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
图|来源网络
“晒娃”已经成了一个“产业”,爸爸妈妈们绞尽脑汁来写剧本,让孩子有意无意参与进来,为了获得关注,关注流量,获得收益,有的时候已经忽视了孩子本身了。
晒娃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孩子尚且没有意识,任由父母“摆布”,父母为了博取关注,会拍摄一些让人觉得可笑、可爱,甚至是揪心的视频。
还有一种是,孩子配合父母的剧本进行演出。
奶奶干活,把孩子拴在树上,请问谁在拍照?
刷到一个让人很揪心的视频,云南大山里,一个奶奶正在卖力干活,旁边不远处的一棵树上绑着一个婴儿,孩子被绑在树上,看起来并不牢靠,蚂蚁爬上了小手,让人很担心孩子的安危。
看完这个视频,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果没有时间照顾宝宝,还是先不要生孩子,生下孩子让孩子受罪。
接下来的疑惑是:
孩子在树上绑着,蚂蚁都爬上了孩子的身上,那么拍照的人是谁?
是路人?在这大山里,偶遇不太容易吧!况且如果真的是路人,不应该拍视频吧,这不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吗?
如果不是路人,那又是谁在拍照?能不能放下手机,先抱一抱孩子?
希望这不是消费婴儿的行为吧。
商业“晒娃”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说到晒娃,现在有不少人靠着商业晒娃来获取收益。
而这类晒娃方式,通常都是搞笑,说白了就是把孩子的一些可笑的行为发到网上去,博得大伙一笑,这些孩子或者是有意识的,可以配合父母表演的,或者是无意识地,任由父母摆弄的。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可取,长期在父母的摆弄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便是他们得到了父母的爱,吃喝不愁,这些行为也会对他们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莉亚·普朗克特在《晒娃请三思:数字时代的儿童隐私保护》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孩子从小到大这一路的学习中,在学校中不断上传自己的隐私,这些都容易被商业机构利用……
在商业晒娃和非商业晒娃活动过程中,我们以数字形式建立了各种有关孩子的故事,如此一来,我们是否在鼓励孩子进行表演,而不是教育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其实孩子的隐私被公开还是其次,孩子在成长中,在不断表演中成长起来,
无法做真实的自己,这才是最可怕的。
任何带有目的性和利益性的行为,一旦牵扯到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就是具有巨大的影响的,除非孩子是真的具有某方面的天赋,比如说表演天赋。
当然了,如果孩子具备某方面的天赋,父母从小利用网络,给孩子建立起一个IP,对于孩子来说,可能还是好事。
不过前提是,父母能够拿捏精准,不能伤害到孩子的成长,不能利益当道,迷惑了双眼,能够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净土。
公开网络,想要做到完全不晒娃不容易,但父母要注意分寸
其实就现在的大环境而言,从来没有在社交平台上晒娃的父母,才是极少数的。
绝大多数人都曾经或多或少地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开放平台晒过孩子的照片、视频。
只要我们注意把握分寸,不要把晒娃当成是家常便饭,注意孩子的反应,不要让摄像头影响了孩子的表现,保护好孩子的隐私,适当晒娃,当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比方说,我们想要截取孩子的某个可爱的瞬间,没有必要让孩子一遍遍在镜头前表演,当孩子沉迷某个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趁其不备抓拍。
再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配合表演,录制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这对孩子来说反而是有好处的。
让孩子在镜头前读绘本、讲故事,这些都是可行的。
最忌讳的就是让孩子在镜头前重复表演,家长为了高效引导孩子进行表演,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
平心而论,不支持孩子出镜
不过如果让我自己做决定,我还是不赞成孩子出镜,除非我有自己的计划,已经发现了孩子的某个天赋,唱歌、跳舞、或者是主持表演一类的。
否则我们在打算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的时候,还是要先替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想一想,这样做对他们是否有好处,这样做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
希望父母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还是长久关注孩子的成长,做到理智选择,尽量选择一条双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