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城市社区支持计划——妈妈们的幸福时光

核心提示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常青藤承接的“幸福工程”城市社区支持计划项目,于2022年6月完美收官。该项目围绕城市社区妇女面临的真实问题与公共需求,探索和创新解决方案,经过为期一年的持续运营以及融合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为

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常青藤承接的“幸福工程”城市社区支持计划项目,于2022年6月完美收官。该项目围绕城市社区妇女面临的真实问题与公共需求,探索和创新解决方案,经过为期一年的持续运营以及融合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为社区妈妈持续增能,

凝聚了一批稳定的青年妈妈志愿者,全年共计开展53场次活动,总计服务1267人次。

社区育儿支援——为亲子家庭提供专业的育儿指导

常青藤早期通过调研发现生活馆周边幼儿主要照料者以姥姥、奶奶、妈妈为主,疫情后,青年家长生活压力增加,照看幼儿的事务以老人为主,基本没有青年家长全职照料。幼儿缺少活动场所,老人缺少育儿交流机会,面临长期独自在家带孩子的现实处境,容易产生婴幼儿和主要照料者社会交往不足等问题,且缺少基于社区的育儿支持,很容易被商业早教机构夸大育儿焦虑。

于是,该项目在2021年6月初正式启动,主要针对社区学龄前幼儿,每周二开展亲子绘本活动,活动挑选的绘本以儿童情绪、卫生习惯培养等为主。

从第一次活动的6对亲子,到后来相对稳定的12对左右,,除幼儿特殊情况外,基本都会按时来参与活动。项目启动以来,亲子活动共计开展15场,共计受益

352人次,同时建立常青藤亲子早教群,活动在家长之间、邻里之间相互介绍,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有效缓解了社区青年父母们的后顾之忧,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早期教育价值观和理念。

未来,常青藤还将继续探索社区支持计划,为亲子家庭提供更加专业的育儿支持与帮助。

情感支持工作坊——鼓励妈妈交流人生经历,抒发生活烦恼和情绪压力,获得团体的情感支持。

基于生活馆长期扎根社区,且拥有良好的社群关系,该项目启动之时成功招募到青年家长,并建立家长助力营微信群,现群成员约60人。在配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于7月初开始线下活动,活动类型有:

中医三伏贴、中医康养、读书会、亲子观影、妈妈美肤活动、家庭育儿讲座、义诊等活动,共计11次,受益244人次:

中医康养

中医老师讲解,除讲授中医理论知识外,还针对家长们反映的身体“毛病”逐个把脉解答,教授家长按压穴位技巧。在情感工作坊持续地开展和陪伴下,社工发现两位心事重重的青年妈妈,除了身体亚健康还有纷扰不断的家庭矛盾。

两位妈妈在生活馆叙述自己的烦恼和顾虑,年长一些的“姐姐们”现场支招,传授生活经验,并鼓励“妹妹们”勇敢面对,做最真实的自己。

妈妈读书会

妈妈读书会则是由参与活动的妈妈们自行担任计时员、记录员、接待员、总评员、游戏体验带领员等角色,生活馆老师担任主持人,提供示范和整个活动过程的陪伴。

活动选择贴近生活的书籍,如《市场街最后一站》、《小房子》、《自己的颜色》,用温暖朴实的话语,将妈妈们连接在一起,引导大家打开发现美好生活的双眼,即使被繁杂琐碎的生活包围,也应该学会用心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温暖。

观影活动

疫情反复,暑期居家,对于北京这种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亲子关系何尝不是在接受考验呢!儿童想法又有几个家长能真正明白呢!妈妈们在与孩子的长时间、近距离相处中同样也是一种“煎熬”。

为缓解亲子居家烦恼,2021年8月,该项目特组织社区亲子进行观影活动,借电影《盛夏未来》的喻意,解说孩子们的叛逆和成长变化,帮助妈妈们调整心态,冷静对待居家学习和生活的孩子,减少误会和矛盾的产生。

