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问题描述
- 2. 题目分析
- 3. 算法设计
- 4. 代码实现
- 5. 算法升级
1. 问题描述
有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的第 3 个月起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
小兔子长到第 3 个月后每个月又生一对兔子,假设所有的兔子都不死,问 30 个月内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为多少?
2. 题目分析
这是一个有趣的古典数学问题,我们画一张表来找一下兔子数的规律吧👇
Tip:不满 1 个月的兔子为小兔子,满 1 个月不满 2 个月的为中兔子,满3个月以上的为老兔子。
可以看出,每个月的兔子总数依次为 1,1,2,3,5,8,13…这就是 Fibonacci数列。
总结数列规律:即从前两个月的兔子数可以推出第 3 个月的兔子数。
3. 算法设计
该题目是典型的迭代循环,即是一个不断用新值取代变量的旧值,然后由变量旧值递推出变量新值的过程。
这种迭代与如下因素有关:初值、迭代公式、迭代次数。经过问题分析,算法可以描述为:
用C语言来描述选代公式即为 f i b = f i b l + f i b 2 fib=fibl+fib2 fib=fibl+fib2。
其中 fib 为当前新求出的兔子数。
fib1 为前一个月的兔子数。
fib2 中存放的是前两个月的兔子数,然后为下一次选代做准备。
进行如下的赋值 f i b 2 = f i b 1 fib2=fib1 fib2=fib1, f i b 1 = f i b fib1=fib fib1=fib,要注意赋值的次序,选代次数由循环变量控制,表示所求的月数。
4. 代码实现
完整代码📝
#include <stdio.h>int main(){ long fib1 = 1; long fib2 = 1; long fib = 0; int i = 0; printf("%12d%12d", fib1, fib2); for (i = 3; i <= 30; i++) { fib = fib1 + fib2; printf("%12d", fib); if (i % 4 == 0) { printf("n"); } fib2 = fib1; fib1 = fib; } printf("n"); return 0;}
运行结果👇
代码解释👇
5. 算法升级
这个程序虽然是正确的,但可以进行改进。
目前用 3 个变量来求下一个月的兔子数,其实可以在循环体中一次求出下两个月的兔子数,就可以只用两个变量来实现。
这里将 f i b 1 + f i b 2 fib1+fib2 fib1+fib2 的结果不放在 fib 中,而是放在 fib1 中,此时 fib1 不再代表前一个月的兔子数,而是代表最新一个月的免子数。
再执行 f i b 2 = f i b 1 + f i b 2 fib2=fib1+fib2 fib2=fib1+fib2,由于此时 fib1 中已经是第 3 个月的兔子数了,因此 fib2 中就是第 4 个月的兔子数了。
可以看出,此时 fib1 和 fib2 均为最近两个月的兔子数,循环可以推出下两个月的兔子数。
改进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int main(){ long fib1 = 1, fib2 = 1; int i = 0; for (i = 1; i <= 15; i++) { printf("%12d%12d", fib1, fib2); if (i % 2 == 0) { printf("n"); } fib1 = fib1 + fib2; fib2 = fib1 + fib2; } return 0;}
代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