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上下前”关注我们哦。
近期资本市场的波动,让很多老百姓明白了一件事,
原来买银行理财也是会亏钱的。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3月底,剔除外资行产品、QII的产品,今年已经接近4000款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曾发生过单位净值破净,甚至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今年前三个月曾多次“破净”或长期处于“破净”状态,行情确实不好。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给大家的印象都是稳定和低风险,投资者都觉得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肯定可以保本保息。但今年的情形明显给大家敲响了警钟,银行理财随便买的时代明显要过去了。
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似乎只好说一句“活久见”。
其实吧,以前的银行理财也存在亏损情况,只是现在统一用净值计算,换了一种说法而已,确实从数据上来看,银行理财破净数量在增加,但是从银行理财29万亿,好几万只产品的存续规模来说,破净的比例,相对仍然是比较小的。
而且,对大多数投资人来说,短期净值破净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那造成这种投资人心理恐慌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呢,
是本身银行理财在过去这些年规模和投资者规模齐头并进,特别是理财投资者人数大幅度增加。
我们知道,原来银行理财的门槛是5万元,后来在资管新规之后呢,又降到了1万元,在2020年银行理财子公司诞生以后,银行理财门槛直接降到1块钱,所以在过去这两年,我们看到银行理财的投资客户数,投资者人数都在大规模的上涨,光在过去的2021年就上涨了94%,也就一年就翻了一番。
现在,全国老百姓投银行理财的总共已经有8000万人了,客户基数人数扩大了,所以,当银行理财出现了小范围的这种破净现象,引发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原因呢,
是2022年开年以来,资本市场这种股债双杀的极端行情
,肯定对所有的投资理财产品都造成了影响。第三呢,是因为今年是全面实施资管新规的第一年。
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从过去的按固定收益叠加去估值,变成了按市场的净值去估值
,所以,它也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数字上短期的一些变化。那随着净值开始波动,大家觉得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还是以后就不会再配置了?
其实,银行理财包括所有的金融资产管理类产品,实现定制化、标准化运营,也是咱们国家金融体系治理的一个部分,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也是资管新规和监管政策的一个目标。
咱们从大的逻辑上,必须要认识到一点,这个世界上本来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是存款,也需要依靠存款保险来保险,也就是说,银行吸收了你的存款,他还要需要给自己去上保险。
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也不例外,但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
每天,每周,每月公布的净值,并不等于投资者实际付出的成本或者可以拿回来的收益,因为净值的变化,它体现的是银行理财背后因为估值方法,因为底层的资产,比如说债券,或者是权益类资产带来的这种净值变化。
对咱们投资者现实选择来说,买入银行理财产品,如果不是在高点买入,在低点急于抛出的话,一时净值的变化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对绝大多数的理财投资人来说,
还是不要择时,最好能够长期持有穿越周期,这样,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公募基金,这种短期的净值波动只是心理层面的影响,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消化均值回归以后,净值很快就可以得到修复
,大家也不至于亏钱了。关于银行理财,你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下面留言交流。
END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请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原创不易,如果转载本文
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头条号:上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