美肤活动

从事美肤行业的志愿者妈妈利用自身特长,闲暇时间来馆分享日常身体保健知识及皮肤保养方法,借助美肤活动,妈妈们畅所欲。其中,朵朵妈妈说:“这是我第二次做护肤,美容院从来没去过,平日里就是上班、接送孩子、还有做不完的家务,美容院消费那么昂贵,我这普通家庭也去不起。并打趣道说到,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商场逛街,卖东西的商家都以为她是领着两个儿子来逛街了。”

妈妈们在有了孩子以后,母亲和妻子的身份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一名美少女的故事,除了八小时工作,还要兼顾家庭、家务、育儿、柴米油盐的日复一日,留给自己独自“享受生活”的时间几乎已经没有了。

义诊活动

孩子不仅是妈妈的牵挂更是妈妈的软肋,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妈妈最大的心愿。2022年3月,项目邀请到儿童生长发育科专家,现场为家长和孩子进行义诊活动。活动围绕日常保健检测等问题,以讲座和问诊形式进行,通过义诊活动,发现三名生长发育缓慢儿童,由于父母平日忙于生计,家长也不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导致对儿童日常照料不够重视。

于是,活动针对儿童个体差别,为家长提出差异化的解决办法,分享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等小知识。

这一年里,通过妈妈情感支持等活动,帮助妈妈提升自我成长,开展适合家庭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家庭幸福指数。定期举办的读书会、情感支持分享沙龙,引导妈妈群体关心社邻,关注自我,为有爱心也有能力的妈妈们,搭建了一个公益互助服务型平台,

如今这个平台正不断向外延伸,吸引更多家庭的加入,助力家庭幸福。

美食节——幸福婚姻从食物开始、幸福生活从厨房开始。

以生活馆为平台的家庭80%为流动人口,他们的归属感、凝聚力、自信心较弱,于是,项目邀请这些家庭各自做一道家常菜,在生活馆开展最普通的家常菜美食节。为方便家庭参与,生活馆还提供部分食材,邀请社区厨艺较好的家长现场制作少量简单菜品。美食节交流中,家长们彼此熟络,邻里间品尝彼此的美食,感受小聚的美好时光,感叹幸福即当从食物开始,幸福生活从厨房开始。

同时,每年暑假都会有来京和离京的家庭,美食节活动也算是给这些家庭接风洗尘和饯行吧。有一位平时看着不善言辞的爸爸当天主动发言,希望彼此的微信群不要解散,由衷感谢生活馆这些年对他家孩子的照顾,让他感受大城市的温暖和人情味,不光孩子交到朋友,他的家庭也在这种平凡、接地气的氛围中也交到家长朋友,并邀请家长们以后有机会,到他的家乡再聚。

在场的家长也纷纷表示,“努力工作,下一个旅游城市,就是这位爸爸的家乡”,也有妈妈表示,“在这个城市打拼,大家都不容易,最长最靠谱的约定就是:退休后我们一定要再聚聚”。生活馆的美食节,并不高档,也不算大餐,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让家庭间的关系更紧密。

“社区家庭互助融合小组”——开展社群互助和社区行动。

社区家庭互助融合小组活动,通过引导有领导力的社区妈妈缔结行动小分队,由她们发起和组织不同主题的社群活动,在此过程中历练自组织的协调管理、资源整合、对外沟通等能力,逐渐增强自组织的独立性和行动力,赋予她们自我服务、自主发展和积极发声能力。

项目期间,常青藤支持妈妈们策划开展端午节、中秋节、元旦、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活动,共计开展23次,受益近600人次。如2021年的端午节活动,由妈妈们协助完成,前期材料的采购、当天食材的浸泡、清洗、分组,教孩子包粽子等等,都是由妈妈们配合完成。

