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5分钟“核酸服务圈”应该怎么画?

  

  在4月25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波再次对近期开展连续的连续筛查检测作出回应。

  胡晓波表示,从4月22日起全市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其中检测筛查行动采取了“抗原+核酸”组合的筛查模式。核酸检测是一个指数扩增的过程,通过适当放大病毒片段的浓度,让病毒更容易被发现,所以主要用于判读个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虽然抗原检测相对于核酸检测来讲,具有速度快、操作方便的特点,可用于居家自测,但其检测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要低。

  

  对于26日起,将对“三区”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胡晓波介绍,从新冠病毒感染的病程来看,有一定的潜伏期,不同的个体之间还有个体差异,病毒载量也不同。当社区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之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就被筛查出来了,那么部分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就会呈现核酸阴性的结果。因此,需要通过多轮多次的连续的核酸筛查,来尽早地发现阳性感染者,尽早地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介绍,上海在经过近一个月的严格防控之后,每天还是在从非隔离人群中检测发现超200例的感染者,这个数字已充分说明,唯有再次进行全市的核酸检测,才能最终发现所有的潜在阳性感染者。虽然上海疫情还在高位运行,但在风险人群中发现的感染者数量也在稳步下降,这正是得益于上海开展的多轮核酸检测。

  因此要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目标,唯有再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才能更全面了解社会面上潜在感染者的基本情况,才能真正落实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尽快追溯潜在密接者,阻断新冠病毒在社会面上的传播。

  

  随着“三区”划分和复工复产,核酸检测需求开始逐步上升,为有效提升采样能力,满足市民核酸采样需求,上海将合理规划、逐步推进核酸采样点常态化布局,在25日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杨浦区副区长祁克萍介绍,首批110个核酸采样点,目前已陆续布置,4月底建成55个,5月上旬实现全部开放,这些点位将满足物流司机、快递小哥等率先复工人员的检测需求。为满足市民就近检测需求,未来杨浦还将打造15分钟“检测服务圈”,采样点主要选址在居民区、地铁口、产业园区、大型商超、户外广场等场所,做到均衡分布。

  对此杨浦区发改委主任张天炜表示,杨浦目前有124万的常住人口,再兼顾属地企业的员工,总共需要布局200个以上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目前第一批是110个,后续会在满足规范化核酸检测要求的情况下,根据人口密度以及人流量来设立核酸检测点。

  据了解,杨浦区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将采取“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固定采样点以全区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便民采样点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诊所、园区公共空间等设置,流动采样点则借助专业机构力量设置采样方舱、移动采样车等。

  对此,赵大海认为,这些检测点大多分布在有大量人员流动的地方,在给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造成传播风险的可能,所以在设置这些检测点时,相关部门一定要进行监督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市民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核酸检测,也才能获得所有市民对核酸检测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毕俊杰)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