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里的三大经济学悖论

核心提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一本著作可以了解中国互联网参与者的竞争策略一起打开《互联网经济学与竞争政策》高深的学问大多都伴随着悖论层次的问题。“问题导向”需要有“问题链”的哲学思路,即依次经历提问→难题→悖论→两难→取舍→决策→评估这

中国互联网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

一本著作可以了解中国互联网参与者的竞争策略

一起打开《互联网经济学与竞争政策》

高深的学问大多都伴随着悖论层次的问题。“问题导向”需要有“问题链”的哲学思路,即依次经历提问→难题→悖论→两难→取舍→决策→评估这样的七个完整步骤。对学术创新而言,普通的提问不是问题,往往有现成的答案。学术研究的起点至少应该发现难题,最好是个悖论性的难题。当然,哲学上的悖论往往是无解的,但实践要求对再难的悖论也要简化成一种两难问题。构建两难问题后,按轻重缓急化解为取舍关系,然后再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制定政策或决策。事后必须进行政策或决策的绩效评估,总结经验提升理论。

下面提出的这些经济学悖论给互联网经济学以及竞争政策带来挑战,虽然不一定是互联网经济学所特有的,但在该领域却更为突出。

“赢者通吃悖论”

传统经济中的“规模与垄断悖论”在互联网经济中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小企业创新,大企业兼并”的产业组织模式在新经济中更为明显。互联网经济中既有资本门槛低、进入障碍小、技术更新猛、市场变化快的一面,又有少数大企业“赢者通吃”的另一面,包括“以大吃小”和“跨界横吃”两种情况。“赢者通吃”的背后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效应的因素,也可能有企业垄断的因素。对于竞争政策而言,道理似乎很简单,只要“扬善抑恶”即可,但政策难题在于互联网领域的相关市场更难界定,垄断行为更难判别,垄断后果更难评估,稍不小心就有“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的可能。不少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近年来发展良好,形成BAT的行业巨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大体上采取了“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当然也要看到,与此同时有关网络垄断的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