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任正非处于人生最低谷,刚刚离婚的任正非筹集2万元,成立了华为公司,而那时的华为并不出名,或者说整个中国电子产业都找不到一家看起来像样的电子科技企业。
而当时的日本与中国截然相反,还没有受到美国的“极限施压”,电子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1986年,世界半导体产业销售额居前三位的是日本电气公司、东芝和日立,而且全球前十位企业中有6家日本企业,英特尔甚至因为竞争不过日本企业,一度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时过境迁,近三十年的日本电子产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下来,而中国的电子产业迅速发展,国产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日本企业却不甘被超越,屡屡滥用知识产权,打击中国主要的电子厂商,比如OPPO、小米等。
过去几年,由日本标准专利管理组织知识产权之桥一号及其母公司松下、富士通、日立等企业多次在不同国家对我国主要手机厂商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并申请了禁令和禁诉令。意图以海外产品被禁售风险,迫使手机厂商接受其不合理的专利许可费用。
近期,手机中国联盟已就IPB及其母公司松下、富士通、日立等企业的垄断协议、滥用知识产权等行为向主管部门发起投诉。
如果投诉成功,这些日本企业有可能遭到中国有关部门的“反垄断调查”,甚至有可能被判处天价罚款。
自《反垄断法》颁布以来,已经多次亮剑。2015年,著名的芯片厂商高通曾因为不合理的手机专利授权行为,被我国有关部门罚款60.88亿元人民币。
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制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损害中国企业、消费者利益时,《反垄断法》已成为维护竞争秩序的公平之刃。
话说回来,高通本就是依靠大量专利“吃饭”的公司,滥用知识产权进行牟利还情有可原,但日本这些电子企业都是实打实靠产品“吃饭”的公司,为什么也沦为了“专利流氓”?
曾经名震天下的“日本制造”为什么不自信了呢?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汽车、彩电等产业进行了24次打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301调查”。由于日本的特殊地缘政治,日本在遭受打压时,并没有选择抵抗,这导致日本电子产业开始“全线溃败”。而在随后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日本电子产业也没有抓住发展机遇。
日本的智能手机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短暂的“辉煌时期”,曾经引领着整个电子行业的发展方向。比如,日本在1999年就造出了世界第一个彩屏手机;同年,日本又推出了世界首款拍照手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早就在功能机时代就开发出了手机支付功能。此外日本还率先推出音乐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等等。
不过日本的手机销售渠道与运营商深度捆绑,有点像现在的美国市场,以及中国内地的合约机模式,消费者买手机只能去电信营业厅。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重要的渠道、移动软件技术和用户需求偏好全在运营商手里,日本手机厂商没有动力也没有条件去开发有竞争力的手机软硬件产品。因此日本的手机产品碰到苹果、三星的智能手机后,毫无招架之力,目前三星、苹果两家品牌已经占据日本手机市场超60%。
日本手机的衰弱也导致了日本通信产业的迅速衰弱,至今都没有出现一家知名通信厂商。日本曾以国营的形式,用100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内电话的普及,起点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要高很多。
1980年代后,交换技术和传输技术的数字化均已完成,日本通讯事业开始民营化,并在1988年成功组建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这是一种能将所有的信息数字化,用同一个通信网来统一处理的方式。
可惜的是,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时,ISDN瞬间被淘汰,而且日本通信企业已经船大难掉头,花费数年时间开发出来的交换机等设备并不为移动互联网所需,已经难以在国际上发挥影响力。
历史仿佛是一个轮回,日本遭遇的“极限打压”正在中国上演,但中国正以一个积极反抗的态度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结果必然会是不同的。就像被困三年的孟晚舟成功回国一样,曾经发表《华为的冬天》一文的任正非也必然会带领国内电子产业实现突破,获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