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经济稳不稳 关键看民生

  2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会议要求,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今天中午,此次会议的消息一出,下午开盘A股三大股指就迅速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复3000点。

  今年3月以来,由于国内疫情多发,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尤其是对包括深圳、上海在内的经济重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进行的新一轮评估显示,俄乌局势、新冠疫情等国际事件除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之外,也在对全球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格奥尔基耶娃:有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已经发生,一个是导致全球经济停滞的全球疫情,至今我们还受到影响,另一个是发生在欧洲的战争冲突,这不仅影响乌克兰,同时也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高、食品价格走高,导致全球不确定性和难民危机等。

  就在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付凌晖: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

  中国经济 稳中见韧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经济实现4.8%的增速,面对新的下行压力,“稳”尤为可贵。而更加可贵的是,“进”的力量也在积蓄。承压而上,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发力,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的政策已经密集出台。

  面临巨大挑战的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我们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三大下行压力依然在持续,但同时我们会看到疫情重现,比2020年所看到的疫情的冲击更要严峻。因为这次疫情,一个是它的规模和它对于我们一些核心区域的冲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整个的内外疫情防控的不对称,使我们的防疫工作比以往更艰难。那么同时我们还会看到乌克兰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格局性的变化,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带来的全球物价水平的上扬,带来的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异,那么实际上对于我们未来2到3个季度的冲击还会持续。所以说这些担忧实际上是大家心里面预期进一步减弱的几大核心。

  鲜少露面的“稳物价”有着怎样的出场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第一个就是乌克兰危机所带来的大宗商品整体性的上扬,这个上扬一个是关系到能源,第二个关系到食品,还有一个关系到很多基础性的一些大宗商品,这个对于国计民生影响非常之大。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欧美本身的通货膨胀,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已经逼近6%。这样的物价水平的上扬,必定会通过购买中国的出口商品来进行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所以较以往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成本的传递,同时还有一个需求拉动的传递。第三个通过我们前期疫情防控中间我们也会看到,对于我们的一些基础产品的供应链、产业链、销售链产生冲击,而这些冲击往往也会在物价上面出现一些短期的变化。这几大因素叠加在一起,可能使我们未来的价格压力持续抬头,同时在某些区域也会出现对于人民的生活产生很大的一个干扰。所以这是我们稳物价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

  疫情要防住 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

  今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在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大的风险挑战下,经济发展如何稳增长?

  求解稳就业 需要非常规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就业是今年稳增长和稳民生的一个核心焦点,也是考验我们政策是否到位的一个核心指标,所以说这里面就需要我们要采取稳就业的一些非常规的手段。①我们必须要稳市场主体,特别是通过对疫情冲击比较大的这些行业,中小微企业,特殊人群进行疫情补贴,保证这些市场主体不破产,甚至扩大一些雇佣,这是很重要的。②通过我们的一些增量政策的工具,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那么这里面不排除我们通过一些大型的工程启动,启动以工代赈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所出现的一些就业难题,尤其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③除了常规的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我们还需要出台一些非常规的政策,在疫情救助,在大型工程增量这方面做足文章。

责任编辑:刘鹏林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