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区因地制宜、各出妙招 扬尘污染防治颇具特色 2022年一季度降尘量同比下降超五成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全市各区因地制宜、各出妙招,扬尘污染防治颇具特色 今年一季度降尘量同比下降超五成

  扬尘,是一个城市清洁化的指标。4月25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扬尘污染防治新闻发布会,总结2021年北京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及2022年重点工作。

  据了解,2021年,北京市打好扬尘精细化管控“组合拳”,年度降尘量降至4.1吨平方公里·月。2022年第一季度,降尘量降至2.9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57.4%;道路尘负荷达到0.58克/平方米,实现连续同比下降。

  2021年外来沙尘过程多达14次

  2021年,除了施工、道路、裸地三大扬尘来源,多达14次的外来沙尘过程也给北京市扬尘管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外部输入与城市运行的各类扬尘源影响叠加,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许艺凡介绍,2021年北京市从“精细化”着手,打好扬尘精细化管控“组合拳”,各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房建、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务和园林绿化等行业工地扬尘问题开展监督性检查,通过指导帮扶、约谈告诫、信用管理及停止投标资格等督促落实扬尘管控责任。城管执法部门加大对扬尘问题的检查执法曝光力度。2021年降尘量降至4.1吨平方公里·月,第4季度各月降尘量更是达到有正式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2年,北京市还将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针对季节影响的特点,全面加强扬尘污染管理,包括持续加强控制“二次扬尘”、全流程管理“出口道路扬尘”、深化监测排名督促效应等。

  “千里眼”“天空照相机”全套监管

  许艺凡说,2021年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标准,强化规范管理。以施工围挡为例,围挡是防止施工工地扬尘外散的辅助设施,设置多高、采用什么材质,都考验着管理的精细度。针对一些工地施工围挡设置不规范,容易造成扬尘外散的问题,北京市编制了《北京市施工围挡标准图集》,印发实施了《2021年施工围挡治理工作方案》,统一了施工围挡制式。

  扬尘管理也离不开高科技的助力。2021年,北京搭建完成全市统一的可视化、智能化扬尘视频监管平台,动态实现视频监控设备联通率100%。通过将城市管理、水务、园林绿化、交通等部门工地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平台,实现了平台数据部门间共享、互联互通,使得地上有了“千里眼”,重点工地扬尘管控情况一目了然。

  同时,天空上还有“照相机”,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对全市未管控裸地情况进行动态识别,助力裸地扬尘精细化管理。此外,持续开展平原地区道路和施工工地(场站)出口两侧道路尘负荷监测评估,有针对性地强化各类道路清扫保洁,提升城市清洁度。

  城区聚焦背街小巷机械化保洁

  针对扬尘污染,全市各区因地制宜、各出妙招,城区的扬尘污染防治也颇具特色。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爱平介绍,城区内的扬尘主要出现在施工工地比较多的区域,针对施工工地扬尘,首先必须要管好工地内部的扬尘问题,一些工地采用了“天幕”或者全封闭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扬尘外溢。同时,工地的出口必须管控到位,如加强工地出口车辆的车轮清洗,工地两侧区域强化清扫保洁等措施,可以有效切断施工扬尘向道路扬尘转移。

  另外,城区还聚焦背街小巷和各种胡同的扬尘管控,用机械化保洁取代了之前简单的人工捡拾,实现自动化保洁。

   道路扬尘量三年持续下降

  针对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北京采用道路尘负荷监测已经三年。对此,王爱平表示,这三年道路尘负荷监测对于掌握全市道路扬尘情况,压实各属地的扬尘管控职责,督促清扫保洁严格开展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从2019年以来的监测情况看,2020年道路扬尘量比上一年同比下降26%,2021年比2020年又下降10%,2022年第一季度已经下降了3%。“从趋势可以看出,通过三年工作开展,道路尘负荷实现了同比连续下降,但趋势不断放缓,说明道路尘负荷监测有效提升了道路扬尘监管效能,实现了从工地出口源头、渣土车遗撒过程以及道路清扫保洁末端治理的全流程有效提升。”

  王爱平表示,提升幅度越来越小,也表明随着工作持续开展,道路越来越呈现其底色,证明尘负荷监测对道路扬尘管控的积极作用。(骆倩雯)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