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发文,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没想到能坚持下来,虽然并不高产就是了。
我这两个月发图文赚了多少钱呢?答案是20块不到,哈哈哈。这还是我在3个平台加起来的收益。
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日益严重,迫切地想要提升自己。于是计划坚持阅读,开个自媒体账号在上面发一发平时阅读的心得和生活的反思。
任何知识接受之后不输出不提取,很快就会遗忘。通过写作一点点消化所学的东西和生活的所思所想,感觉还是不错的。
加上学生时代我的语文还是挺不错的,写文这种事以前也干过。于是说干就干,开通了这个账号。
我在现实中有个外号叫“桂圆”, “三日一省”的本意是想着每三天就更新一篇文,总结一下这三天的阅读和思考。
桂圆三日一省这个ID就是这么来的。
事实证明,业余写文还想有一定质量的情况下,三天想产出一篇图文是难度的。
把脑海里的东西写出来并不容易,需要耗费精力,重新梳理知识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当把所思所想写出来后,就会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
但重心还是得放在现实的工作中,还有好像最近春节、情人节和元宵节等都要陪陪家人和女朋友,就没什么时间更新自媒体账号了。
不过
现在还是坚持一个星期至少会更一篇图文!
毕竟做自媒体赚不了几个钱。
我可以说,
95%做自媒体的人都养不活自己。只有5%能靠自媒体吃饭,只有0.1%可以自己组建团队赚钱。人人都可以写文发短视频,行业的进入门槛其实很低,但要让用户喜欢你就很难,竞争十分激烈。
月入过万看看就好智能手机普及到今天早已没什么增量市场,都是在进行
存量博弈。
用户刷手机的空闲时间就这么点,自媒体却这么多。抢夺用户的注意力,提高转化率,增加用户粘性是每个吃自媒体这碗饭的人都烦恼的问题。
刚开通账号时我也幻想过:我坚持写,每个月发几篇,总归能赚到一些外快吧?但惨淡的阅读量在用事实打着我的脸,很多时候阅读量不会超过20,最高也不过百。发几篇的收益只有0.01。
虽然早有预料,但看着自己认真写的东西没人看还是会有点沮丧。
这也和平台的不同有一些关系。我包括公众号在内一共在
4个平台发文,有时候一篇文章在某个平台有1000甚至几千的阅读量,但在另一个平台却根本没人看,我实在搞不清楚推荐机制的原理是什么。
不同平台用户的年龄段、喜好也不同。
头X号30到50的中年用户过半,里面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啥都有;
马家的
企X号以娱乐八卦新闻为主,我上传的一篇阅读心得也算有一定阅读量,但审核机制严格,发文经常不过审,又不明确说明哪里有问题;
的百家号
是我数据最好的一个平台,粉丝全是25到34岁,内容包罗万象,发什么都有点人看,收益也最多,没什么人看也能有个1毛几分。所以我选择首发在这里。
我两篇阅读量最好的文章都是电影的观后感,其次是关于时事和基金理财。一些阅读心得和生活思考看的人并不多,而这些恰恰是我最用心写的。
我也理解这种现象,毕竟大家上网都是来找乐子的,都想看点新鲜玩意,而不是来上课的,看到我自己这类文章我也不会想点进来。
电影正在热映,大家都有共同话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过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文章热度就很高。
现在已经到1万了,感谢大家观看所以很多自媒体都喜欢蹭热度,因为关注的人很多。像最近在北京冬奥会大放异彩的
谷爱凌。
一些理财自媒体就发文,谷妈妈培养女儿这么成功,因为她有理财中分散投资的思想,从小让谷爱凌接触很多不同的活动;
一些育儿自媒体也发文,从谷爱凌身上我们能学到,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要怎么怎么样……简直是有热度就硬蹭,文章根本牛头不对马嘴。相信大家肯定看到过不少。
虽然这样可以获得了流量,但我不会写这种有热度但毫无营养的营销文。这就是我这种不靠写文吃饭的人的优势了没有KPI压力。就像散户相对基金经理的优势。
我想发挥自媒体“自”的优势,“自”代表的是个人,我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去创作我喜欢创作的文章,让这个账号充满我自己的色彩,体现我个人的特点。
说人话就是想写啥就写啥,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欢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重拾互联网“分享”的初心。
毕竟蹭热度写营销文我也干不过那些专职写手。哈哈
自媒体平台的每个阅读,每个评论,每次几分钱的收益也有激励的作用,帮助我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不然自个写自个看真是提不起劲。
提升一个人影响力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演讲、一个是写作。演讲我不在行,那就多写写吧。
感谢每个关注每个评论每个点赞的人~鞠躬~
最后分享一本在春节期间看完的书——
《经济学通识》
《经济学通识》就是
薛兆丰教授的一部自选集,他从自己10多年写作的文章中,精选出98篇。
书中的文章都是讲述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经济学有关的内容。
这本书会冲击你对某些生活的认知,改造你的世界观。你会了解并学习到经济学家是怎么样看待问题的,让你多一种角度看待社会、思考问题。
生活中某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充满了破绽。
如火车票没什么难抢,黄牛猖獗:因为“火车票提价不充分”“只有当商品的定价过低时,才会发生“短缺危机”。价格一旦调高,“短缺危机”就马上消失。”
如利息的本质是什么:“是由于延迟消费会带来潜在的风险,这使得以期货换取现货的人,必须向出让现货以获取期货的人给予充分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延迟消费。这部分补偿,是真实利息的本源。”
都让人耳目一新,多一种角度认识这个世界。我也有引入到我之前的文章里,大家可以看看。排队一晚就赚6400,黄牛的前世今生
这也是一本了解经济学入门的书籍,很推荐大家阅读。
你们还有什么压箱底的宝藏书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哦。喜欢的欢迎点波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