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圣迭哥州立大学数学家
弗诺·文奇
在一篇《即将到来的技术奇点》
论文中写道:“在未来30年间,我们将用技术手段来创造超越人类的智慧,不久后,人类的时代将结束。”技术奇点在天体物理学中,
奇点
是宇宙在大爆炸之前所存在的形式,我们所熟知的物理规律在奇点里都将不再适用;而
技术奇点
则被认为是技术发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的接近于无限的进步,一般是指能自我进化的机器智能
或者其它形式的超级智能
的出现;谷歌技术总监
雷·库兹韦尔
在2005年的《奇点临近:当人类超越生物学》书中写道:“第一台真正的智能机器将在21世纪20年代末出现,奇点本身将在2045年左右发生。”库兹韦尔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他曾被授予20个荣誉博士学位,以及美国国家技术奖章,还被誉为爱迪生的“合法继承人”,例如光学字符识别、计算机生成语音和音乐合成等诸多发明都是他的杰作;
然而他的这本书却是一个疯狂的脑洞融合,除了用死去父亲的DNA来使其复活,以及他自己每天吃下200多种不同的药品和补品,期望长生不老等不切实际的妄想外,他最重要的预言是:人类将不可避免地将与未来的机器相融合,进而衍生出超级智能;
除了这些我们不太熟知的专家之外,就连霍金也联合了三位科学家在2014年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英国的《独立报》,发出了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危险警报:“
创建一台真正能思考的机器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霍金一直在关注着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的影响,他认为,
如果现在人们还不能看清未来,不能为未来的事情做好最坏打算,建立相对于人工智能更好的管理办法,人类最终将会败给人工智能,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人工智能我们一般所了解的人工智能,例如生产线上的全自动机器人、和我们对话的人形机器人、国际象棋和围棋都下赢了人类的超级电脑等,都属于专业或“弱”人工智能,它们只能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还远远达不到一个普通人类的智能;
但是,科技在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能看到,迅速换代的专业机器人依据大量数据的学习算法,最终将对各种领域的职业都构成威胁;
机器人要取代我们的工作并不需要复制我们所有的智力,只要把重点放在其应用程序之上即可,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效率上,一台机器人可顶多个熟练工人,而且工作稳定性更好,生产损耗更低;富士康的Foxbot工业机器人
例如名声享誉世界的“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巅峰时期员工总数突破120万,但是近年来富士康已经全面启动了人工智能和自动机械化的产业改革,很多生产线均已实现了“熄灯化”自动生产;郭台铭
早在2011年郭台铭就曾表态说:鸿海在10年前就决定要用机器人来取代人力,公司内部计划在5年内,目标是把这些工人拿掉80%,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内也会做到,因为科技已经在这里了;Foxbot工业机器人
富士康的Foxbot工业机器人,一个可顶三个以上的熟练工人,三个工人一年的成本在15万元,而一台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在10万元,使用机器人一年,成本就都收回来了,而且一个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大约是三年至四年,机器人上岗后只需要很少的维护费,此外,机器人还可以日夜不间断地工作,这对于处理一些时间短、数量大的订单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富士康熄灯工厂
以深圳的“熄灯生产线”为例,单条生产线从318名工作人员降低到38名工作人员,减员接近90%,但是生产效率却提升了30%;全自动生产线
富士康如今已经拥有10条“熄灯生产线”即
完全自动化生产线
,并计划在2020年让中国工厂自动化率达到30%;根据富士康集团上市公司“工业富联”公布的历年财报数据:在2013年的时候,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公司全年营收约在2500亿元左右;
而到2017年的时候,公司全年的营收增加到了3545亿元,但是员工总数却不增反降,全球员工总数约在98.8万人,四年时间,公司营收增长了1000多亿元,而员工总数却减少了20多万人
,这就是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在四年里所取得的成绩;
格力黑灯工厂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在两会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格力电器在全国有八个基地,基本都实现了无人工厂生产,也就是用机器替代人的操作;黑灯工厂
同时她将这些工厂称为“黑灯工厂”,即可以关闭作业区域的照明灯光,把工厂完全交给机器,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均在空无一人的“黑灯工厂”内完成,无须工人值守;正大食品
除了富士康,格力,还有包括美的、华为、东莞劲胜、正大食品等企业近年来也纷纷投入到无人工厂的实践,通过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探索智能工厂发展新模式。
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的不断提升,机器人逐渐从汽车、电子产业进入了操作流程更为复杂的医疗、纺织、化工、食品、农业、军事等领域;
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中认为,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麦肯锡在《未来的工作:自动化、就业和生产力》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可能有8亿个工作岗位将随着自动化的实现而消失,在2055年全球超过半数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几十年之后在各种领域都将会有智能化机器人的存在,那么届时我们还会有工作吗?可以这么说“机器人红利”的时代即将到来;
重大的技术创新,在改变产业格局的同时,通常也会带来对就业的影响,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工作,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所有这些人工智能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被机器人取代并不意味着大量失业,因为新的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每一个市场环节、产业链条都会分解成多个部分,分工将更加细化,从而创造出更多工作岗位;
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如此,它将催生更多新的产业、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出更多新的岗位;
达沃斯论坛《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将对中国就业市场产生什么影响》的报告指出:尽管机器将取代人类负责的一些工作,但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无人机及自动驾驶汽车等相关技术,将使中国就业净增长约12%,相当于额外增加约9000万个就业岗位。
机器人可以任劳任怨不知疲惫地工作,也不会为了争取什么权益而闹罢工,这些属性无疑会让资本家青睐有加,但最令人担心的是“强”人工智能对人类自身的威胁。
强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有感觉的,有自我意识的以及会思考的类人机器人;
《我们最后的发明-人工智能与人类时代的终结》的作者詹姆斯·巴拉特曾对200名研究类人智能的科学家做了一次调查:出现达到人类智力水平的强人工智能的时间;
结果是:42%的人认为能思考的机器将在2030之前被创造出来,25%的人选择在2050年前, 20%的人认为在2100年之前,只有2%的人认为永远不会发生。
一个能思考的机器人的出现只是一个开始,它们还将会引导自己的智力发展,专注于提高自己的设计、并重新改写自身软件,或者使用进化规划技术来创建、测试和优化自身;
这将带来类似“摩尔定律”一般的循环改进的迭代过程,每次修改后,它们都会变得更聪明、更先进,最终将产生“智能爆炸”——出现比任何人类都聪明百倍的机器人,就像霍金预言的,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对人类的影响必是十分巨大的。
结语与电力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等重大的创新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奇点的出现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