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即知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和海量学术资源集成商。
知网收录了全国九成以上被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料,
如此庞大的覆盖面,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知网在创立之初宣称致力于为广大的中国学子传递知识的火炬,支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被列入
“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当中。
很多中国科研界的学术泰斗例如,
袁隆平、钱学森等,都无偿地把自己毕生所研究的学术成果贡献给了知网。
为的就是希望日后无数中国学子们可以接过他们的火炬,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早日摆脱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能挺直腰杆就必须要掌握核心科技,核心科技即话语权。
人才培养,学术教育这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欲赏世外之境,需登巨人之肩。知网的出现整合了几乎全国所有的权威学术资源,让广大学子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超越前辈们的研究成果。
就在全国所有高校研究机构,都把知网当作一个免费的学术研究资料库的时候,知网却被资本的力量所腐蚀,在逐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至于被社会各界一致唾弃,甚至被称为中国的“学术毒瘤”。一个知识网站从学术的宝库到人人喊打的毒瘤,落差居然会如此之大。
让社会各界又一次地把口诛笔伐的对象瞄准了资本,认为一切万恶的根源都在于资本。资本进入到任何领域,带来的都是一团乌烟瘴气。
现在资本的黑手终于伸进学校,伸进科学界了,随之而来的会不会是科研学术领域的彻底崩溃。面对资本的扩张,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理性看来?
利益腐蚀下的知网
短短几年,知网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扶持下,成为了中国学术资源储备量第一的学术网站。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科研都已经和它深度绑定后,它却露出了散发着铜臭味的嘴脸,开始对所有需要浏览的资源进行收费。
一年的营收高达数十亿元,这样的操作让人不禁会想到某些网约车和外卖平台,刚开始仗着自己的体量资本以低价揽客,打压同行。
当竞争者一一垮台后,开始全面垄断市场疯狂抬高价格压榨消费者。到最后,消费者无从选择只能对于平台的涨价听之任之。
知网现在似乎也在走着这样相同的路子,刚开始打着公益免费的旗号,把全国绝大部分的学术知识资源收录其中。
之后并不是建立了一个免费便捷的平台,让学子们在这个平台上不受阻碍地进行学习研究,
反而是给这个平台建了一个机构,买票刷卡才可入内。
搭建好付费平台后,知网的态度也越发地嚣张起来,每年向全国各大高校收取了巨额的服务费。
很多高校近年来因为运营成本压力过大,纷纷和知网官方展开多轮砍价谈判都未取得成效。
知网更是态度蛮横的把砍价最凶的几所高校服务费从40万涨到了70万。
目的好像就是在“杀鸡儆猴”,谁要是胆敢在服务费上动它的利益它就要收拾谁。
在如此强有力的“震慑”下,哪怕是国内一等一的科研机构中科院也不例外。
中科院一年接近千万元的服务费问题,和知网进行了数年的艰苦谈判,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看到强大如各大高校和中科院等组织机构,都被知网强大的“力量”所征服,那么个人在面对它的侵权行为时,就更加显得弱小无助势单力薄了。
果然知网开始变得更加肆意妄为起来,把目标瞄向了一些学校的教授和研究人员。
就比如中国财经政法大学的退休教授赵德鑫,知网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把他的100多篇论文收录进了资料库。
以后赵老想看看自己写的文章还必须要交会员费了,看了还不能私自转载使用,否则还侵害了知网的知识产权。
赵德鑫教授
以前袁隆平和钱学森等科学家把自己的论文贡献给知网是事出自愿,现在知网的行径完全就等于是在明抢。
在原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录作品,要求使用者付费下载,所赚取的费用却不向原作者支付任何一分钱的稿费,这就是赤裸裸的盗版侵权行为。
天下苦知网久矣,赵老论文被知网盗用以后,知网再一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遭到了广大民众的一致谴责。
赵老随即也把知网告上法院,控告其严重侵害知识产权。
最后虽然赵老胜诉了,但知网还不服判决继续上诉,为了打压赵老还把他所有的论文统统下架。
明显知网又是想用这样的方法告诉外界,胆敢和我作对的个人和组织都没好果子吃。
知网只需要动动鼠标就可以让你一生的心血化为乌有,
而知网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是像施舍一样,扔几个散碎银两给你就行,美其名曰:“赔偿费”。
知网这次选择上诉,说明他连散碎银子都不愿意给了,因为赵老夫妇给知网带来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
官方出手
面对着知网越来越嚣张肆意妄为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实在看不下去了,开始对知网涉嫌垄断行为进行调查。
国家即将重拳出击,一向高傲无比的知网总算是慌了,连忙发出公告,宣称会深刻反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依规经营。
如此诚恳的态度,让人很难相信这是曾经不可一世的知网,面对个人和学术组织时,张牙舞爪、敲骨吸髓,被查现行还死不承认反咬一口。
面对国家公权力时,立马唯唯诺诺俯首帖耳。前后态度对比差距居然如此巨大,让人不经想起狄仁杰的一句经典台词:
“前俱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知网前后态度的变化,也让大众明白一个道理,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监督和国家公权力的管理。
