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一天,看看中国的“一二三”能创造什么?

大葱移栽机在地里栽种。受访者供图大葱移栽机在地里栽种。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天津5月5日电(记者王井怀、黄江林、刘惟真)春光明媚,万物盎然。田垄地里,40多岁的周峰悠闲地推着大葱移栽机缓步向前,机器走过,一排整齐的大葱插在田里。

  “有了机器,1个人一天能栽8到10亩大葱,比人工的效率高10倍左右。”周峰高兴地说。

  近年来,中国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种转变也深深改变了中国一二三产业上的每一位从业人员。从他们一天的劳动价值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中国一天的变化。

  要在几年前,这个时候地里全是种葱的农户。“3个人忙一天只能种一亩地,我们农场承包了600亩地,有时还雇不到人,每年这个时间最忙、最头疼。”周峰说。

  天津市宝坻区是知名的五叶齐大葱产区。当下正是大葱从育苗基移栽到田里的农忙时节。不过,大葱的种子大小不一,育苗标准又不一样,一直是农业机械化的缺环。这让曾经红火的五叶齐大葱产业遇到了瓶颈。

  从2018年开始,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周峰引进先进的大葱移栽机,2020年又定制了5台国产化设备,周峰的家庭农场实现了大葱育苗、移栽、培土、切叶、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

  “现在大葱亩产达到1.2万斤以上,有些地块亩产2万斤。”周峰说,按一年种植两茬算,每亩地的毛收入达到三四万元,“这样算下来,现在农场一天的效益,抵得上父辈种一年的地”。

  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还是产钢大国。国企改革和环保压力让中国的钢企一步步探索转型之路。

  在新天钢集团的钢厂里,一大块火红的钢板伴随着一片水雾冲出来。

  新天钢集团是国企渤海钢铁集团混改后的企业。几年前,由于行业不景气、自身管理和经营不善,这家老国企出现严重的人浮于事,迟到早退是常事。“企业辛辛苦苦干一年,反而负债上千亿元。”一位老员工说。

  2019年,渤海钢铁集团启动混改程序,改组为新天钢集团,一系列精细管理、技术革新跟了上来。“以前只有年度目标、季度目标,现在细化到每周、每日、每人。”集团子公司天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桂华说,系统的降本增效措施让集团混改后第二年便开始盈利。

  刘桂华拿出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算了起来:2021年全年,天钢公司7400多职工平均每天产钢量超过1.8万吨,而在2011年,1.2万名在岗职工一天才产钢1万吨出头。

  “估算一下,每人每天产量从0.8吨涨到2.4吨。”刘桂华说。

  产量上去了,碳排放量却下来了。天钢能源环保部部长彭文明说,2021年企业每生产一吨钢排放1.47公斤二氧化碳,比2013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四成。

  五一劳动节期间,也是中国跨境电商的繁忙时段。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红桥区)迎来了一批新订单。

  “卖家接单后,小件商品走空运,一周左右送到海外客户手中;存储在海外仓的货物则更快,3至5天就能运达。”深耕行业15年的天津紫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益说。

  

  2021第二届天津跨境电商生态大会暨首届天津跨境电商节在津举办期间,跨境电商工作者在会上交流(2021年9月24日摄)。受访者供图

  作为跨境电商的试点城市之一,天津不仅拥有殷实的工业“家底”,更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去”,不断拓展海外销售渠道、探路跨境电商。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加持下,企业能够精准分析海外需求,一步步扩大跨境贸易的版图。

  数据显示,2021年天津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96.75亿元,是2020年的7倍。换算下来,天津跨境电商工作者平均每天产生超过2600万元的交易额。

  “全球跨境看中国。未来我国将有更多品牌走向海外,为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我国高质量贸易发展发挥力量。”对此薛益充满信心。

阅读下一篇: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