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英国、新西兰特约记者 青木 纪双城 北岸】编者的话:3月27日,在世界戏剧日迎来60周年之际,全世界的戏剧界人士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的剧院因为无法正常演出,纷纷关闭。很多演职人员改行。不过,戏剧界为了生存,也进行了各种努力,且取得不少成果,请看本报记者从德国、英国、新西兰发回的报道。
德国:戏剧节将全面实体演出
“让戏剧迷能早日不受限制地进入剧院!”这是德国戏剧协会的心愿。在第60个世界戏剧日到来之际,该协会发表报告称,疫情前,德国各大剧院每年上演剧目大约1000个,各地还有约80个戏剧节。疫情之后,德国140家国立、市立剧院以及200家私人剧院深受影响,上座率下降1/3以上,但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2022年戏剧市场有望全面复苏。
数字剧院
尽管遭遇种种危机,德国各个剧院时常关闭大门,但戏剧表演仍在继续。许多剧院建立了数字剧院,提供在线节目。科隆剧院为戏剧迷设立了一个新的流媒体平台。戏剧迷可以在这里观看剧院的直播演出,也可以观看剧院之前的精选戏剧视频、各种播客和专题节目,收听各种广播剧。至于这些节目的价格,戏剧迷可以按自己的评价来支付,若不满意甚至可以拒绝支付。
汉堡塔利亚剧院每天19时会在线播出一部过去10年的保留节目,比如歌德的《浮士德》等经典剧目,也有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有关戏剧的纪录片。有些剧目还是在线首映。斯图加特青年剧团还为儿童和青少年准备了一系列表演节目。该剧团每两天就会播出一部综合戏剧,从跨文化剧目到舞剧,不一而足。许多德国剧院在把节目数字化后,配上英文配音或打上英文等外语字幕,推向海外市场。
为了方便戏剧迷查找在线节目,德国文化部门还资助建立了一个“深夜剧评”网站。这里可以查找全德国在线剧院的节目。观众可以搜索自己喜欢的在线剧院和节目。
德国文化学者佩特兰德尔指出,疫情也给德国戏剧带来新的机遇,许多剧院正在加强数字化建设,培训数字化人才,比如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演出和管理之中。未来,德国戏剧将更吸引年轻观众。
汽车剧院
不过,在线节目毕竟无法代替实体演出,无法给戏剧迷带来丰富的体验。为此,一些剧院想出了金点子——汽车剧院。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就成立了一家汽车剧院。这家汽车剧院与真实剧院一样,四排车位一共可以停 31 辆汽车。观众坐在车里,通过VHF 频率 88.6 观看。
已经两次带着孩子观看汽车剧院节目的波恩单亲妈妈汉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一家看戏剧演出,就像看汽车电影一样。孩子们吃着爆米花,喝着饮料,不亦乐乎。演出结束时,每辆汽车都会打开前照灯,甚至按下喇叭,气氛很活跃。
当然,汽车剧院比较适合小型剧目演出。一些大型节目则选择露天剧场。在夏秋,德国各地都会搭建各种露天舞台,有的在森林中,有的在市中心广场,还有的在公园里……德国南部的奥格斯堡国家剧院去年夏天在露天剧院演出了音乐剧《芝加哥》,每场演出吸引1000多名观众。观众就座时不必戴口罩,但必须遵守“3G规则”,也就是完全接种的人、当天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人或已经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但观众在就座前与离开座位后必须在演出场所内佩戴 FFP2 口罩。今年,该剧院已经计划增加露天节目的演出。
《中国女孩》
目前,德国各地剧院的实体经营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是仍需遵守各种防疫规定,观众座位之间必须空出一个座位。《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到柏林腓特烈皇宫剧院观看了一场音乐剧,现场气氛很热烈。
最让资深戏剧迷兴奋的是,今年德国各地的戏剧节将全面实现实体演出。其中柏林戏剧节将于5月举行,它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并称世界戏剧界三大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因为疫情,中国剧团无法到德国演出,但是有关中国主题的剧目却在德国兴起。最近就有多部与中国有关的戏剧在德国慕尼黑等地上演。比如,慕尼黑德国剧院的《中国女孩》,讲述了纽约唐人街华人的爱情和拼搏故事。柏林席勒剧院则正在上演《中国人》,讲述了一位中国人在未来时空闯入德国家庭引发的奇幻故事。这表明,德国人越来越关注中国,这股热潮也延伸到了戏剧界。
英国:坐在小帐篷里看大戏
在英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戏剧界人士千方百计求生,推出新的表演模式,在后疫情时代迎来演艺事业的春天。
英国戏剧界有30万从业者,疫情暴发后,为了保持社交距离,剧院演出赔本赚吆喝,结果多家剧院倒闭,演员无剧可演,很多人被迫转行。
