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个叫《雕爷》的公号里看到一篇名为《湖畔十七:CFO的三重境界》的文章,里面说到一个好的CFO要吃透巴菲特——「别人贪婪时我们恐惧,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这句话。前半句对财务人事来说会比较好理解,即对自身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充分认识,尽量做到哪怕在寒冬,也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而不像其他企业在好年景时,拼了老命去扩张,结果寒冬一来,自身没粮不说,连银行的信用额度也被早早用完,最后只能以破产告终。而财务人事的这一基本功,对应到投资领域则是专业投资机构与个人散户的区别。在好年景时/牛市时,专业投资机构是风光无限的,场外人士每个都是把钱不当钱的往其面前送,生怕送晚了,自己就没了投资资格。但在坏年景/熊市时,场外人士之前的脸有多热乎,那么现在的屁股就有多冰凉,不管专业投资机构怎么好话说尽,低三下四,都没法儿改变其要把钱取回去的决心。生怕晚了一夜,自己的财富就要缩水10%。而往往这种时候,个人投资者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只要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借贷、不加杠杆,和财务人事维持好企业现金流一般,维护好自身现金流,同时坚信自身所投资对象有美好的未来,那么不管是在熊市还是牛市,其都能稳稳当当的握住手中资产穿越过去。如果做个类比,那么牛市与熊市的结合就是古希腊神话传说里的海妖塞壬,而专业投资机构因自身的先天残缺(钱不是自己的),永远都只能做出唯一的选择,那就是被塞壬的歌声所吸引,最后被迫割肉立场甚至粉身碎骨。但个人投资者则有一定的概率能穿越塞壬所居住的那片海峡。接着再说一个好的CFO所要吃透的巴老爷子的下半句——别人恐惧时我们贪婪。说实话这一点非常难,用作者的话来说,一多半企业的CFO再在风险管控上的能力是严重不足的,因为这里所考验的核心是在于机会成本。即一个CFO要知道什么时候能冒险,而不是永远都只会谨小慎微。因为谨小慎微的最大代价之一就是总让企业吃不到所在领域最可口的那块肉,只能喝别人剩下的汤渣渣。要知道商业的机会,往往是30%把握去做的时候,赢才能赢大的。有50%把握,赢了也就是赢个小的。而80%把握才去做,基本上进去就发现已然红海,不亏就是好事……100%把握?大概这种生意机会只有在梦中才有得赚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个懂得“恐惧”的CFO能帮企业“活下去”,一个懂得“贪婪”的CFO才能帮企业“活得好”。而具体到我,不好意思,连第一重境界也是将将才连滚带爬的稍稍有些明悟,即之前是犯过严重错误的,只是因为占了个人投资者的先天优势,固才还有辗转腾挪的余地,没直接来个粉身碎骨。至于第二重境界,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则是碰都不敢碰,原因有二:一来是最近两个月愈发深刻地体会到熊市不言底这句话的威力;二来则是自身弹药严重不足,就不要想着玩儿把大的了,老老实实让自己一直留在牌桌上,才是最实实在在的硬道理。至于文章里谈及的CFO第三重境界——资源调配,我就暂时不好高骛远了,先打牢前两项基础功之后再来眺望吧,现在先搁置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