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澜
36Kr了解到,专注于提供智能缝纫解决方案的深圳市苏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樱科技)已完成超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创新工场前沿科技基金,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客户验证。
以“缝纫机器人”产品实现服装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2022年3月创立的苏樱科技希望解决长期困扰纺织服装行业的招工难问题,大幅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目前,机器人虽然已经用于成衣的批量生产,但只涉及到激光裁剪布料或电动缝纫机等非常简单的工作,行业性质仍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与金属或塑料加工行业相比,成衣行业使用的面料柔软、不规则,容易拉伸、弯曲和折叠,这使得其缝纫和裁剪运输特别困难。由于行业直接面对品牌和终端消费者,对面料的细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面料各组成部分的对齐(比如纽扣和孔的对齐)。智能缝纫贯穿从面料加工到缝制(如抓取、输送、折叠、缝制)的全过程,可以提高服装生产的全链条效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限额以上跨类纺织品零售总额达到13842亿元,预计2022年全国限额以上跨类纺织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4479亿元。其中,2020年,全国服装行业工业企业17万家,服装制造领域从业人员826万人,缝纫工人数量占服装生产工人总数的60%。预计t恤自动化解决方案市场空约167亿人民币,跨品类针织自动化解决方案市场空约3339亿人民币。
完善的国内轻工供应链体系和服装制造的自动化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保持服装制造竞争力的刚性需求。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服装制造自动化“保供需”压力陡增。
需求方面,纺织服装行业大量服装制造订单流出东南亚,订单被毁现象剧增,导致行业收入下降。此外,大批量订单和小批量柔性生产订单要求效率优先,刺激了服装制造自动化的发展。在供应方面,服装厂长期依赖熟练的缝纫工人,但很难培训和招聘缝纫工人,他们工资的增加正在挤压服装厂的利润。上述供需两端的压力刺激,助推了中国服装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来源:视觉中国
SUNY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帅告诉36Kr,成衣制造自动化生产中存在空白色。“空白”表示缝纫机制的实现和算法的应用非常困难,是团队擅长的主攻方向。
“坚定这一决心,团队将公司取名‘速英’,取‘sewing’的谐音,‘速英’二字也有最速最强、效率优先的含义,最终目标是攻克缝纫环节无人化难题。”据刘帅介绍,苏樱科技机器人使一个普通操作员同时操作两个缝纫机器人成为可能,至少使效率提高了一倍,而且不需要特殊技能。另外,一条智能缝纫机器人生产线可以24小时连续生产t恤,可以达到8-10个熟练缝纫工的劳动强度,效率翻倍。团队方面,创始人刘帅是原DJI云台算法负责人;其他核心成员具有丰富的机器人产品研发和落地经验,团队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75%;还拥有视觉感知、智能、智能等专家顾问的支持,可以帮助团队实现真正的无人服装生产,具备完整的光机电控一体化能力。投资观点
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前沿科技基金总经理任表示: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用工荒”的压力下,工业自动化成为中国继续保持“世界工厂”地位的特效药。在这种趋势下,创新工场长期关注在工业自动化大潮中诞生的本土机器人公司,尤其关注能够利用中国在机器人和AI方面的技术、工程和供应链优势的创业团队。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缝纫机器人是一个市场巨大空的新品类,可以解决刚性需求,但是技术壁垒也很高。SUNY科技创始团队拥有在DJI、安科、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多年打磨的顶尖技术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拥有创新的工程、设计和RD理念以及优秀的技术落地能力。相信公司能够推动百年服装行业的变革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