步确认。因此,快筛阳性后需要做PCR的民众连日来也在各大急诊室排起长队,严重挤兑了其他重病患者就医。
据台媒报道,台北市联合医院一位急诊室护理师透露,5月1日医院急诊内就诊病人爆满,所有医生都被淹没在快筛阳性的患者中,急诊室只能负责检伤,并由一位护理师负责处理一般病患,这时突然通报有一位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但尚未确认死亡的病患,由于只有一名护理师可以急救,没有医师实时诊治,该病患最终过世。
另有报道称,新北市亚东医院有一名一岁幼童因父母都是阳性病例,被引导到“阳性病例等候挂号区”,前面还有五十多位快筛阳性的病人,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诊,此时呼叫幼童已经没有反应,给予疼痛刺激后才有轻微的哭声,于是紧急送进重症区。
除了快筛阳性病人挤占医疗资源以外,快筛试剂本身因为需求暴增,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台湾当前试剂数量不足,当局4月28日便推出“快筛实名制”,民众必须依照身份证号码的尾号,单数的周一三五购买,双数的二四六购买,周日都可购买。然而药店每天只供应78人份的试剂,导致每天街头大排长龙,有人甚至凌晨四五点就出门排队,也有人连跑6家店才买到。
台北市议员王鸿薇算了一笔账:全台快筛实名制贩售点有4967处,一日快筛剂最多供应量约39万份,若以台湾最可能需要购买试剂的1144万劳动人口来计算,平均每人要排队等30天才买得到。“若真有确诊者,等到30天,都不知道传到哪去了,要如何防疫?”
快筛试剂乱象之二,在于其价格居高不下。
台湾市面上所售的快筛试剂一直被吐槽价格太高,相同的产品,在台湾的售价一度达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5倍之多。如今,一份快筛试剂1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元)已经是多次压价后的结果。几天前,桃园市还被爆出曾花59新台币/份购入了一批试剂,如今却以100新台币/份卖出。
然而,面对居高不下的快筛剂定价,陈时中3日却辩称“快筛试剂如果太便宜会引发囤积”,堪称是“现代版何不食肉糜”。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王美花4日还声称,有人称在境外买到“非常便宜”的快筛试剂,那都是“大陆制”。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当局前“卫生署长”杨志良日前也透露,他曾向台“卫生福利部”申请捐1000万剂快筛试剂,却因是“大陆制造”而被当局拒绝。
截至5日,全台累计确诊23240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本地病例220737例;累计死亡病例886例。
岛内确诊第一新北:寄希望于“居隔转型”
岛内县市中,不论是今年累计病例还是今日新增病例,新北市都位列全台第一。新北市长侯友宜对此表示,单日病例新增破万仍不是高峰,未来还会更高,无论是专家学者或台当局的预判,新北都采取最大的宽容值,用作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5日,侯友宜宣布,为保证市内医疗能力,让脆弱人群迅速得到治疗,减少中重症案例、降低医院占床率,对于新北市312家长照机构(由当局管理的老人福利机构)的确诊者实行就地安置隔离治疗,并由新北10家核心医院分区负责。
同时,需就诊的民众根据是否阳性、有无症状进行分流就医。侯友宜表示,为保持医疗救治能力,新北也在加速让住院患者下转居家隔离或集中检疫中心。
图片来源:新北市当局当天,侯友宜还再次向台当局喊话,要求实施此前已提交草案的“居隔转型”。
该草案指出,要将当前当局要求的密接者居家隔离“3+4”方案(3天隔离+4天自主防疫),改为要求密接者进行“7天内自我健康管理”,以减轻公卫系统和基层负担,转换能量固守居家照护患者(无症状或轻症状患者),并从被动式管理转型为主动式管理。
居隔期间不要求设立电子围篱,仍以“居家”为原则,且需下载社交距离APP。若需外出,必须24小时内快筛阴性,且外出期间禁止搭乘大众运输工具、禁止与他人共食或进入餐厅、禁止参加活动聚会;全程需要戴口罩,并严格落实加强版健康自主管理。如果居隔者违反规定,也会有相关惩罚。
侯友宜认为,“居隔转型”重点应摆在高风险族群的同住家人。新北市副市长刘和然此前指出,草案大方向就是仅让确诊者同住家人及密接者快筛,如果阳性,就依照确诊者规定走,采取居隔或是就医,若阴性,就采居家快筛加上自主健康管理即可,不须隔离。
刘和然与新北市卫生部门负责人陈润秋5日接受采访时强调,新北市医疗资源岛内倒数第二,因此要尽快“居隔转型”降低公卫负担,将全市共6800张病床留给0.3%中重症者、或0.03%的重症者及其他需要病床的人。
岛内确诊第二台北:“软性封城”?医疗资源是底限
而在确诊病例位居全台第二的台北,市长柯文哲5日则被问到,台北是否会有“软封城”的动作?
所谓“软性封城”,是柯文哲4月提出的一个新名词。他当时解释称其相关做法与去年6月岛内“三级警戒”一样,等到疫情蔓延到社会无法承受时,餐厅将禁止堂食和聚餐,学校停课、居家办公。台北市当局副发言人魏佑任彼时则称,“软性封城”是指民众以自律取代他律。
对此问题,柯文哲表示,尽管会考虑“软性封城”,但底限是要看医院的能力,具体时间“大概要(实施)三天前才能预测得出来”,而且即使升高防疫等级,要发挥效果也需要一周。
他表示,当前台北还是要把PCR检测能力和医院救治能力保住,加严住院标准等,看能不能撑过去。“我们每天看四个数字,病床数、空床数、每天住院、出院人数,做一个表每天看。”
图片来源:台北市当局医科出身的柯文哲还预测称,由于全台PCR检测能力有限,再过三天台湾的确诊数字就不准确了,因为到时确诊数超过筛检能力,台湾确诊数字就“黑了”,这是台湾面临的“最大危机”。
“当一切失真的时候,医院就是最低底线。”柯文哲说。
他指出,目前台北市医院的床位数已经增加到15%,并将继续增加到20%(约2000床),不过即使要增加到20%,还是要将医疗资源做有效使用。他表示,要将住院标准再拉高,不用年龄限制,要依照症状、生理状况决定,现在标准是有慢性病、洗肾、怀孕36周、需要用氧的。他还称希望目前的防疫急诊,可以先将轻症在急诊外处理掉,不是盲目扩充床位,有需要再做。
柯文哲提到,目前台湾平均住院比例是欧美的6倍,台湾住院标准还是不够严格,因保险太贵美国是差不多好就赶出院,但台湾都是住到康复才回家,所以有很多要去适应目前台湾整个局势。
柯文哲补充称,距离5月20日波峰的预测还有两个礼拜,未来两周才是困难的时间,不到最后关头,台北不做“软封城”动作。“我们不要当预言家,要当科学家,看能不能咬紧牙关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