英国政府在疫情初期曾宣布提供15.7亿英镑(1英镑约合8.3元人民币)救助文化演出行业,但这点钱根本不够。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场负责人表示,自2020年3月20日起,该剧场就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负责人也表示,娱乐场所至少需要80%的卖座率才能收支持平。如果剧院按照社交距离的要求只能使用30%的座位,那开门就没有意义。目前大多数剧院是关闭的。
在伦敦西区,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捕鼠器》2020年10月底在圣马丁剧院重新上演。剧组表示,这得益于这部1952年就上演的推理舞台剧“没有亲吻、唱歌或跳舞,而且谋杀情节发生在黑暗中”,编剧只需要修改四五处演员有肢体接触的地方,就能实现舞台上所有人互相保持一米社交距离。
为了证明剧院可以安全地重新开放,英国知名音乐剧作曲家兼制作人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曾在2021年7月出资10万英镑在伦敦市区的守护神剧院举办了一场音乐剧演出。为保持社交距离,音乐会空出数百个座位。这样做虽然有助于提振民众士气,但的确赔本。
不过也有些剧院和戏剧从业者另辟蹊径。英国伊顿公学的法雷尔剧院虽然早前因为疫情也被迫关闭,但现在它已经被改建成高科技录音棚。当地学生们在这里制作有关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音频戏剧。
约翰·麦卡斯兰是伦敦文艺胜地圆屋剧场的设计师。他认为,通过设计新型剧场可以拯救戏剧业。他为苏格兰小镇达农的伯尔赫大厅设计打造后疫情时代的座位,满足防疫要求。“它有点像上世纪30年代的躺椅。它比普通的剧院座位略宽,每排都由两级台阶隔开,而不是一级台阶。” 约翰·麦卡斯兰说,肉眼可见的区别,是一个可拆卸的透明亚克力屏幕,在每个座位的两侧和后侧,即便不能全方位防咳,也能给观众提供心理缓冲。“这是为了给人视觉上的联系,同时做到物理上的分离,让人们对再次与陌生人并肩而坐感到舒适。”约翰·麦卡斯兰说。
“伦敦西区到处是历史悠久的剧院,但它们已经完全过时了。”作为一家剧院咨询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加文·格林想在户外建一个“快闪式”帆布躺椅剧院,由一套易于拆卸的零件组成,“关键要简单、轻便。”和他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少,在英格兰城市利兹,当地Slung Low剧团在一辆卡车上进行了一场家庭式演出。每个家庭都有一顶蓝色小帐篷、一对椅子,用栅栏和彩旗隔出一个安全距离。
但不可能把所有的剧场表演都搬到室外。英国广播公司2020年热播的电视版《舞台剧》让戏剧界看到了未来更广阔的舞台。该剧以英国颁布社交隔离令为开端,由当地著名演员出演在家隔离的自己。
新西兰:演员转战他国谋生计
疫情对新西兰的戏剧界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为满足防疫要求,新西兰取消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演出。为了能够保持与观众的联系,新西兰的各大剧团都开始“转战线上”。
新西兰歌剧院、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新西兰现代舞团、奥克兰戏剧团等主要演出团体都在线上限时播放演出的实况或者录像,让观众们在封城期间依然可以有机会欣赏高水平的剧目。由于戏剧表演的特殊性,线上演出毕竟无法营造剧院内的现场感,因此大多数都是免费播出,造成演出团体在票房和广告上的损失。
《环球时报》记者近两年也亲身感受到疫情给观众带来的困扰。记者在去年8月的一天现场观看了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帕基塔》,新西兰政府第2天就宣布因为发现德尔塔病毒的社区传播病例而“封国”。在政府发布的首批确诊病例到过的地点中,恰好就有记者观看《帕基塔》芭蕾舞剧演出的剧院。尽管最终记者没有被感染,但确实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记者与新西兰多位表演艺术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不少歌剧演员、舞剧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向记者表达了对疫情的无奈。有新西兰戏剧演员对记者表示,新西兰各大剧团的许多演员均为兼职演员,疫情期间难以获得表演机会,为了生计,只好当快递员、超市售货员。这位演员对记者感慨,仅有500万人口的新西兰每天确诊人数都在1万到2万之间,不少编剧、导演、演员,都在考虑前往其他国家寻找发展机会。新西兰政府的资助只能保证院团基本运转,很难完全覆盖艺术家们的个人生活与艺术创作。
新西兰政府在上周宣布,将从4月5日开始大幅度减少抗疫措施,放开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限制。对艺术家意味着有可能逐渐恢复创作与演出。但另一方面,也有分析人士对居高不下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表示担忧,演出现场的人群聚集肯定会使疫情进一步恶化,而疫情的持续也让不少观众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