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信息新闻
(记者唐刚)类脑智能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未来产业之一。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近日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前布局,积极培育和发展包括类脑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
最近南京启动了脑和类脑产业(未来脑园)计划;北京建立了脑科学中心;北京怀柔开始建设脑认知功能图谱和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
面对世界科技前沿,面对国家重大需求,面对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正在全力抓住类脑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先发优势。
发改委:前瞻性规划未来产业如大脑智能。
类脑智能又称类脑计算,是一种受大脑的神经运行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启发,以计算建模的方式,通过软件和硬件的配合实现的机器智能。类脑智能具有信息加工机制类脑、认知行为类人和智力水平达到或超过人类的特点。2018年8月,Gartner发布了2018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公布了五大新兴技术趋势,其中类脑智能、神经芯片硬件和脑机接口被作为重要的技术趋势。在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前瞻性地规划一批未来产业。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家面向未来,特别是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的重要战略思路。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提前布局,积极培育大脑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是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试点示范区,促进未来产业源的形成。
未来,产业将帮助中国不断突破认知和物理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拓展新的发展和生存空,是“不可错过的战略机遇”。
类脑智能想象力空巨大。
3月5日下午,南京脑与类脑产业(未来脑园)计划启动暨南京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长江之舟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南京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程和平在阐述脑机接口技术的重要性时表示,“脑机接口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研究,更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解决方案。”他指出,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和手机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脑机融合的时代。因此,要更加注重研究项目产业化的实现,以创新中心为载体,整合政、企、研、医、教,推进世界级脑机研究、工程和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据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两条技术路径,一是模型学习驱动的数据智能,二是认知仿生学驱动的类脑智能。前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机器视觉等各个领域。后者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才刚刚开始,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空。
新类氦大脑智能平台总经理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智能算法模型固然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但如果要进一步开发来执行更复杂的任务,必然会面临高功耗、低效率带来的成本瓶颈。模仿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发快速、可靠、低成本的计算技术,是类脑智能的研发方向。
中国类脑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包括类脑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加强了人工智能(包括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布局,不断加大RD投资,提前谋划颠覆性、变革性的产业发展。我国类脑研发进展如何?3月22日上午,北京脑科学中心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宣布成立。当天,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了《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建设框架协议》。
4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法人单位,在北京怀柔举行了脑认知功能图谱与类脑智能交叉研究平台奠基仪式。平台总投资3.6亿元,总建筑面积29990平方米。建设包括类脑认知功能模拟、脑连接图谱技术、脑智能调控研究、类脑智能体验证书四大平台。
据专家介绍,在类脑技术的研发上,中国与西方并驾齐驱,甚至走在前列。例如,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的石团队发布了“天机”芯片,并于2019年8月登上《自然》杂志封面,实现了中国自然论文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的零突破。这个芯片包含大约4万个神经元和1000万个突触。它安装在自动驾驶自行车上,可以实现目标检测与跟踪、语音识别、避障、平衡控制、自主决策等多种功能。
不过,中科院专家也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支持类脑智能的前沿研究,以及在软硬件结合的类脑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原创性和RD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将两个学科(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按照“顶天立地”的原则结合起来,产生原创性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赶上人工智能的到来。
本文来自【交通信息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