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出版,尤其需要强人才

核心提示眼下真是到了出版业人才断层阶段,何以见得呢?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在出版业推行产业化、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变动的新的出版格局中,人才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可以说,人才旺,出版业才兴;人才短缺,出版业必衰无疑!如今,众多的出版机构在经历了新的一轮人才更替

目前是出版业的人才断层阶段。怎么才能看到呢?

人才现状不容乐观。

在出版业产业化和转型升级的出版新格局中,人才成为第一位的问题。可以说,有人才的地方,出版业才会繁荣。人才匮乏,出版业必将衰落!

现在很多出版机构都经历了新一轮的人才更替,很多曾经卓有成就的老编辑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出版社50岁以上的编辑并不多,很多出版社存在人才缺口,即在职中老年编辑很少,大部分是80后、90后编辑。80后编辑有着多年的编辑经验,90后编辑在编辑队伍中占了很大一部分。都是刚就业一两年的年轻人,对于出版行业无所适从。如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迅速承担起历史重任,成为出版界很多人的热门话题和现状!

这几年在和业内人士交流的时候,深深的感觉到很多出版社存在很多尴尬的情况。说人多,就是出版社有很多富余人员和其他人;都说人少,出版社里特别有能力的人相对少。在全国相当多的出版社里,关于人才的“二八定律”是没有作用的,因为能创造巨大效益的人才,远远不是常规的“二八定律”,很多都是“一九定律”。

大约在十年前,出版行业就已经背上了十大暴利行业的“恶名”,十年前居然连续两年被部分媒体评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名第四。其实这里所谓的“暴利”,一是书刊高折扣产生的大量利润;二是教材仍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新华书店、印刷厂和民营图书公司的支柱产品和盈利主体。在编辑这个职业中,因为畅销书和教材数量而致富的人并不多。充其量也就是小康水平。就整个行业的一般收入而言,目前编辑的年收入基本处于地方中等水平。

过去,人们争相在出版业谋得一个编辑职位,这早已成为昨日美好的回忆。由于收入不足且略有盈余,出版业并不是年轻精英的首选或重要选择。另外,大部分出版社都处于新老人员交替中,老编辑大多退休或即将退休,而新员工几年内很难成大气候,独立出来。因为出版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从业人员各方面的积累非常重要,通常需要几年,甚至更多年才能领先。

近年来,许多出版社加大了从各方面引进人才的力度。但是发现引进的外地人几年下来还是什么都不会,更别说让他创造效益了。而很多年轻人带着神秘感踏入出版社,不知疲倦地工作了几年,最后放弃了出版社。因为在他们看来,出版社比报纸、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电脑公司都要穷。因此,大部分出版社仍然缺乏人才,尤其是复合型高端人才。

本人从业几十年,多次协助单位选拔人才。现在回过头来看,很多好不容易招到的人才,前脚刚选好,很快就溜了!弃出版社!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有才华的同学,在远离出版行业后,在专业简历中只字不提曾经在出版社工作过!在一些人眼里,出版社成了很多新兵的“鸡肋”。把它们留着没用,丢弃,太可惜了!

出版社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好感叹!对此,我会再写一篇文章来讨论这个话题。

现有的90后编辑需要加强职业培训。

就编辑培训而言,这些年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确实每年都为出版业从业人员强身健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认为万事大吉,似乎有点过于乐观了!让90后编辑犯错,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自己摸索,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

既然留不住那些鄙视出版业的所谓人才,为什么不下大力气对现有的90后编辑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培训呢?留住现有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事业上,感情上,平台上留人!

似乎很多现有出版社的编辑培训并没有提升到战略层面,仅仅满足于一年几次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其实只是常规训练和一般训练,但不是全部。

我认为,各出版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现状,制定出本单位的90后编辑培训计划。可以在单位层面成立培训委员会,日常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调动本单位一切资源保护90后编辑人才!

我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出版工作没几个月,我就被当地出版局分配到市里一个大型临时组织的政治部工作了一年。我回到单位后马上被领导安排了一个重大出版项目,负责每年的全国优秀小说评选。给了我这么重大的项目,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没有干扰我的日常工作。我完全让自己在出版花园里自由徜徉。

在这样轻松的条件下,尽管困难重重,我还是取得了进步。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我设法做了4年这个小说年度选择项目。当时成为中国少儿出版界的重大出版事件,引起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在这个项目上也有所收获,在少儿出版界迅速崛起。我记得有些资深编辑看到我做这个项目都很羡慕,私下说从来没赶上过这么好的项目。其实是人说了算。他们只是看到了结果,却没有看到我为了做好这个优质的选拔项目而默默付出的努力。晚上经常加班,在办公室住了一年多。

这说明我们不能求全责备90后编辑。我们要像毛泽东主席教导我们的那样“向战争学习”,所以我们也要“向出版学习”!没有人是天生的专家。只有把重任托付给90后编辑,他们才能学会负重前行!

除了在项目中锻炼,还可以进行必要的脱产培训。本人80年代末受单位委派,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脱产一年学习知识产权,至今受益匪浅!实际上,各出版机构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和财力,可以提供专项人才培训经费,每年安排业务骨干到相关高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

另外,导师制势在必行。很多单位都这样尝试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建议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资深编辑的情况,或多或少安排每个资深编辑带几个90后编辑,导师来写培养计划和大纲。让资深编辑带领90后编辑成才,就像高校的博士生导师、研究生一样。

营造各类出版机构的学术氛围也不容忽视。比如本单位必要的编辑大赛和年度学术成果评审,会对本单位编辑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奖励,鼓励90后编辑在自己的出版领域大胆创新。在年底的单位总结评比中,大胆奖励优秀的90后编辑,突出张贴优秀90后编辑的先进事迹。对他们的业务创新给予高标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形成人人争创、挑战出版制高点的人才氛围。

对90后编辑的培养和扶持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新旧出版业和职业更新的必然选择。

人才强,出版业自然会蓬勃发展!期待更多优秀的90后出版人脱颖而出!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