活动中,虽然年轻妈妈也不熟练,但相互讨论技艺手法,妈妈们在这个过程中十分开心,相互间的自由和信任让她们能够自信地做好这门手艺传承。之后的中秋节、元旦、元宵节都是由自组织妈妈核心成员进行合作策划和组织实施,生活馆老师提供指导和协助,引导互助小组实践、讨论组织活动与实施。

同时,还开展了亲子互助融合活动、户外运动会、农场自然体验、博物馆游学等活动,其中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农场活动,特意为亲子设计了互动环节,希望借此增加亲子间、家庭间互动的机会。

在频繁的活动过程中,一位曾经做过理发的妈妈,也加入互助小组做志愿者,每月来馆为社区亲子理发,因为养育两个孩子,妈妈回归家庭近10年,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灶台围着孩子转,即使有理发的手艺也不敢在人前表露,终于在互助小组的帮助下重新迈开了社会化的步子,助人自助,青年妈妈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更找回了曾经的自信。

三八妇女节活动——参与带来成长 封闭只会落后。

2022年三八妇女节前期,项目组织开展了妈妈论坛会,各自抒发自己的心声,畅聊彼此陪伴和共同进步的成长经历,同时妈妈们都凝聚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参与带来成长 封闭只会落后”,妈妈们永远都应该有女性身份的察觉和认同,要彼此发光,彼此照亮。

户外拓展自然体验、跳蚤市场活动

久居城市,打工的人们都在为生活而忙碌,稳定的休息时间并不多,亲子们远离自然,更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农田生活,背井离乡的家长们相互聊起各自家乡风俗,自己童年时的田园生活。

于是,项目组织亲子家庭进行农耕体验,上午集体参观,儿童体育活动,中午家长们一起包饺子,下午亲子葡萄园除草。活动中,和馅、擀皮、煮饺子、铺桌子、洗刷碗筷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家长们合作完成。不爱说话、不会干活的家长,也都积极参与,场面就像是几十年前村子里办大席,全村人一起来帮忙,有说有笑。

跳蚤市场活动,由妈妈志愿者团队幕后组织支持,通过组织跳蚤市场的经验提升妈妈志愿者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能力,倡导低碳、绿色环保,吸引更多的亲子家庭关注和参与。

非常时期的彼此陪伴与支持

2022年4月,北京疫情严峻,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生活馆也再一次闭馆。在妈妈互助小组的倡议下,利用周末时间,妈妈们轮流进行合作策划和组织实施户外活动,生活馆老师则提供过程指导和活动材料支持。

通过户外游戏、亲近自然、集体出游等形式,在疫情常态化的时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在陪伴支持过程中,倾听孩子们、妈妈们的各自心声,感受互助小组和各家庭之间彼此陪伴的温暖。

全职妈妈变身课后托管老师

“双减政策”之后,某小学需要课后托管老师,通过常青藤推荐介绍,将生活馆互助小组里边的几位全职妈妈到学校做课后托管老师。前后共计推荐了8位妈妈去学校,全职妈妈也是全能妈妈,在长期照顾自家孩子的同时早已练就一身能文能武的“真本事”,初入校园尽管有些胆怯,但通过生活馆社工的提前辅导和注意事项的提醒,几位妈妈都出色地胜任了托管老师的职务,并获得所带班级小学生们的喜欢。

回首这一年,项目以官园生活馆的社区动员网络、自组织培育和专业赋能为基础,通过开展社区育儿支援、社区妈妈社会情感支持、社区家庭互助融合服务,让社区妈妈意识到社区育儿支援的价值意义,通过育儿交流实现育儿减负和增加社区参与机会;通过社区妈妈深度参与的社会情感支持工作坊,实现社区妈妈情感交流、身份认同、主体增能等目标;增强社区妈妈自组织的参与能力和领导力,整合资源,解决社区家庭实际问题。

以说,该项目历经一年的精心组织与实施,顺利完成了社区家庭育儿减负、社区妈妈自我增能和社会参与、社群互助融合的承诺。

致谢:

感谢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人口福利基金会

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