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媒体技术评论
没有一个网络名人可以一直喘不过气来,除非那个人是罗永浩。成为网络红人的第十七个年头,罗永浩的一言一行依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用老罗自己的话来说,他是第一代网络名人中仅存的一个,时至今日,知名度还在不断提高。
即使在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后,罗永浩依然能时不时冲上热搜,尤其是每周电商直播后,几乎人人都能看到关于罗永浩的话题讨论。
比如最近一次直播,诞生了“罗永浩公布新公司名称”、“罗永浩谈中卖贵”、“罗永浩炮轰传统车企”等多个热搜。
在远离所有社交平台后,罗永浩依然是流量捕手,对自己来说似乎是双赢,既和工作室做朋友,又和平台做朋友。
直播成了老罗唯一的出口。
在还清6亿欠款之际,罗永浩如多次预测的那样,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归科技圈,一头扎进AR的深海。
为了全身心投入新公司,罗永浩宣布退出包括微博在内的所有社交平台,未来几年原则上不接受媒体采访。同时,罗永浩个人开通了“产品经理罗永浩”新社交账号,仅限于业务相关的交流和辟谣。
虽然罗永浩本人声称希望通过此举排除外界干扰,但他“埋头于下一代智能平台产品的研发”。但根据老罗以往在社交平台上的表现,虽然他拥有大量的支持者,但也因为他的言论过于游离自我而引来不少争议。退出社交平台也可能是对新公司的一种保护。
毕竟对于一个刚创立的公司来说,创始人的分量是极其重要的。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可能都不希望创始人的个人言论影响公司的整体形象。
在退出所有社交平台,推迟未来几年所有采访后,罗永浩的个人舞台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直播间交友。
事实上,交友类的电商直播业务也在因为罗永浩发展方向的变化而不断变化。6月初,拥有近2000万粉丝的“罗永浩”电商直播账号正式更名为“交友直播间”,头像由罗永浩的单张照片改为主播的照片。
而罗永浩本人,从原来的“交友首席好物推荐官”变成了“交友首席品牌监督官”。
据知情人士透露,罗永浩虽然已经淡出公司的日常管理,但仍会定期以主播的身份进行直播,频率大概是每个月2-3场。
罗永浩宣布告别社交平台后,喜爱老罗的粉丝只能在直播间与罗永浩互动。后来证明,就算不在社交平台上瞎逛,在直播间聊几句也能让罗永浩冲上热搜。
在7月初的一次直播中,罗永浩评论了最近比较热门的东方精选,被一些媒体嗅到了热点的味道。很快,第二段剪辑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配文称:“罗永浩戏弄东方精选,现在直播行业出现不正之风。”
无奈之下,老罗灿只有开通自己的辟谣账号,称“希望媒体不要恶意”
罗永浩,交友,平台三方受益。
虽然很多人对他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感到惋惜,但对于罗永浩本人、交友公司甚至直播平台来说,可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首先,对于老罗本人来说,虽然十几年来凭借“罗氏语录”收获了不少粉丝,但也成为了社交平台上的超级符号。但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企业的负责人,影响力越大,风险越大。
此前,罗永浩自己也承认,在锤子科技时期,“我生性倔强,口无遮拦,性格有攻击性。当了企业负责人之后,经常约束不住自己,给公司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算总账,我连个人影响力对公司整体是加分还是减分都分不清。”
从网络名人到公司创始人的转变,是罗永浩再次创业最重要的一次身份转变。也是罗永浩为新公司做的风险保障。
对于交友的公司来说,罗永浩告别社交平台,推迟所有采访后,很多粉丝想继续支持老罗,只能蜂拥到直播间看,不管能不能为电商销售贡献多少销量。仅仅是注意力的提升,就已经让交友受益匪浅。
电商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虽然目前交友公司的发展步入正轨,整体销量也不会因为老罗的上座率低而出现大的波动,但一个超级网络名人可能带来的爆发式增长,依然是一个直播公司最强的保障。
尤其是在一些大的电商推广节点,有全网唯一的罗永浩,只有广交朋友,才有机会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当然,作为平台方,当年Tik Tok能够签下罗永浩,也是越过了Aauto Quicker、淘宝等众多竞争对手,如今却“不小心”成了独家转播商,平台几乎白做了一波。
参考王兴的知乎或段永平的滚雪球等案例,罗永浩作为科技圈的一员,把Tik Tok作为唯一活跃的公众立场,自然为平台所热捧。独家接入罗永浩这个超级IP,既能延续直播电商的多元化探索,又能强化商业之外的媒体社交属性。
告别社交平台,也是告别风险。
如前所述,在锤子科技失败后,罗永浩已经注意到了个人IP可能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尤其是过去一些有争议的言论。不知道哪天会是压倒罗永浩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所以进入直播电商后,罗永浩把一把手的位置让给了老部下黄鹤,他只做明面上的交友核心IP,也就是不持股,不挂职。
在交友直播间越来越强大的时候,罗永浩主动减少个人直播时长,转而发展更多的垂直直播间和新主播,进一步减少个人IP对交友公司整体的冲击。
罗永浩不得不小心翼翼。经历了手机生意的失败,背负了巨额债务,老罗的逆袭之路已经没有任何偏离的空间。
好在罗永浩捕风捉影恰到好处,同时积极规避风险,于是有了后来的“真事”。
现在,我们又回到了科技圈,虽然还在做消费级产品,但毕竟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研发。在产品大规模投入市场之前,不需要借助“罗永浩”IP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事实上,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淡化个人影响力几乎是很多大公司的普遍做法。近年来,许多行业巨头的创始人都宣布退休。其实本质上,他们和老罗退出社交平台的考虑是一样的。
在网络上横行了十几年的老罗当然明白一个道理。互联网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在适当的时候退休,在适当的时候回归,是罗永浩和他的新公司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更何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罗永浩相关的各方仍能从其个人IP中获益,罗永浩本人的人气并未消退。某种程度上,罗永浩是真的懂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