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发布
今(2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五一”天气及汛期气候趋势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五一”天气及汛期气候趋势的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发布人:
谭 畅 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周国兵 市气象台台长
李永华 市气候中心主任
一句话,看发布会重点
今年以来,重庆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总体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大雨偏早的特点
——谭 畅
暴雨是重庆汛期常见灾害天气,在城市,主要防内涝积水;在乡村山区,要注意防范山洪
——周国兵
重庆中心城区、西部和西南部部分地区已入夏,其余地区将在5月内陆续入夏
——李永华
今年前期气候概况
总体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大雨偏早的特点
谭畅介绍相关情况 邹乐 摄谭畅介绍,今年以来,重庆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总体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大雨偏早的特点。
气温偏高。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6℃,接近去年同期。
降水偏多。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较去年同期偏多2成。
大雨偏早。全市大雨开始期为3月26日,较常年(4月6日)提早11天。
中心城区已入夏
较常年偏早15天
李永华介绍相关情况 邹乐 摄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入夏的标准是当地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在22℃以上。
李永华介绍,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已于4月21日入夏,较常年(5月6日)偏早15天,西部和西南部部分地区也于4月21日入夏,其余地区将在5月内陆续入夏。
“五一”假期天气趋势
“五一”假期重庆先雨后晴
谭畅介绍,“五一”假日期间,重庆地区先雨后晴,4月29日夜间—5月1日各地小到中雨,偏南地区局地大雨;5月2日以后以多云到晴为主。
● 4月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各地阵雨或雷雨,雨量小到中雨,偏南地区局地大雨,偏西地区有4-6级偏北风,气温10~24℃;中心城区小到中雨,气温16~24℃。
● 4月30日夜间到5月1日白天,西部地区中雨转小雨,东北部小雨转阴天,其余地区小雨,气温10~20℃;中心城区中雨转小雨,气温15~18℃。
● 5月1日夜间到2日白天,中西部及东南部地区阵雨转多云,其余地区阴转多云,气温9~25℃;中心城区阴转多云,气温13~23℃。
● 2日夜间到3日白天,各地多云到晴,局地早上有雾,气温8~27℃;中心城区多云间晴,气温14~25℃。
● 3日夜间到4日白天,各地晴到多云,气温10~29℃;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15~27℃。
假日期间既要防雨也要防晒
周国兵介绍相关情况 邹乐 摄针对五一期间天气情况,周国兵温馨提醒市民,“五一”假日期间既要防雨也要防晒。
4月29日夜间—5月1日夜间,各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偏南地区有局地雷电和短时强降水,雨天路滑,需要注意交通安全。
5月2日—4日,各地以多云到晴为主,气温回升较快,不会出现明显高温天气,但相对湿度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还是比较高,需注意野外用火安全,同时放假期间需注意防溺水,看护好小孩,不要私自下河。
今年重庆汛期气候趋势
预计5-9月,灾害性天气偏重
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突出
谭畅介绍,2022年汛期(5-9月),预计重庆气候总体呈现“三偏一突出”趋势,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灾害性天气偏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突出。
气温偏高。汛期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约0.3℃。各地平均气温在22~26.8℃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南部偏低0.1~0.3℃,其余地区偏高0.2~0.7℃。
降水偏多。汛期全市平均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各地降水量在735~106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重庆偏南地区偏少1成,其余地区偏多1~2成。
灾害性天气偏重。风雹雷电灾害天气偏重。预计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有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为大风、雷电等灾害偏重发生区域。
高温热浪阶段性发生。预计7-8月重庆最高气温超过35℃的高温天数大部地区为12~30天,接近常年;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主要出现在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中旬。
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突出,暴雨洪涝偏重。预计汛期有9~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较多年平均(9次)偏多。主要多雨时段在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上旬,西部和东北部为暴雨洪涝偏重发生区域,暴雨诱发山洪等地质灾害风险高。长江重庆段、嘉陵江、渠江、涪江和岷沱江降水偏多,强降水诱发流域洪涝、过境洪水风险高。
气象干旱部分地区偏重。预计从7月下旬开始,大部地区有20~30天气象干旱,干旱程度接近常年(18~29天),中部和偏南部分地区偏重。
建设天枢、天资、知天、御天
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谭畅介绍,针对今年汛期呈现“三偏一突出”的趋势,市气象局将大力发展智慧气象业务技术体系,推进建设监测精密-天枢•智能探测系统、预报精准-天资•智能预报系统、服务精细-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和第一道防线—御天•智慧防灾系统,重点强化流域暴雨灾害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滚动作出精准预报,切实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努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政府和社会联动机制,推广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强化部门联合会商、预警联动,落实气象灾害预警分级指挥调度机制。
同时,将通过完善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预警工作体系和市-区县-镇街-村社-户-人六级预警传播体系,推进村级预警工作站全覆盖,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让市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气象信息,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山区的群众都能通过电视机顶盒、大喇叭、手机短信等途径快捷地收到气象预警,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此外,将通过向社会公众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大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运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能力,增强防灾避险意识。
针对今年汛期的气候趋势
相关部门和民众应做好气象灾害防范
李永华介绍,预计西部和东北部为暴雨洪涝偏重发生区,中部和偏南部分地区干旱有偏重可能,建议加强上述地区山洪、地质灾害、过境洪水的防御和抗旱工作。
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发生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可能性大,建议加强上述地区人工防雹消雹、重点场所的大风、雷电等灾害的防御工作。
中心城区、东北部、西南部和中部地区为高温热浪易发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相对较高,建议加强上述地区森林防火及高温天气下安全生产工作。
针对暴雨灾害性天气
需提前防范、主动应对
周国兵介绍,暴雨是重庆汛期常见灾害天气。暴雨会直接造成山洪、洪水、城乡内涝等灾害;暴雨还会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暴雨洪灾之后还可能引发流行疾病等衍生灾害。
应对暴雨灾害,应提前防范,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或网络等渠道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最新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
同时还应该主动应对。暴雨发生期间,尤其是雨强比较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在城市或者乡村地区,可以这样做:
在城市,主要防内涝积水。当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要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窖井、地坑等;开车应当注意低洼道路积水,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当汽车在低洼积水处熄火时,人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要及时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当暴雨洪涝严重时应及时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等。
在乡村山区,要注意防范山洪。当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需要特别注意,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域;山区暴雨有时会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附近村民或行人尽量远离危险山体,谨防险情发生。
发生暴雨洪涝之后,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引发流行疾病,也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