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上海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社会各界对复工复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4月22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目前正有力有序推动一批重要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一周以来,666家重点企业中已有70%实现了复工复产,希望能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企业加速复苏。
发布会介绍,当前这个阶段的复工复产工作,是在疫情总体形势依然复杂胶着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因此现阶段复工复产的首要条件,仍然是要满足最高标准的疫情防控。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上海市政协协商议政咨询专家章玉贵表示,在疫情影响下,上海3月份工业产值同比下降7.5%,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仅增长4.8%,这两个数字折射出疫情对上海工业经济运行影响很大,所以需要在稳定疫情的情况下,通过复工复产尽快填补产出缺口是非常有必要的。
章玉贵认为,率先展开复工复产的666家重点企业中,汽车、半导体等现代制造业企业占比较大,均为上海的支柱型产业,这些产业本身有非常严密的组织生产体系,由于疫情的冲击,导致企业长时间停摆,全国供应链稳定造成巨大影响。所以率先让这些企业复工复产,可以有效地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尽可能把上海疫情对全国的影响降低。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货物通关和运输的效率有所降低,有些地方出现了物流不畅的现象。今天上海的发布会对此回应表示,上海正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公路、铁路、水路物流运输畅通。
在公路方面,严格落实省界道口“通行证+48小时核酸阴性”、“即采即走即追”制度,大力推广中转站转运模式,以及更换司机、甩挂等无接触物流模式,提升货运效率。
在铁路方面,持续推进海铁联运。4月以来,海铁联运日均到发1670标准箱,较一季度平均增长25.8%。
在港口方面,强化集装箱“陆改水”,推出涵盖洋山、外高桥各码头,至长江及长三角区域港口的水运服务。从实施效果来看,3月份,上海港共完成 水水中转212万标准箱,占比达50%以上。
在民生保障方面,目前上海正加强货源组织,推动电商平台扩大备货量,跨区域调配货源。在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的协调下,建立了昆山中转站、平湖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截至4月20日,两个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共往返送货1600多车次,调拨各类生活物资回沪1.47万吨。这些中转站打通了长三角区域的货运通道,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物资的跨区域互联。
章玉贵表示,4月18日,全国统一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已经启用,省界道口严格落实“通行证+48小时核酸阴性”、“即采即走即追”制度,这项政策出台后,再配合上中转站转运模式,确实起到了畅通物流渠道、提升物流效率的作用。
为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上海出台了“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21条,其中包括要求国企克服自身经营困难,全力落实好房租减免的举措,市国资委牵头及时制订了国有企业房租减免实施细则,初步预计,市区两级国企将减免租金超过100亿元。
对此,章玉贵认为疫情发生以来,相关的国有企业发挥维持社会稳定的担当作用。不过很多小微企业还是面临生存困境,对此许多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也发挥“金融及时雨”作用,提供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普惠金融支持,解决了许多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形成以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之间互帮互助的命运共同体。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毕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