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村生活,老万哥发布了太多视频,都在老万哥的《谈农村》集锦里。有空可看。今天,我们再来谈谈这个。山东的村落共居似乎走到了尽头,江苏的村落共居又来了。这符合老万的判断和观点。不管是住在同一个村还是同一个镇,这里都没有词汇的定义。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大家挤在一起,人口集中了,房子就像了。有人说最好是独栋,有人说最好是别墅。这都是废话。我说最好前面有花园,后面有游泳池,而且每家都有保姆,但这也是事实。现实一点,现实一点,必须是高楼。
这件事一直让很多人很困惑,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也让我很困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今天,就让我们尽力去弄清楚一些朋友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都上楼了,地还种吗?怎么会?连放食物的地方都没有。怎么放农具?距离远了怎么下地干活?总之跟地面有关系。
好吧,如果你能在镇上上楼,你就已经想到那块地了。说白了,可能不让你种田,但这种拒绝种田不是强制的。而是你走了一个弯路,用政策引导让你觉得种地不划算,主动停止种地。但不种地不代表这片土地上没有人种,有人种。只是极少数人聚集在一起专心务农。至于这极少数人,你担心有没有?你担心的不是这个。你闭着眼睛都知道。肯定有。你真正担心的其实是第二个问题。
都在楼上,地也种不了。这个收入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先问问自己,就算种地,会有收入吗?那个收入能让你满意吗?不会吧。那我就说都在楼上。收入是怎么回事?试想高楼林立,几十个甚至几十个村子的人聚居在一起,周围那么多地方空,包括原来的耕地。我们该拿他们怎么办?
如果属于宅基地,等你有了新房再收回。如果属于耕地,你就不种了。最大的可能是承包出去,只收房租。以后就没有种地这一说了。至于合同给谁?会有人承包吗?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你所担心的。一定有,一定有。你担心的是自己的收入,除了地租,就够了吧?你上楼后,从此不能安享晚年。你必须工作,赚取收入,对不对?怎么做?
你看,人集中了,人多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就像住在城市的小区里一样。那你想想,这个小区有没有可能有商店,有没有超市,有没有理发店?幼儿园呢?大家都不种地了。小区里有菜市场吗?家里的家电坏了怎么办?楼下有修电器的店吗,其他行业的?网络维护,服装店,医疗中心,药店,银行柜台,手机维修中心,等等,各种店面生意都会出现。这很正常。那么,在这些经济体中,这些商店里的人是谁呢?
就不能是住楼上的农民自己吗?还有,当这种生活形态形成后,其他地方的人,包括城市的一部分人,会不会也来做点生意,开个公司什么的?当这些人来到这里,他们想要住房吗?你想吃东西吗?你要理发吗?淋浴?按摩?这里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渠道。每个经济体,或者店面业务,公司什么的,应该雇佣多少员工?这个员工是哪里人?他们能是农民自己的孩子吗?会不会是住在这里的农民自己?长此以往,这里的人民生活在一起,经济自然繁荣。
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你还在担心儿子回不来了吗?还担心你女儿没事干?儿子回来了,老人能有个照应吗?因为也是高层建筑,也是居民区,也是经济繁华区,你想想。小伙子娶个媳妇还难吗?还要在城里买房吗?在各地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女方还会执着于结婚前在大城市买房的要求吗?农村光棍问题能有效解决吗?人口集中,各方面环境更好,孩子上学,教育资源也能得到提升。
这时候有人担心住楼房会增加生活成本,增加压力。
是的,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获得收入的渠道也多了。水涨船高,整个事情都在上升,而不是下降。不要以为住楼房什么都不干,吃完饭就能在院子里晒太阳,就不怕挣钱了,就不花钱了。是吗?
国家和社会要发展,人要前进。
最后一个问题是农村拆迁了,新的楼房需要补差价才能入驻。等他们入驻了,还要装修,还要买家具家电,才能正常进入生活。还有人一起住在村里就是为了给地产商赚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我是这样看的。房地产经纪人在盖楼市,需要购买土地。土地是否贵,我们都略知一二。土地贵,人工成本高,各种材料成本高。土地完了,就盈利了,暴利了。房价能低吗?现在呢?在农村人自己的土地上盖楼需要花钱吗?不需要。因为这是惠农惠民政策下的项目,房地产商不可能暴利。如果大楼的土地很贵,它就不能获得任何利润。成本价能涨到多高?
如果你连这个成本价的差价都负担不起怎么办?这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在老万看来,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如果出现这种问题,一定是不正常的。我们来正常化一下。因为这个房子是农民用自己的宅基地买的,而且面积基本减少了。
收回的宅基地是实有土地,要折算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折算后,也就是农民开垦的宅基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出售后的钱,能抵得上分给农民的建筑物价值吗?我觉得完全可以,大概还有剩余。换句话说,房地产开发商拿走农民宅基地的土地,然后分给农民一栋楼,只会盈利,不会亏损。没什么能补差价的,有这种事也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