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 环 境
建筑中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
居住建筑的卧室和起居室、医疗建筑的一般病房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教育建筑的普通教室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Ⅲ级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且应进行采光计算。采光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时,其中应有2个及以上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
2、老年人居住建筑和幼儿园的主要功能房间应有不小于75%的面积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
有效采光窗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面采光时,民用建筑采光口离地面高度0.75m以下的部分不应计入有效采光面积;
2、侧窗采光口上部的挑檐、装饰板、防火通道及阳台等外部遮挡物在采光计算时,应按实际遮挡参与计算。
建筑照明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各场所的照明评价指标应符合表7.1.4的规定。
2
通 风
建筑物应根据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要求设置与室外空气直接流通的外窗或洞口;当不能设置外窗和洞口时,应另设置通风设施。
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空间,通风开口有效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1/20;
2、厨房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m2;
3、进出风开口的位置应避免设在通风不良区域,且应避免进出风开口气流短路。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中的厨房、厕所、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设施。厨房、卫生间的门的下方应设进风固定百叶或流进风缝隙。自然通风道或通风换气装置的位置不应设于门附近。无外窗的浴室、厕所、卫生间应设机械通风换气设施。建筑内的公共卫生间宜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3
热湿环境
需要夏季防热的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夏季隔热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和国家现行相关节能标准的规定;
2、应采取绿化环境、组织有效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隔热和设置建筑遮阳等综合措施;
3、建筑物的东、西向窗户及采光顶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且采光顶宜能通风散热。
设置空气调节的建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房间应相对集中布置;
2、空气调节房间的外窗应有良好的气密性。
需要冬季保温的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宜布置在向阳、日照遮挡少、避风的地段;
2、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应降低体形系数、减少外表面积;
3、围护结构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和国家现行相关节能标准的规定;
4、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不应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严寒地区出入口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出入口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
冬季日照时数多的地区,建筑宜设置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措施。夏热冬冷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的室内地面应采取防泛潮措施。供暖建筑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采取建筑物防潮措施。
4
声 环 境
民用建筑各类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围护结构的空气声隔声标准以及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规定。
民用建筑的隔声减噪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民用建筑隔声减噪设计,应根据建筑室外环境噪声状况、建筑物内部噪声源分布状况及室内允许噪声级的需求,确定其防噪措施和设计其相应隔声性能的建筑围护结构。
2、不宜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设在噪声敏感房间的直接上、下层或贴邻布置;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应分区布置。
3、当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内设置吊顶时,应将隔墙砌至梁、板底面。当采用轻质隔墙时,其隔声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隔声标准的规定。
4、墙上的施工留洞或剪力墙抗震设计所开洞口的封堵,应采用满足对应隔声要求的材料和构造。
5、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6、高层建筑的外门窗、外遮阳构件等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啸声的发生。
民用建筑内的建筑设备隔振降噪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民用建筑内产生噪声与振动的建筑设备宜选用低噪声产品,且应设置在对噪声敏感房间干扰较小的位置。当产生噪声与振动的建筑设备可能对噪声敏感房间产生噪声干扰时,应采取有效的隔振、隔声措施。
2、与产生噪声与振动的建筑设备相连接的各类管道应采取软管连接、设置弹性支吊架等措施控制振动和固体噪声沿管道传播。并应采取控制流速、设置消声器等综合措施降低随管道传播的机械辐射噪声和气流再生噪声。
3、当各类管道穿越噪声敏感房间的墙体和楼板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当在噪声敏感房间内的墙体上设置嵌入墙内对墙体隔声性能有显著降低的配套构件时,不得背对背布置,应相互错开位置,并应对所开的洞采取有效的隔声封堵措施。
柴油发电机房应采取机组消声及机房隔声综合治理措施。冷冻机房、换热站泵房、水泵房应有隔振防噪措施。音乐厅、剧院、电影院、多用途厅堂、体育场馆、航站楼及各类交通客运站等有特殊声学要求的重要建筑,宜根据功能定位和使用要求,进行建筑声学和扩声系统专项设计。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应进行减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