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赚钱才能不累呢

核心提示疫情带来的变化,让小果这一年来,有意无意间,听到大家讨论最多的心愿就是“我想要赚钱”。但若是细问“那你有什么规划,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赚钱呢?”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对方的答案了:“还没想好。”可事实上,赚钱这件事,能有多难“想”呢?明明很多赚钱的门

疫情带来的变化,让小果这一年来,有意无意间,听到大家讨论最多的心愿就是“我想要赚钱”。但若是细问“那你有什么规划,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赚钱呢?”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对方的答案了:“还没想好。”

可事实上,赚钱这件事,能有多难“想”呢?明明很多赚钱的门路就在我们身边。送外卖、开快车,虽不能说轻轻松松月入过万,但做到补贴家用或超过当前收入,对普通人来说,可是并不困难的事情,连写字楼附近卖早点,都可以快速帮人实现“开销自由”。

所以赚钱不难想,也没必要想,大家纠结来纠结去的,并不是怎么才能赚钱,而是如何赚钱才能不累、不麻烦。特别是“有什么方法能一夜暴富”,这就太需要“好好想想”了。

我们身边都会有不少人号称,想赚钱。但往往既没看到过他们去考察项目,也没见他们有任何实质上的行动,倘若问他们有什么职业规划,往往也就是找份稳定、坐着不累的工作,一边甘愿收入水平和“赚钱”,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一边却继续说,自己在“想”赚钱。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喜欢稳定没问题,可吵着说“要赚钱”却一屁股坐下不起来,想着开店吧,怕累;直播吧,怕丢脸;好好上班吧,没拼劲;中大奖?没那种命。这可就不好看了。

何况什么叫想赚钱?不说太远的,小果拿自己举例子。

大一的时候小果我因为想开火锅店,特意在海外留学的暑假选修网课,然后回国到重庆租个房子住了几个月。就为了把大众点评上好吃的火锅店全都逛个遍,可不是为了吃,而是专门做了一大本详细的探店笔记。

那时每天中午晚上雷打不动就是去火锅边试吃边学习采访和观察。回家之前还要在商圈蹲点数人头,虽然最后因为留学读书且遇到了更好的机遇,没办法管店,而放弃了这个想法。但如果连这点儿事都做不到。想赚钱?开玩笑都不够格啊。

而且作为一个热爱赚钱的人,小果我对于赚钱的热情,属于可以一夜不睡觉去跟人聊项目、聊计划的人,这其实和赚钱的金额关系不大,主要是成就感。而太多喊着要赚钱的人,似乎并不把这种“成就感导向”当回事儿。

赚钱的动机的确可以不一样,但这几年,泛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全民娱乐化”真真应了那句广告词儿,“随时随地,分享圈圈生活”。而泛娱乐化的背后,算法的推送,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你看看人家有钱人的生活。”

很多把“喜欢有钱”当成“喜欢赚钱”的人,面对小某书动辄推送来的百万豪车、年薪七位数的网友日记,某手网红们买爱马仕像买菜一样的奢侈生活,某乎名言“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只能酸兮兮地调侃,“分享美好生活”简直就是“分享刚编的故事”,以此来麻痹自己被物质世界冲击的震撼感。

而另外还有很多人,则开始了我们开头提到的节奏:做起了一夜暴富的美梦。

对于这些现象,小果并没有一个精辟的解释,但结合当初留学几年和后来在很多城市生活奋斗过的经历,小果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能由于不同地域的社会流动性不同等原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例如北美的大学生群体里,很少有人谈论 “要一夜暴富”。而往往是比较一致、日常地在讨论些“假期要打什么工,去什么公司实习,要去哪里度假“等等。

反倒是一些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还有所欠缺的地方,大家,特别是年轻人,常常容易很极端,一部分扎扎实实地日夜想着“搞钱,搞事业”,内卷到姥姥家。另外一部分人则是把“丧文化“发挥到极致:“我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我差的是这几千块的工资吗?我差的是一张500万的彩票,你有吗?”。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草根网红的崛起,很多人更加坚定了一个古怪的信念“你看这个人土成这样儿,不也成了网红,我也可以,我搞不好也会一夜暴富。”

几十年前,有很多人的职业梦想是当售货员,当售票员,当工人……十几年前,有很多人的职业梦想是做科学家,文学家,运动员……而现在的这一批年轻学生,不用太细问就能发现,好家伙,一多半都想当明星、当网红。连小果身边朋友的妹妹,都热衷于当网红,高中就去试镜综艺节目。

你说他们都是真的想赚钱吗?可能并不是。他们中很多人,只是想尽可能地绕开努力和思考,找个捷径一夜暴富罢了。如果有谁真去较劲地告诉他们,明星和网红想成功,要付出的努力可能不比任何一个上班族少,估计早就劝退了一大波人。

如今小果总结下来,我们普通人周围真正的想赚钱或者说真正能赚到钱的人啊,不仅多是具有很高思维水平的人:愿意去分析身边每种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还多是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人:愿意选定一个赛道深耕。更是具有极强行动力和执行力的人:一旦看好机遇,可以果断行动不迟疑……

而具备这些能力以前,可能我们至少先要搞明白,想赚钱并不是抓着头皮想一想,就可以了。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