如若不然,资本家丑恶的嘴脸就会暴露无遗,相对弱势的个人和组织,在强大的资本面前常常显得束手无策。
可见相信资本会自觉合理,依法依规经营是完全不可能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
本来是为了更好服务大众日常生活的平台,最终却无时不刻地在侵害自己的权利给个人添堵。
这次国家的出手显得十分及时有效,知网作为一个学术知识数据库网站,本身就承载了无数先贤前辈毕生的研究成果。
它的存在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承上启下,让后生晚辈们沿着前辈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
如此巨量的知识成果不仅没被学生好好用来学习研究,反倒变成了知网大肆敛财的工具。
如此恶劣的行径不惩治,以后还有谁会一心一意认真做科研。
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随便就被别人窃取牟利,钱如果可以挣得如此轻松还不用被处罚。
那投机倒把偷奸耍滑就会成为主流价值观,劣币驱逐良币就会成为社会常态。
知网事件之后留给全社会的反思
知网这次被调查以后估计姿态会放低调不少,透过这个事件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这种垄断企业会一直层出不穷?回答这个问题就避不开要讨论资本这个话题。
资本逐利的基本运作模式就是聚拢化和规模化,在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内,当资本开始流入的时候,就会朝着不断集中和聚拢的方向开始运作。
形成了一定规模体量后就可以对行业内的其他资本力量进行碾压,
之后就会完全控制该行业,通俗的话说就是:大鱼吃小鱼。
这样的模式和我们以往理解的市场经济自由发展优胜劣汰有着本质区别,也特别容易被混淆。
市场发展的基本原则确实是自由发展优胜劣汰,但这个原则的前提是公平竞争,以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美国NBA联盟举例。
作为一个体量庞大的商业篮球联盟,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行业对手存在。
其他篮球赛事组织也依旧活跃比如NCAA,不仅没有被NBA大吃小给一口吃掉反而还越来越出名。
以至于每年NCAA总决赛的那天,NBA会停止所有比赛,为NCAA总决赛的转播让路。
NBA没有形成一个像知网一样的行业垄断组织,背后的根源就在于市场机制的完善。
NBA联盟体量巨大吸引了巨量的资本进入,这也就为想要实现篮球梦的人搭建了一个平台。
这个平台不仅可以让你实现梦想,还可以让你挣到足以发家致富的钱。
资本的来源是观众,观众愿意掏钱看比赛是因为球员的表现出色,球队可以打出成绩。
那么球员想要赚到更多的钱,就要卖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球队想挣钱也会挖空心思签约有实力的球员来提升实力。
观众看到了高质量的比赛也就更愿意为联盟掏钱,这样一来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就形成了相互成就的关系。
这样的资本运作模式就促成了NBA联盟的成功,还为美国国家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篮球选手,让美国三十多年来一直稳坐篮球强国的宝座,背后的动力也全然来自资本。
但NBA就高尚到做大做强之后,不去兼并其他联赛形成垄断了吗?当然不是,它不去大鱼吃小鱼的原因也在于国家层面的宏观干预。
NBA有明确的规定,不得开展未成年联赛,这也就使得资本无法向NCAA这样的公益大学联赛伸手。
NCAA有了这样一道屏障之后就可以专注于发掘培养有潜力的篮球运动员,最后这些球员还要输送到NBA。
NCAA反倒成了NBA的金主,NBA自然就不敢动NCAA了。
近几年为了球员更好的在大学联赛发展,NBA还进一步把进入联盟的年龄限制从18岁提高到20岁。
这就是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上,行业内部不仅不会大吃小还会通力合作,把资本的蛋糕做大并分好。
同时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大量人才,资本还为个人以及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其努力发展提升自己。
由此可见资本并非万恶,而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了就可以造福社会反之则会为害一方。
NBA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道理,如果任由资本不受约束的向知识界和科研界蔓延,那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多少个人和团队的努力轻而易举就被知网这样的巨头公司窃取,喂饱了知网这样的学术贩子,却让无数的科研人员连最基本的养家糊口都成了难题。
市场监督机制需要加快完善起来,资本侵害学术的情况绝对不该再发生了。
中国的科技研发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已经太久了,很多尖端领域长时间都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这就需要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科研人员来为之一起努力奋斗,
然而光靠国家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同样需要资本的力量加入一同努力。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像NBA那样,把知识领域也打造成一个强大的联盟。
在资本的助力下让科研人员看到通过科学研究发家致富的希望,自然就会有大量的人员和资本流入,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科研人员。
核心科技就是国家的话语权,能掌握核心科技的国家少之又少。
因此足以看出,要在专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这必然要强大的国力和社会资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愿这一天早日到来,这也是已故所有为中国科技发展奉献一生的前辈们共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