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提出企业上市“小目标” 国企改革和科创领域成发力点

本报记者 孟 珂

日前,武汉市公布推进企业上市“小目标”,提出力争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以上,到2024年,全市上市企业达到143家。

记者注意到,为更好支持企业上市,各地方动作频频。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陕西省、福建省、河南省、云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河北省等地发布了辖区内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计划或相关文件,明确3年或5年内企业上市具体数量。

从企业上市数量目标看,陕西省力争三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8家以上;河南省力争5年内实现上市公司总数突破200家;福建省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上市公司年均新增25家;云南省到2025年力争全省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0家;湖南省到2025年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0家以上。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公布推进企业上市“小目标”,有助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当地企业上市有助于引入国内外资本,形成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文化,能够助力当地企业跨越式发展,是稳定地方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地方经济的关键性举措。

“地方在推进企业上市的过程中,需要引导企业规范公司运营,适时进行信息披露工作,认真开展发行上市。同时,地方应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方面的特性,并且力争将这些特性培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或北交所上市。”田利辉进一步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培育上市“后备军”还呈现出重点围绕国企改革和科技创新领域的特点。例如,福建省提出要突出上市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上市功能,围绕数字、海洋、绿色、文旅“四大经济”,以及科技创新和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

《河南省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设。遴选一批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现代生物医药等引领性产业集群企业和‘两高六新’企业、制造业头雁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纳入资源库”“推动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陕西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着力推动国企上市。定期梳理国资国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鼓励引导国资国企赴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力争竞争类企业资本证券化率每年提高20%。

“当前各地区结合地方禀赋资源大力支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产业上市,有助于区域产业战略布局,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庞溟表示,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竞争能力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来说,可以借助金融资源的倾斜和资本市场的关注与支持,加速实现改制、挂牌、上市,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股权流动和股权融资,并进一步做优做强、提质增效、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谈及地方还可以出台哪些举措培育更多质地优良的企业上市,田利辉认为,可以出台鼓励并规范资产重组的举措,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形成能够获得公众市场认可的优质资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让企业获得长足发展,让市场获得长期投资的信心。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