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促销,进店只要八八折”
在大喇叭的呼唤下,小江的钟表店在当天就成交了三十多单,订单数也算可观。但老婆小林觉得并不理想,因为卖出去的大多是学生电子手表,营收并不好。
小江家里本来就是开钟表店的,他打算继承老手艺,上中专学的也是机械维修专业。之前因家庭变故,店倒闭,但小江并没放弃,几年后,重开店,这才有前面的新店促销活动。
这是一个行业没落的故事,也是一个普通人开店的“生意经”,面对抉择,如何做出当下最适合发展的决定?
1/3
4个月后,钟表店的生意依然不景气。
小江还在坚持开店,小林也不好打击他,只建议把店面盘另一半卖别的,多条赚钱的路。至于卖的什么,小林也早有了主意。
钟表店开在普通的民房街道,不是在热闹的商业街,为节约成本,连装修也没有,只陈放着钟表。
临近傍晚,附近就会有各种流动摊位出来营业。小林也去光顾过,特别是在外面摆摊卖衣服,生意也不错,就是没地方试穿,一遇到雨天就不能出摊。于是小林看到周边并无服装店,就想开店卖女装。
钟表店周边有小学,附近的住户大都是带孩子的年轻宝妈,小林考虑下,定位在年轻女装上。
为了不让店面显得突兀,小林也没装修店铺,而是简单的清空一半的位置摆放衣服,进行简单陈列,走低端女装路线。
尽管服装店开得很奇怪,路过的人还是会进去看看。价格优惠还能试穿,生意竟然不错,抢了地摊不少的生意。
2/3
“老板,你们家怎么有卖小孩的内裤吗?”
有一天,来了个人问。小林愣了一下,自己定位的客户群体是年轻女性,自然是没有进小孩的货,可经人这么一问才想起,宝妈们都是带小孩在附近上学!这么好的受众资源怎么忘记?
小林索性补了一些适合学生贴身穿的衣物,果然,货到后多了不少人进店。
年轻的妈妈买孩子的衣物会顺带买一两件自己的衣服,而给自己买衣服的宝妈付款也会顺带几件孩子的衣物。
………
第二年,钟表的生意更差,倒是小林的服装生意做得不错。
房东见机涨租了。为了能够增加收入,小林只好涨价,也进了些成本相对高点的衣服。
“最多50,不然就算了。”涨价,不那么顺利,涨上还会被砍价的。就这么普通一小店要说拒绝讲价,都不会有顾客上门。
小林觉得问题在装修上,提出做隔断,把服装区单独装修一下,但未得到小江的同意,两人因此吵了一架。
装修事件的3个月后,小江被迫接受钟表行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有钱人不会到我这里来买钟表,也不会拿贵重的手表来维修。要是普通表修还不如买新的,更何况路边还有摆摊的老手艺人。”
3/3
小江将整个店铺交由小林负责,自己则去家大型商超的钟表店上班,虽然不是自己家的,但也做自己喜欢的行业。
经过一个月的装修,服装店正式开业。服装店档次变了,自然会失去部分客户群众。为了留住这部分群体,小林经常趁节假日做活动。又通过对服装分类,定位参与活动的是哪些产品。
生意的火热自然也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慢慢的周边也开了几家服装店,这条街道也都快变成服装街了。虽然同行抢生意,但服装店多也吸引了会特意来逛街的人,无形中也算为小林带来了生意。
随着周边有个小区的建成,民房街的店面租金又涨了那么一些。各家服装店为了销量在节假日打折、促销,打价格战,这一两年下来小林也觉得筋疲力尽,特别是拼多多的兴起,实体服装店还能和淘宝竞争一下,越来越多的线上平台挤压得实体店都没有生存空间了。
在上一次疫情过后,小林就开始有意识地加一些老客的微信:“大家就把衣服拍下来,微信上发给老客户,然后找快递给她们寄过去。疫情期间快递不给进来,我们就统一时间把快递放到门口,比如下午2点,快递小哥来了,就把货拿走。”
“打不过就加入”,小林在这闭店的时间里了解了开网店的知识,在动态清零后线上线下都进行了营业,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压力。
小林一边学开网店的知识,一边利用"账有书"收支流水记账平台来记录店里每天的收支情况和做服装的库存管理,这样既能知道盈利情况,也能知晓那一类服装比较畅销,在库存告急的时候能及时地提醒.
“虽然疫情影响很大,但是还是要继续坚持,总会有春暖花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