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心科技,卖药还有前途吗

核心提示随着赛道风云变幻,曾经的黄金赛道医疗已经不再,而医疗企业的ipo也变得越发艰难。圆心科技也在近期提交了IPO资料,但至今仍未通过聆讯。公司是一家定位医疗服务“全链条”的企业,堪称互联网医疗业务最广泛的公司,但深入地看,公司其实还是一家传统的

随着赛道风云变幻,曾经的黄金赛道医疗已经不再,而医疗企业的ipo也变得越发艰难。圆心科技也在近期提交了IPO资料,但至今仍未通过聆讯。公司是一家定位医疗服务“全链条”的企业,堪称互联网医疗业务最广泛的公司,但深入地看,公司其实还是一家传统的医疗零售商。首先从公司的构想中,覆盖患者疾病管理的整个周期,从卖药到线上问诊再到医疗保险。

其变现和业务方式也大都覆盖了目前所有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种类。如此广泛的业务,不但包含了京东健康等线上卖药,线上诊疗业务,互联网保险业务,又包含了类似医渡科技的院内互联网方案医疗,公司还拥有数百家线下药房,其布局之广,当真算得上是“全链条”了,什么都做。但看到其具体的业务收入,则又发现,超过95%的收入都来自于卖药。

但与传统的社区药店相比,公司做的主要是承接医院处方外流的院外处方药零售,略有不同。所以,目前看来,公司仍是一家纯粹的医药零售公司,上面的“全链条布局”,更多还是概念大于实际。那么目前线上和线下医药零售的状态如何呢?近年来,确实在推广处方外流,让患者拿着处方到院外去买,减少医院的工作负担,也让患者可以更方便地取药,慢性病不至于每次去医院挂一次号,拿一次药。

在美国,处方药基本在院外买已是普遍现象,这将导致药店的市场扩容,也是近几年很多药房股,线上医疗股的一大逻辑。本质上都是讲CVS、WBA的故事。就目前而言,处方药的院外市场截止2020年的收入是187.2亿左右,5年的平均年化增速是10.9%,增速较低,市场也还小。

目前院外dtc药房并未呈现出高增速,很难走美国路线的原因主要还是利益分配问题。目前推行的集采,很多处方药的价格降得很低,缺乏过去的高利润,这使得医院外的药房失去了承接意愿,医院是要按医保给定的处方量完成任务,而药房的任务是什么,不赚钱帮忙卖东西吗?因此,卖卖阿胶,卖点脑白金,更符合当前药房的利益。所以处方外流的渗透率并未出现一个很大的提升,是因为没有一个利益导向,当然,dtc药房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售卖高价药物,但这是违法行为。所以,在目前处方药还处在大规模集采降价,无法进行精细化集采的状态下,处方外流也就推得很慢,给药房带来的收益也都非常有限。那么参照美国是怎么做的呢,药房零售多元化、原研药品牌化、还有做品牌仿制药。后面两者的思路类似于处方药学习非处方药的营销体系去做,当有足够的品牌处方药能够产生利润空间,并在药房渠道跑出很好的商业模型,自然,处方外流也就成了。所以,阶段性地看,药房零售在目前状态下,增速改善的可能性不高,还是跟非处方药原有的惯性增速类似,而广泛地看整个行业,在医药零售方面,线上替代线下,线上药房还是最高增量的赛道。所以公司的收入也很明显,增速大概在传统药房和线上药房之间,2020年,公司医药零售业务增速约为53%左右,略低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同行。但目前就线上药房而言,公司可能处于较弱势的状态,参考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买药,都是超级巨头,公司想赢很难,这也是上市后市值将很难对标这几个巨头的原因,因为他们做大的预期太强的。

作为二线选手,可能可对标的就像微医、1药网这些了。而线下方面,公司旗下圆心药房有251家,覆盖全国30个省,91个城市,其中大部分在医院1公里以内的区域。但参照A股的益丰药房,接近7千家门店,公司距离这些头部公司的差距还是很大。而看到目前的财务报表结构

公司的盈利依然没有跑通,虽然毛利是正的,但是今年前八个月的毛利率相对去年同期下滑不少,而且,毛利无法覆盖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证明盈利模式未跑通,且相对去年同期,销售额及市场推广开支的增长额无法带来至少等额的毛利增长,而且,作为零售公司,目前公司近几年经营现金流一直为负,而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现金流近年来也一直是正的了。所以目前的商业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其实按照线下药房,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等,毛利率都能做到40%左右,而线上的,京东阿里平安,也有20%,大家的商业模式,销售商品模式构成相近,这其实说明了,公司目前首先线上占比高,其次并未形成规模效应,若真如此,目前公司所处的境地是不乐观的。

结语:所以综合来看,公司的业务及前景并不吸引,线上业务竞争者多,线下业务缺乏强劲动力。而且,目前市场对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行业龙头,仍悲观,估值不断下调,而线下药房行业,也在线上药房行业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靠梦想给高估值的权利,也在不断回调,这种状态对于类似于圆心科技这种还未上市,也未能够自给自足的二线公司来说,恐怕是雪上加霜。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