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在参观柿子园的展览。
“拾四面八方”打造品牌。黎文海摄
《大地之光》的艺术作品。田芳芳
核心阅读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藏湾乡韩熙村的柿子园,一场名为“艺术在浮梁”的展览将这个普通的村庄变成了艺术的田野,各种艺术装置点缀在柿子园,吸引着游客,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村民的生活。
一年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藏湾乡韩熙村柿子园自然村,一场名为“浮梁艺术”的展览,让这个普通的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无屋顶美术馆”。艺术家深入村庄调查,与村民交流,挖掘村庄故事。从田野到茶园,从老房子到庭院,各种艺术装置点缀在狮子园内外。
“讲当地的故事,以艺术为媒介,让外地游客多角度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与城中村展开对话,形成良性循环,带动村庄焕发新的活力。”富县乡创始人、“艺术在浮梁”总策划孙谦说。
扎根农村进行艺术创作
出了浮梁县城,沿着省道往东北方向开,拐进村道30分钟。很快你就会来到师子园。地处安徽、江西两省交界处,数千亩茶山,全村110户近300人。走到村口,就能看到窗明几净的“浮梁客厅”。
2021年,“浮梁中的艺术”展览迅速走出。“以整个村庄为载体,艺术品点缀在乡村田野里。展览的过程也是一次探索村庄的旅程。”孙倩说。2020年秋,浮梁县开始实施“创乡特派员制度”,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以特派员助力乡村建设,以文化推动乡村振兴。作为浮梁县首批26名乡镇创作专员之一,孙倩进驻韩熙村,带领团队在柿子园开始艺术实践。
“以艺术为媒介,与当地人、资源、环境进行对话,实现文化与乡村的多维链接,逐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项目组组长介绍。
一个瓦工的小画像画在翻新的老房子的墙上。“你看,这就是我!”村民黄爱明高兴地说。以十几层不同颜色的颜料为基底,再慢慢雕刻出小图像。仔细看才发现,那些“画”都是剥出来的。剥下来的墙灰收集在小袋子里,贴在小图像下面。“墙本身就是记忆的载体,上面附着着生命的痕迹。这部作品叫《进化中的尘埃——师子园的记忆》。”队员滕慧敏介绍。
《师子园》里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匠心和对当地的感知。镜面装置“小磨深瓯”灵感来源于用来泡茶的茶坊;从村民家里收集来的腌坛子、粮桶,形成“记忆容器”;在茶园之间,生长着一个空中间的“鸟巢”、一个“梯子”和一盏“地球之灯”...村庄给了艺术家丰富的灵感,艺术也给村庄增添了活力。
2021年,“浮梁中的艺术”举办春秋两季展览,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的34位艺术家创作了27件艺术作品,除了特殊的展览期,“浮梁中的艺术”也保持着定期的运营。日常生活中,走在村里就像走在自然与艺术交融的“开放式展厅”里。
动员村民参与艺术实践。
摘下太阳帽和茶篮,43岁的胡振兰有了一个新身份——艺术展讲师。
2021年5月的春展上,村里聚集了第一批志愿者。有村民来找胡振兰,但当时她并不动心,想着在自己的茶园里干农活。
开幕当天,艺术家们聚集在村子里,在每件作品之前向游客解释。来自柿子园和附近村庄的农民大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有人拿出笔记本做笔记。“这不就是我们自己村的故事吗?”“那我说话就没问题了!”“太有创意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充满期待。
除了直接向艺术家学习,志愿者还接受了策展人的专业培训:作品内涵、服务礼仪、电脑和手机操作...村民的态度也从犹豫变为主动,服务从简单的讲解扩展到全程游览。有游客反映,“从农场姐妹热情、真诚、朴实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了作品的内涵和展览的诚意。”
看着已经成为讲解员的同伴,胡振兰也是兴趣盎然。秋展来了,她马上报名了。今年春天,一位专家来到浮梁,在历史花园里打卡。胡振兰负责解释。她说:“紧张是肯定的,但我现在说话越来越自然了!”
2021年5月底,春展接近尾声。黑暗的田野里,萤火虫闪闪发光。“我们的志愿者来自柿子园和周围的村庄。志愿者带游客到村里的各个展览点,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它们不就像会发出微光的萤火虫吗?”一位艺术家将志愿者团队命名为“萤火虫团队”,并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标志。
如今,有近60名志愿者,包括柿子园和周围的村庄。志愿者农忙的时候会聚茶泡茶,所以拿到空就会参与讲解。随着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村民不仅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土地,也在与游客交流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自信和快乐。
“艺术在浮梁”运营团队成员何穗华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村民的信心,必须建立在他生长生活的地方。”
文化融合激发村庄活力。
在村民王全有家的老房子里,记者坐了下来,一杯清香的米酒递到了他的面前。“你试试,不高!”王全有热情的问候。
作品《泉友米酒酒馆》是在王泉一户人家的老房子里创作的。这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两层小楼,上下六层,墙壁是用山上的石头砌成的。艺术家在外墙上画了两个互相喝酒的卡通人物,室内设计成了一个老式酒馆。
王全做米酒20多年了,一直是小生意。然而,2021年展会举办以来的两个月里,仅黄酒一项就增加了7万多元的收入。
雪里蕻、钱明茶、笋干...村民孙金玉也开了个老孙杂货店,平日里在自家地里卖些好东西。“看看这新摘的茶叶。我们村卖300元一斤,质量很好!”
艺术展让师子园出名了。尽管2022年春展推迟,但村民们平日仍能大赚一笔。在浮梁的客厅里,王顺友王全的几个堂兄弟说:“只有一个顾客叫我去买茶叶。她说家里长辈喜欢喝我们的茶!”
展会之前,师子园没有酒店和民宿。现在,村集体和项目组合作成立了文旅公司,打造了“拾四方”品牌,专门销售各类艺术衍生品、红茶、米酒等土特产。村民们还开起了饭店、民宿、小卖部等等。韩村党支部书记谢恩安说,一年来,该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增加收入近百万元,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为这个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
依托“一家一景一村一图”,艺术的介入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让师子园成为一个看起来好、听起来好、味道好的地方。何穗华说,“未来,我们将通过艺术节这个平台,动员村民建立公共文化艺术社区,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的魅力!”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